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逻辑与实践进路

作者: 许亨洪 李刁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专项课题一般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发展研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专项课题一般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发展研究”(课题编号:ZZYR202210).

作者简介:

1许亨洪,男,贵州兴义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思政处辅导员发展办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李刁,男,湖北襄阳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思政处处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党委学生工作部,武汉 430079)

摘要: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新时代“00后”师范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深化实践,干系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角度,准确把握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逻辑与实践进路,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师范生爱国主义情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师范生;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4)03001806

党的二十大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新成果,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是新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高水平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教育使命。

一、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大精神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深邃精辟、意蕴丰富,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蕴藏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遵循与指南。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师范生洞察中国特色与世界大势的眼距标尺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如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从党和国家事业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中深入学习领会我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所展现的中国智慧、所提供的中国方案、所彰显的中国力量,从而进一步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师范生实现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

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1]“00后”师范生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世界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浪潮中,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各种理论思潮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这在很大程度上使“00后”师范生形成了视野开阔、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求新求变的思想行为特点,但同时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想也对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塑造“拔穗期”的“00后”师范生形成了负面影响,导致少数师范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不利于师范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深入系统学习和创新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厚植家国情怀,胸怀世界大同,自信自立自强,不断传承创新,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思想方法,全面促进个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师范生勇担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重要部署,它既是一篇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也是新时代师范生勇担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的重要行动指南。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新战略,清醒认识到当代师范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始终坚持将个人发展摆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将个人成才梦、创业梦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相结合、与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相结合,在生动的报国实践中强责任,在世界舞台的发光发热中显担当,成为新时代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逻辑

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又一次升华完善,也是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再一次创新探索,更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大契机,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全面而深刻地把握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逻辑。

(一)找准时代方位,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的历史逻辑

时代是思想之母,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不断发展壮大,在其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开创着伟大中国的历史,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全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这些成就、经验、智慧与方案,是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从建党百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不断增强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信赖、热爱与拥护;从新时代中国国情出发,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中进一步明确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历史方位,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责任担当,争做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圆梦者。

(二)加强深化学习,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的理论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探索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既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文献、理论,也要系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将理论学习与追求真理、笃行真理相结合,学习掌握和创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去研判形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入脑入心,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真正落地落实。

(三)坚持以生为本,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的实践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就是高校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需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出发,坚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全面贯穿融入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之中,并结合“00后”师范生群体思想行为特点与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诉求,从建党百年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中,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中,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中,不断生成和创新运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的鲜活素材与内容,不断创作、生产和传播凸显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主题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全面掌握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切实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三、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进路

“00后”师范生群体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思想可塑性强,个性鲜明、追求自我、主体化意识强,理想务实、关注得失、自我保护欲强,信息面广、猎奇心重、探索求知欲强,这些“00后”师范生群体身上所展现出的良好的思想行为特征,是新时代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扬的群体优越势能。同时,他们身上存在的思想“易变性”、选择“功利性”、圈层“小众性”、网络“依赖性”等思想行为特点也给新时代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应及时掌握和准确研判“00后”师范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并通过深层化的理论研究阐释、多元化的分层分类培训、多样化的宣讲教育手段、协同化的线上线下联动,着力提升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一)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究高地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党的二十大报告统揽全局、站位高远、立意深刻、内涵丰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价值性与理论性。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的基点和前提,就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理论精髓研究透、了解透、掌握透,才能更好地针对师范生卓有成效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高校应高度重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研究阐释工作,依托全国知名专家、本校学术骨干组建专门研究队伍,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与学术创新,形成著作、论文、教材、讲义、读本等多类型的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充分运用于课程教学、理论宣讲、社会实践、文化建设、事务管理、学习服务等各个方面,着力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究高地,为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理论指引与学术支撑。

(二)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教学水平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与学生朋辈辅导群体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政治任务,只有教师群体和学生朋辈辅导群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领会与融会贯通,才能对师范生开展针对性较强、实效性较高、教育影响力较大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高校要切实全面提升教师群体和学生朋辈辅导群体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领悟力、贯彻力与落实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力和影响力,就必须对高校教师群体和学生朋辈辅导群体开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为主题的多元化的分层分类培训。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带头学。学校党委、机关党委、各学院基层分党委要分别制定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邀请全国知名专家给领导班子作“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题报告,并开展自我深学、小组讲学、集体研学,提高领导班子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领悟力、理论学习力与贯彻落实力。二是要加强专业教师分批学。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部门、教务部门要将专业教师队伍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摆在突出位置,根据教师群体学科专业特点,分期分批对全校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重点教育引导教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贯穿融入任教课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为契机,重点打造“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品牌金课。三是要加强学生政工干部集中学。高校要针对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共青团干部及其他党政管理干部举办一系列大型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报告会,将学生政工干部集中起来开展专题学习,并鼓励结合业务工作开展联合实际学、集体沉浸式学习,着力深化学生政工干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领悟水平、理论认知水平和贯彻落实水平,为学生政工干部针对师范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奠定理论知识基础。四是要加强管理服务人员联合实际学。学生管理服务人员是高校“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离不开高校学生管理服务人员的积极有效参与。高校应鼓励学生管理服务人员联合工作实际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与智慧,着力提升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师范生在便捷化、高效化的事务管理服务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提升觉悟。五是要加强朋辈辅导群体重点学。学生会、社团、班级、年级、寝室、党支部、团支部、科研小组、创业团队、艺术团体、传媒组织等学生团队中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学生意见领袖是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朋辈辅导群体。高校应加强这一群体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并通过他们的联系沟通、感染影响和示范带动,动员师范生更加认真、更加深入、更加踊跃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