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原则及活动设计方法

作者: 孙向梅

中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原则及活动设计方法0

摘 要 体验式教学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体验并建构语言知识。本研究梳理了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内涵以及教学原则,并结合案例探讨了体验式教学理念在词汇、语法、阅读、写作中的实践效果,为教师开展体验式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体验式教学;教学原则;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8-0051-04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强调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在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选择既有意义又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主题,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语言的兴趣,以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反思和再现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批判与创新的能力。

然而,现实教学中的情况距离《课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为经验学习圈理论、体认语言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美国体验学习专家大卫·库伯创造性地提出四阶段的体验学习圈模型(见图1),他认为学习应该是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行动应用所组成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首先通过亲身的参与产生了感觉或感受;接着通过对刚才亲身经历或是通过交流、讨论观察到的感觉进行分析、思考和评价,明确自己刚才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学习者把反思和观察到的结果进一步抽象,形成一般性的结论或理论,或者对刚才所发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因果解释;最后,学习者还要在新的情境中检验结论或理论假设的正确性、合理性。

体认语言学认为“语言”与“现实”不是直接相连的,是通过“认知”相连的;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感知与体验的过程,是人对外在现实和自身经验的理性看法,其间需要运用推理、概括、演绎、监控、理解、记忆等一系列心智活动。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是“现实—认知—语言”,强调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产生的1。体认语言学打通了语言与认知、现实的关系,强调语言的体验性和认知性,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落实提供了实施路径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会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原有经验为基础,经验的获得必须由学生通过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感悟内化3。不难看出,体验式教学的主要思想是把学习看作结合了体验、感知、认知与行为四个方面整合统一的过程,体现了从经验中学习的思想。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或创设体验的机会。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则要努力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丁凤良指出体验式教学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进行教学方式的研究,教师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学习,而学生在经历、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反思调整学习方式,进而发展知识、思维和能力4。综上分析,体验式教学是指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而设置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感官亲身参与其中,从而加强体验,促进知识建构,发展思维品质。

(二)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创设真实的情境体验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体验情境。在策略上,大概有两种取向:一是设计体验活动;二是设计体验情境。不管是真实的活动,还是置身体验情境,都要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感官参与如眼、手、耳、鼻等,让学习者有愉悦的感受,有自我探索和追求学习目标的动机5。这个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2.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的、往行李箱里装物品的过程,它是一个充满了历险、享受和自由的过程。首先,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参与性和选择性;其次,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6。当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教师要予以鼓励并给出及时的评价,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

3.引导体验后的反思、观察与建构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反思,在学生体验之后怎样产生有意义的问题和对话策略,开启体验、经验和知识联系的通道,诱发学习者进行自我探索,拥有自主的学习,培养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7,这样可以催化体验与学习关联的效果,促进学生形成“体验—观察—反思—建构”的良性循环体系,深度建构所学知识。

4.创设迁移应用的问题情境

作为一种评估手段,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基于问题解决的新情境,让学生检验将建构的知识应用到其中,作为经历意义的外延转换。教师也可以整合不同学科,设计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主题探究任务,启迪学习者在进行探究性活动任务中,使各独立的教学内容产生有机联系,深化学生体验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三、中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活动设计方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反复强调体验的重要性,“体验”二字共出现了40余次。体验语言、体验文化、体验情感态度,既是英语课程的目标,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过程。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设计体验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体验环节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活动奠定基础8。下文以词汇、语法、阅读与写作教学为例,探讨体验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验式词汇教学活动设计

吴燕提出了“呈现—探究—操练—运用”的词汇教学模式,旨在指导学生对重点目标词汇进行深度加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提高词汇学习效率9。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如何使用目标词汇,还能有效建构目标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深度理解目标词汇。教师通过话语向学生呈现和阐释知识,通过话语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话语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学生通过话语来学习,借助话语来展示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10。因此,通过对话互动习得词汇是学生体验词汇意义和使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案例1]

一位教师在教学关于因特网用途一文的课堂导入环节引入“amusement”一词时,与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T: What do you usually use the Internet to do?

S: I usually use it to listen to music and watch popular films.

T: Oh, you usually use it for amusement or to amuse yourselves?

S: Yes.

T: Can you list some other forms of amusement on the Internet? (面向其他学生)

S1: I play computer games for amusement.

S2: I chat with my friends for amusement.

S3: I buy goods on Taobao for amusement.

S4: ...

在以上教学环节,教师首先通过提问引出学生网上娱乐的方式,并呈现“amusement(娱乐)”一词并借机解释该词(amuse yourselves),随后追问其他学生能否列举出其他的网络娱乐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该词的含义和所指。学生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淘宝购物等都是其娱乐方式,在不断交流运用中进一步体验了该词的含义和所指。这一过程中学生有体验、有建构,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良好。

(二)体验式语法教学活动设计

Larsen-Freeman的 “三维语法框架”指出,语法教学应包括形式、意义和使用三个方面。形式是指各种能看见的或可听见的语言单元如文字符号、句型结构等;意义主要指某个语言形式脱离特定语境的本来意义;使用指的是在一定语境中说话者运用语言所要表达的意图。语法的形式、意义和使用构成三维一体的动态系统。由此可见,语法体验是促成该动态系统的可行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链,让学生体验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通过问题链,抽象概括出语法的解题策略。

[案例2]

该案例以笔者所听的一节以如何区分冠词“a/the”用法为主题的语法课为例。该教师选用的文本为作品《小王子》的节选片段,该案例有如下五个教学步骤:

(1)给出文本,引导学生关注目标语言现象如下:The rose belongs to me. Sh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ll the hundreds of other roses: because she is the rose that I have watered; the rose that I ...

(2)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理解语法规则,如:Where and when do we use “a”and “an”?

(3)在语篇中进行语法实践练习,如:用a/an/the/填空;使用适当的冠词复述故事等。

(4)引导学生对练习中的错误进行纠正。

(5)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建构开放性的话题讨论,如:Do you have a star abloom with flowers? Would you share your stories with us?

以上是一节语法课的整体设计环节。步骤(1)引导学生关注目标语言现象。步骤(2)中学生沿着形式与意义相统一的思维阶梯,逐步理清准确使用冠词的方法。步骤(3)的活动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过渡,在统一语境下螺旋式渗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新运用语法的思维逻辑,最终输出形式完整、主题统一、表意准确的语篇。步骤(4)是师生共同梳理小王子的心理历程,在师生互动中探讨如何在语境中准确得体地进行语言表达。步骤(5)给学生运用新学的语法知识辅助表意,使所有学生找到各自思考和表达的切口11。不难看出,整个任务链的设计都指向学生的语法体验,且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任务中准确理解了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

(三)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整体外语教学观提出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始于对语篇的体验,强调学生通过聆听、观看、模仿、朗读、言说、书写等方式感知语言,具体体验语篇意义,围绕语篇主题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感官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深刻理解语篇内容奠定基础12。教师除了恰当运用“听、说、读、写、看”等多种体验活动促成理解之外,还要注重提问与追问相结合,引导与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语篇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