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者: 马丽群

摘 要 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自主性发展”这一关键任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生长需要组织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要以课堂为知识习得的主要渠道,以课堂外的巩固运用、拓展实践为重要场域,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8-0042-0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1。其中,语言能力在核心素养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文化意识反映了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则是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自主性发展”这一关键任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生长需要组织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要以课堂为知识习得的主要渠道,以课堂外的巩固运用、拓展实践为重要场域,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论述小学英语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鲜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英语语言情景对于英语学习的重大意义。2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英语教学情景化,积极创设鲜活的主题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去应用他们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语言兴趣,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材中U7 How much?中的Story time为例,该单元的主要话题为“询问和谈论价格”。为了创造鲜活的语言和文化氛围,教师巧妙运用学校“乐耕园”劳动实践基地,创设了“农贸市场”这一情境,开展种植的蔬果义卖情景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在鲜活自然的语言情境中内化和巩固单元核心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情境中的对话如下:

S1: Come and have a look. Our vegetables are very great! Hello, can I help you?

S2: I’d like some carrots.

S1: How many kilos do you want?

S2: I’d like three kilos. How much are they?

S1: Three yuan a kilo. Nine yuan, please.

S2: Thank you.

再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教材中U4 Road Safety单元为例,该单元主要话题为“谈论交通规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单元以Rules为主线,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并体验语言的使用技巧,逐渐学会在交通出行中遵守规则,做一个守规则、讲文明的小公民。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巧妙利用“Our classroom rules”这一生活情境,精心设计“Create our classroom rules”的语言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查询资料,并利用课堂所学的单元核心语言知识,制定属于自己班级的活动规则。有学生利用“Don’t ”这一句型设计了“Don’t eat when we are having lessons!”“Don’t drink when we are having lessons!”“Don’t kick balls in the classroom!”、“Don’t laugh when others are speaking.”等规则;也有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设计了“We can ask questions.”“We respect school things.”“We work hard!”“We listen to each other.”“We are kind and friendly.”“We can try our best!”以及“We are a team”等标语。这些规则和标语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认识到在生活中制定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规则。

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规则,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创设英文课堂环境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主装扮教室,写一写、剪一剪英文版规则,将其贴在墙壁或者黑板上。再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英文版行为表现问卷调查,引导学生真实评价自己或同学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并用英文对同学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通过深入挖掘蕴藏在生活中的英语学习资源,创设鲜活的英语环境,为学生提供接触英语、熟悉英语的机会,从而实现英语学习素养的提升。

二、融合歌曲游戏,提升语言能力

英语阅读、英语听说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方法手段。实际上,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有意注意短暂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性强的歌曲或游戏活动,提升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促使学生在感知、体验灵活有趣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提升语言学习能力。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教材的U3 Our animal friends单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和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有趣性,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英文歌曲Animals song的传唱,促使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多模态体验中感知了解不同类型的动物。教师还可以通过黑白剪影的动物手势游戏,促使学生灵活使用手指做出各种动物形态的手势动作,在动手动脑中实现英语单词的正确朗读和记忆。

再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中U6 Colours单元为例,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教师融入课外英语绘本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引导学生在有节奏性的传唱中丰富语言积累。然后,教师在英文共唱的基础上,还可以设计“Create and say”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编,在听、唱、说、写中提升语言能力。

总之,英文歌曲具有韵律优美、节奏感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要巧妙融入和单元主题相关的英文歌曲,鼓励学生在共唱中培养英语语感,提升语言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巧用教材情境,涵养文化意识

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3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对此,教师可以巧妙借助教材课文中的主题情境,将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教材与生活的融通连接中丰富语言知识,涵养文化意识。

以译林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Project 1 Being a good student项目化学习为例,教师巧妙地融入语文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呈现中国古代名言警句,如出自《荀子》的“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明日歌》中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等内容,通过提问学生“What makes a good student?”引导学生结合名言警句展开积极的思考。学生借助教材课文中的语言支架,能用英文描述这些名言警句中蕴藏的价值内涵。有学生认为“A good student should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when he has questions.”,也有学生认为“A good student should do homework and review what we learned on time.”。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将课堂上翻译的名言警句制作成精美的英文标语,贴在教室里,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在语用实践中涵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再以译林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中U4 Then and now单元教学为例,由于本单元的话题是“谈论过去与现在”,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教材创设的情境,优化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语言中感受到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在该单元的Culture time板块,教师首先引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资料,用教师所给的“ invented .”句式简要介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然后,教师可以利用视听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中国的“四大发明”,并引导学生通过设计Information card,在小组内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四大发明”关键信息。教师立足教材并拓展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在创造性表达中发展核心素养。

四、拓展主题阅读,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的思维特征,体现在个体英语学科思维逻辑层次、批判意识和创造创新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英语学科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能力的核心,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4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包含的成分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等方面。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译林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U1 The King’s new clothes 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要话题为“谈论有趣的寓言故事”,为了营造爱阅读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融入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绘本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略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基于此,教师融入Chinese Characters by Cang Jie、Lu Ban and the saw、Sima Guang saves a child等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在沉浸式阅读中感受古时候人们解决难题的重要策略,鼓励学生学习古时候人们勤奋踏实、勇敢创新的精神。具体以Lu Ban and the saw为例,教师在阅读中向学生提问“How does Lu Ban make the saw?”,引导学生认识到“Find the solutions from the nature”的重要性,在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戏剧表演活动,引领学生在沉浸式的故事表演中深化对故事内容的感知,在个性化、创造性的语言实践中促进创造表达,实现思维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的培养。

再以译林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U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较为浓厚的节日氛围,教师可以融入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U4 Grandparents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探讨重阳节,引导学生认识到重阳节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并向学生提问“Do you live with your grandparents?”“What do you know about your grandparents?”“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grandparents?”等问题,促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积极思考、深层思辨,认识到孝敬、陪伴老人的重要性,从而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体验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奠定基础。

五、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习能力

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立足课堂教学,还要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积极搭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平台,促使学生在英语主题实践活动的参与中提升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以译林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U5 Helping our parents单元为例,为了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劳动技能,教师联合家长精心设计了“Doing housework”的两周打卡活动,引导学生每天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一项基础的劳动技能,并用“First”“Next”“Then”“Finally”的时间顺序录制一段家务劳动视频。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英文制定“My chores in a week”,在实践中合理规划自己的劳动和娱乐时间,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再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材中U7 Chinese Festivals单元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师巧妙利用主题节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在中秋节时,教师通过和学生们一起制作月饼,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共同观察月亮的形状,并尝试用饼干摆出不同时间段月亮的形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录制一段英文视频,鼓励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语言表述、有逻辑的创造表达,总结自己在中秋节的趣味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教师通过设计并开展实践性强的主题活动,将英语学习环境拓展到真实的生活场域,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实现英语核心需要的发展。

(马丽群,南通市锡通园区小学,江苏 南通 226000)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 王继红,邹玉梅,李桂莲. 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M]. 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2019:90.

[3] 何书利,李军,刘飞.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关键问题研究 中学英语[M]. 北京:研究出版社, 2021:71.

[4] 唐晨倩.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高年级英语试题命题策略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4(18): 13-17.

责任编辑:谢先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