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设计与实施探究

作者: 胡晓莉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设计与实施探究0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提升帮助小学生掌握丰富的阅读技巧是语文教学现阶段的重点之一。对此,语文教师要在深入了解新课标理念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读写结合、读有所思,助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主要意义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整本书式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学习水平制订合理的阅读方案,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少成多,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对整本书的阅读,以此培养他们对语文阅读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增加语文阅读的知识储备量

在学习小学语文教材里收录的优秀课文,或是经典文学的基础上,做好课堂内外阅读的衔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他们的个人阅读水平。所以,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整本书式的读书方式,能更有效地扩展他们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有助于学生储备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有梯度制订读书目录

以教材为依托,确定阅读书目,现阶段学生处于小学二年级,阅读内容由浅及深,依托教材分阶段进行阅读。

以二年级上学期读书篇目的确定为例:第一阶段为主题篇幅短小的儿歌及文章,阅读书目《蜗牛看花》《会飞的学校》;第二阶段为主题内容有趣的儿童故事,阅读书目《小布头奇遇记》《没头脑和不高兴》;第三阶段为主题贴近儿童的童话故事,阅读书目《安徒生童话》;第四阶段为主题童话题材的整本书阅读,阅读书目《小猪唏哩呼噜》;第五阶段为主题初步接触名著,阅读书目《西游记》;第六阶段为主题阅读红色故事,感知红色文化,阅读书目红色故事系列丛书。随着阅读的进度,与课文学习做好衔接制订阅读篇目,目前读书阶段已发展到第六阶段,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根据语文课文学习主题,制订读书篇目主题。

(二)制订“阅读助手”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价值

1.引发阅读动能

整本书阅读,兴趣是首要。有了兴趣,学生才有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才能产生真实的阅读。然而,整本书信息量大,内容复杂,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学生的畏难心理。阅读助手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阅读策略、自我监控策略,有利于引发学生探秘的兴趣和阅读的内驱力。

阅读助手助力学生阅读,阅读助手的设计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提供好的词语,在读书的过程中,标注好的词语并积累在阅读助手中。目的为低段学生增加识字量,并拓宽学生的词语积累。第二部分为学生在书中选取佳句,并由学生积累三句好句。第三部分为学生准备三个书中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阅读助手的三个部分由词到句再到问题,有积累,有思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丰富情感认知。

2.促进深度阅读

当前整本书阅读存在以下情况:一是放任自流型,即把“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介绍给学生后,再不过问,学生有读没读无从落实。二是导而无法型,即教师以媒体资料的播放或专家的解读资料代替学生的阅读思考。设计“阅读助手”,助力学生深入文本,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深度思考,抵达真实阅读、深度阅读。

3.提升语文素养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发展语言,提升精神境界。设计阅读助手,就是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建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阅读助手的协助下积累好词佳句,引发阅读思考,从而促进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以评价激发阅读的长久性

阅读评价以学生为评价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阅读程度和可提升的空间。学生自主评价形式多样,阅读指导课、阅读分享会、阅读检测、故事大王等。

整本书阅读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同时教师和家长等都可以成为评价者。教师要发挥评价的主导作用,承担多方面考察任务。家长可以在亲子共读中推动阅读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教师、家长的评价都要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中心,给学生带来多重评价视角,营造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帮助学生在反思中客观认识自己,从而逐步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总之,整本书阅读应该保留其趣味性,在积极的阅读环境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做享受阅读的人。

(作者单位:平原县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