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危害及对策

作者: 张岩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幼儿园教育领域,为进一步推动幼儿园在农村教育过程中更加规范合理,使农村幼儿在幼儿园教学中接受相应的知识,引导他们在下一阶段的过渡过程中具备相应的各项能力,笔者认为需要从几个面入手,分别是上级部门的监管,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及其改变其教育理念,从侧面转变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观念,进一步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使其危害降到最低。

一、农村幼儿园小学化产生的原因

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家长意识以及教师的意识,在固有的应试教育下不断通过小学化的相应教育措施,提升幼儿在步入小学后的基础学习能力。但该能力违背了幼儿的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只会大大降低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现状去学习各类知识,如果过度注重小学化知识,一定会给幼儿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从而导致幼儿养成畸形的学习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于城市的教育水平较低。农村家长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幼儿未来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他们会过度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干涉,缺乏固定的学习目标,且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得幼儿在幼儿园阶段自身的学习兴趣受到制约。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家长经济条件也随之改善,他们对幼儿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会过度注重小学化的课本知识,缺乏对幼儿生活能力、社会能力等的培养,导致幼儿缺乏相应的辅助教育,阻碍了幼儿好奇心的发展。

二、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农村幼儿园为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招生能力,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忽略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幼儿园小学化作为招生的主要卖点,吸引家长报名。殊不知,幼儿园小学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幼儿自身的实际成长状况,使得幼儿在心态和意志都不健全的情况下,被迫地接受小学化的知识,导致幼儿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不可抗拒的心理问题,在后续的小学阶段,甚至是初中、高中阶段都极容易发生教学困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园阶段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安排幼儿学习课程,违背上述规律进行小学化教育,会丧失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其他知识的积极性,甚至会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无法保证幼儿在幼儿园中真正做到身心健康同步发展。除此之外,幼儿园小学化还会扼杀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限制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解决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的对策

农村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主要是在监管不当的情况发生。因此,相关的地方教育部门应当对农村幼儿园加强检查,不断通过暗访等多种形式保证各农村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不实行小学教学。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管加大对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的推动,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真正使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幼儿教师及幼儿园的管理层是主导幼儿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为了避免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小学化问题的发生,幼儿园首先要从意识方面进行转变,不断培训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摒弃相应的小学化教学措施,通过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加强专业培训,增强其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定相应课程的能力,并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应要求开展教学,使幼儿在幼儿园享受轻松、和谐的氛围,更好地适应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要进一步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如通过谈心、家长会、家访、开放日等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与家长加强联系,和家长共同探讨幼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在幼儿园期间正确的发展规律,使家长在一边探讨,一边学习的过程中扭转传统教学下的应试教学思维,进而使得在家园共育的环境下,推动幼儿更好地健康成长,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不再为了应试教育而进行小学化的教学活动,双方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健康、愉悦的成长环境。

总而言之,幼儿园发生小学化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家长过于注重幼儿的小学知识学习,而另一方面幼儿园为了配合和满足家长的需求,违背教学规律进行不当教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教育的监管和相应的培训外,幼儿教师和相应的管理者应当从自身角度出发,转变思路,积极革新教学理念,真正地在教育过程中为幼儿奠定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保证幼儿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更好地学习,为幼儿在该阶段营造出一个更加自由、快乐的成长空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中心幼儿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