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 | 教育家与教育家精神 摘 要:教育家是有信念、有情怀、有品德,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上有创新、有特色、有贡献、有影响的优秀人物。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群体赓续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本国教育实践、顺应于具体时代发展需要而形成的
教育家精神 | 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摘 要:中国教育家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相结合、同中国教育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两个结合”思想在
教育治理 | 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探析 摘 要:建构科学的教师退出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素养,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科学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扩大补充优秀教师的编制数量、提升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和畅通教师职业进出的渠道。当前
教育治理 |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及匡正 摘 要:弘扬高尚师德是对高校教师在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的高尚师德不仅包括依据宪法法律、教育政策积极履行教师义务的政治素质和专业品德,也包括主动承担
课程思政 | 高校数学课程思政实施分析及其对师范院校的启示 摘 要:本研究借助CiteSpace工具对CNKI数据库中903篇高等教育数学课程思政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后发现课程思政的实施由一般院校向特殊院校转变,课程类型由数学公共课向数学专业课转变;理
学术前沿 | “五育并举”背景下学前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实践路径 摘 要:劳动教育是五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学前教育五育并举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幼儿园和小学过渡的有力抓手。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大力推进“全面发展”“素
学术前沿 | “90后”乡村女教师身份认同困境与调和 摘 要: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性问题。作为乡村教育振兴主力军的“90后”乡村女教师却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惑,表征为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双向冲突”、乡土角色与教师角色的“
学术前沿 | 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学科教育之“学科性”再思考 摘 要:课改过程中,学科教育的“学科性”有所流失,主要表现为学科性质定位失当、课程内容体系有待优化、教学方式未能与学科有效契合。分析其缘由,学科观念认识模糊、盲目尊崇西方理论、知识学习地位旁落是造成“
理论研究 | 高校师资国际化对中国本土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摘 要:师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要素,亦是在地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其对中国本土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影响值得探究。本研究对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2633个大学生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理论研究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师范生提问技能提升:意义、理路及其评估 摘 要:教学提问需要厘清提问价值、明确提问逻辑、把握提问技巧。提出有价值问题有助于系统平衡教育理念、构建内在逻辑联系、整体把握事物本质。高阶性问题的提炼一般需要经过理念化建构、整体性生成、层级化实践、
理论研究 | 强化师范生履约教育的制度逻辑、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摘 要: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是以公费培养、就业保障为动力,以契约签订、公共责任为监督,引导优秀师资向教育欠发达地区流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自实施以来在促进教育公平、公共教育事业发展以及教育优质
学科教学 | 优化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体验与评价的实践探索 摘 要:教师教育课程是师范生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教学技能和专业精神方面起关键作用,是师范生未来开启教师职业生涯必经之路。本文调查了陕西省C高校357名师范生对教师教育课程学习的认知程度、学
学科教学 | 论促进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 摘 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于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许多大学英语课堂面临着学生参与度低下的情况,这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国际视域 | 美国高校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研究 摘 要:虽然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界共识,但由于治理和各方权责界限与切身利益等密切相关,教师参与治理的实践较其理念层面更为复杂。通过对美国匹兹堡大学20位教师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就收集
国际视域 | 课例研究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它是一种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应用课例研究时,教师们共同设计、观摩和分析一节实际的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但课例研究在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应用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