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价值及实现路径

作者: 楚慧杰 汤允凤

摘  要  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期困扰英语教师的一项难题。具体来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学科育人价值落实不够全面、教学内容过于侧重应试训练和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忽视等问题,使得写作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写作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实现路径包括: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写作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写作兴趣;设计与实施写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  英语;核心素养;写作教学;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6-0065-03

基金项目:2023年度新疆师范大学自治区 “十四五”重点学科项目“以统编语文教材铸牢新疆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编号:23XJKD020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英才—青年博士”项目“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培育研究”,新疆师范大学本科教改项目“基于课堂生活世界重构的《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编号:SDJG2022-01)。

①汤允凤为本文通讯作者。

与其他语言技能相比,写作更能体现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然而,“写作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英语学科的重要表现,也是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随着学科育人理念在英语教学和实践中的不断深化,如何突破英语写作教学困境,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成为当前英语学科教学亟须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一)写作教学的育人价值未能全面落实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这体现出我国对英语课程价值观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有利于淡化英语教学的知识本位倾向,是我国英语课程理念的一次重大突破[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次强调英语课程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由此可知,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外,更要发挥其学科育人价值,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普遍都能意识到写作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在具体写作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却过于注重学生写作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显然,英语教师如果仅从工具论的视角去看待英语学科的本质属性,那么必然是对英语课程价值和内容的一种窄化的理解,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语言素养的形成,最终无法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教学内容侧重应试训练,学生写作素养难以提高

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强调,我国基础教育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坚决逆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然而,当前我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试倾向仍较为明显。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教师已逐渐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尝试,其写作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种“为应试而写作”,为了获得高分而只注重学生写作技巧训练的教学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教师通常会更加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而忽视其写作素养的培养。不可否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将有助于他们提升学习效率和成绩。但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显然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素养的提高。

(三)写作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体验

主体教育论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为激发学生主体性而服务。[3]然而,受知识本位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强调知识灌输与被动接受,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体验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教师在写作教学目标设计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不仅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还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写作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是否真正地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最终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写作教学目标设计存在意识淡薄、表述缺乏科学性、设计没有梯度、缺少可操作性等问题。[4]另一方面,教师忽略了写作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写作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和训练,却忽视了写作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紧密关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促进知识内化,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知识是发展技能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并对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具体内容作出明确要求。写作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就是将外在的社会关系转换成个体内部的心理机能”,内化就是“外部操作的内部重构”。[5]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内化就是外部新知识经过学生认知活动的内部重构,转化为学生内部知识(心理特征)的过程。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更是语言知识的内化过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为了能更加清晰、完整地表达思想及意义,必然会运用以往所获得的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等知识,使自己的写作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语言连贯,进而促进自身语言能力的运用和写作素养的提升。

(二)有助于学生跨文化表达能力的提高

语言和文化如影随行,相互交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十分注重文化学习,并将 “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课程标准赋予了文化意识更为深刻、丰富的内涵,这是英语课程超越“工具论”,体现育人价值取向的重要发展[6]。因而,写作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知识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真正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写作是学生语言运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语言意义表达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语言内容、结构进行表达;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在内容和结构表达的基础上,体现出个人独特的观点、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后者属于语言深层次的表达,这需要学生综合考虑语言运用的文化因素。与语文学科相比,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涉外、跨文化和国际视野等特点。[7]可见,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文化知识教学,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表达能力。

(三)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写作过程意味着意义表达和思考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把凌乱的思想条理化,使学生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想[8]。如果将思维看作是一种内部活动,那么写作则是经过思考用语言表达的方式使之外化的过程。研究表明,写作能促进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阐释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口语表达相比,口语思维主要存在于听说之中,是以动态形式呈现,相对较为散乱。而写作思维则是一种论证思维,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相对更加注重修辞、结构和规则。因而,写作思维体现出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此外,与阅读相比,写作水平较高的人的思维能力也较强,其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会比较强。[9]由此可知,写作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现路径

(一)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写作教学目标

写作教学目标是写作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它不仅贯穿于写作教学的全过程,更为写作教学活动指明方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同时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识,从而发展能力,培育素养。因而,英语教学只有从单元视角对写作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才能够使学生在单元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写作活动提高写作素养。

英语教师要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写作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教师应加强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意识。教师只有不断增强单元整体意识,才能有计划、系统地组织写作教学内容,创新写作教学活动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二是教师需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特征对写作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是一项开发性的活动,教师在整体规划单元教学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课标、教材和学生等多种因素”[10]。教师可整体分析单元学习主题和内容,并基于主题挖掘与写作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学情的单元写作教学目标。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写作兴趣

学生是具有独立思想和情感的生命个体,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作用于自身,使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因而,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性,才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写作。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可从如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结合学生经验,激发其写作动机。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是让学生依照范文或模板进行训练,必将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相反,如果教师能够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素材,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二是活跃学生思维,拓展写作思路。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利用不同的渠道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信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写作视角和形式,拓展写作思路。

(三)设计与实施写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语言实践活动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获得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因而,语言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必然离不开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说,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各种活动的过程[1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英语教学应秉持并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精心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写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

教师通过设计与实施写作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可从如下两点着手:第一,注重写作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英语写作活动的设计需服务于一定的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此外,英语学习中的活动应是具有丰富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身体的外部参与,更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内部的思考和想象,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进行深层次的语言表达。第二,注重写作学习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写作学习活动只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参与学习活动,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如教师在布置与主题相关的写作任务时,可以设计课前收集素材、课上展示作品及课后进行反思、互评及修改等活动,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助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楚慧杰 汤允凤,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17)

参考文献:

[1] 梁文花,康淑敏.“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9):74-79.

[2] 但武刚.英语课程人文性内涵的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3):48-51.

[3] 王道俊,郭文安.试论教育的主体性——兼谈教育、社会与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0(4):33-40.

[4] 卞金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目标设置的案例评析和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5):60-64.

[5]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64.

[6] 高洪德.从文化知识到文化品格,英语教学怎么做?[J].英语学习,2017(6):6-7.

[7] 束定芳.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17(2):35-41.

[8] 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M].章熊,章学淳,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2.

[9]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0.

[10] 魏惠,程晓堂.初中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理念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22(8):137-144.

[11] 郭宝仙.有效英语学习活动的特征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6):58-60.

责任编辑:毛盼盼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