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促进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

作者: 李燕

摘 要: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于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许多大学英语课堂面临着学生参与度低下的情况,这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即保障学生公平参与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课堂互动体验,重塑学生课堂参与的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以此提高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参与度;大学生;英语课堂;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

(2024)07-0081-04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可以增加他们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低的参与度。缺乏参与度,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吸引力不强,学生的注意力没有真正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这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影响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职业发展[1]。同时,低参与度也给教师带来影响,没有反响的教学是无效和无趣的教学,教学无从谈起。因此,本文探讨促进大学英语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教学方法,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促进英语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意义

(一)促进参与度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他们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大多由老师或教学大纲决定,这种缺乏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失去动力。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当人们在活动中体验到自主性、能力和关联性时,他们的内在动机就会得到提高。应用到教育环境中,这意味着当学生感到他们对学习内容有选择权、能够胜任学习任务,并且与同学和老师建立积极的联系时,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增强动机[2]。因此,在一个注重大学生参与度的课堂中,学生被赋予更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或是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和决定学习方向,这种自主性的体验让学生更有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并提高动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他们会更加自信,更有动力去探索和挑战新的学习内容。这要求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确保任务的难度适中,使学生能够逐步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不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二)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单纯的课堂语言知识传授中,学生可能掌握了语法、词汇,但面对真实社交环境时,如何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却还是一大挑战。交际语言能力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进行有效的交际。这不仅需要语言知识,还需要知道在不同社交环境中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3]。因此,大学生需要在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交际环境中积极参与,以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大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十分关键,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的语言应用场景,使他们在实践中磨练语言技能,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规范。这样,大学生不仅口语、听力能力得到提升,更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展现出敏锐的适应力,确保沟通的有效和顺畅,从而增强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是现代教育的两大核心目标。自主学习理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他们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还要掌控学习进度,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效。而在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盲目接受,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4]。为此,高参与度的课堂环境成为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关键。在这样的课堂中,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可以与老师、同学进行深入地讨论和交流,提出疑问,分享看法。这种互动和参与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有效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发展。所以,高校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成长。

(四)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团队合作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是不可忽视的。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往往决定了他们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在团队中的成功与其他团队成员的互动方式有关。当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实现目标时,他们更可能成功。而团队的成功也可促进学生个体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5]。当大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活动时,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沟通技巧。通过小组活动、完成项目等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倾听、表达、协商和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起积极的互信关系,提升学习成效。因此,教育者应该积极营造高度参与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实际合作和互动来发展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和技巧,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

二、影响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因素

(一)课堂学习氛围

积极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课堂互动。反之,如果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的参与度可能会降低。以大学英语阅读课程为例,积极的课堂氛围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当教师营造出一种鼓励讨论和分享观点的环境时,学生们更愿意参与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入剖析中。教师选择了与当下热门话题相关的文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话题具有争议性,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异常活跃。这样的氛围使得学生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了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样,在听力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播放录音材料,在没有加入任何互动环节的情形下,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许多学生昏昏欲睡。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参与度自然会降低,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也可能不会很深入。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的参与度有很大影响。如果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或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产生兴趣。同样,如果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可能会感到厌倦。在写作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参与度有很大影响。如果教师选择的写作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可能会觉得难以入手。大学写作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古老文明的论文。由于主题过于抽象,许多学生表示无从下手,参与度自然降低。但如果教师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如“手机对生活的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可能会大幅提高。

(三)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兴趣也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能更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可能因为自信心不足而不敢参与。此外,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学生通常会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在英语写作课中,高水平学生因自信更愿意参与讨论和活动,而低水平学生可能因缺乏自信而回避。学习兴趣也影响参与度:感兴趣的学生更积极,有好奇心,愿意与同学和教师互动;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可能觉得活动乏味,表现消极的态度,避免参与讨论。

(四)教师的鼓励和支持

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参与度有积极的影响。如果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参与讨论,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学生可能会更愿意参与课堂互动。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参与缺乏关注或反馈,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打击。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尤为重要。对于那些害怕犯错或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是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关键。然而,当学生的发言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回应或认可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望,认为自己的观点不被重视。这种消极的情绪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口语学习失去兴趣。

(五)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参与度可能会提高。同时,如果教师能合理地组织课堂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大学阅读课程中,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对学生的参与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当教师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并且能够合理地组织这些活动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时,学生的参与度往往会显著提高。

三、导致大学英语课堂学生参与度参与度不高的一些可能性问题

(一)参与机会不均衡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参与机会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课时有限,教师往往只能给予部分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而其他学生则可能被忽视。一些学生可能因为个性开朗、英语水平较高等原因,更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相反,那些性格内向或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可能往往被忽视,导致他们的参与机会大大减少。长期下来,这种不均衡的参与机会可能会使部分学生感到被边缘化,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口语为例,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的学生往往更受到教师的关注,获得更多的发言机会。相反,性格内向或口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只是被动地听他人发言,自己则很少有机会开口练习。长期下来,这部分学生的口语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渐渐失去了对英语口语的兴趣和信心。在听力和写作环节,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基础较差或自信心不足而避免参与相关活动,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二)参与层次浅显

大学英语课堂中,很多学生的参与层次较为浅显,主要表现为缺乏深度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仅仅停留在“出席”或“形式参与”上,例如仅仅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这种浅层次的参与并不能真正达到深化理解、锻炼英语应用能力的效果。长时间的浅层次参与,也可能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误解,认为只需要应付表面的形式就能完成任务。在阅读环节,他们可能只是被动地理解文章表面意思,而没有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和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在听力和口语环节,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重复信息,而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写作环节,他们可能只是完成任务式的写作,而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三)互动效果不佳

大学英语课堂中,互动效果不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教师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但由于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或缺乏有效引导,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往往不高。口语课上常见的小组讨论可能变成少数学生的“独角戏”,而其他学生则成为旁观者。写作课上的互评环节可能变成简单的互相夸赞,缺乏建设性的反馈。有时是因为互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是因为互动内容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经验相结合,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还有时是因为互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反馈,使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参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学生自信心受挫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很多学生的自信心受挫,导致了课堂上参与度不足的现象。自信心受主要是由于英语水平跟不上、个性差异和学习经历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以大学阅读课为例,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词汇量不足或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参与课堂讨论感到不自信。在听力环节,他们可能因为听力水平不够或对听力材料不熟悉,害怕出错而不愿参与。口语和写作环节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一些学生因为担心自己的发音、语法或词汇错误被他人嘲笑,选择保持沉默或避免尝试。这种信心不足的现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需要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来克服。

四、促进英语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一)保障学生公平参与的机会

为了保障学生公平参与的机会,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这包括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轮换等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发言和互动的机会。例如,可以设立小组讨论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问。同时,教师应积极营造鼓励多元表达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尊重或被听到。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