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单元学习的高中思政课铸魂育人实践路径探讨
作者: 宋波摘 要 高中思政课教师实施大单元教学,不仅能有效提升高中思政教学的实效性,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进而落实高中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此,文章阐述基于大单元学习的高中思政课铸魂育人实践原则,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方面着手,探究基于大单元学习的高中思政课铸魂育人实践路径。
关键词 大单元学习;高中思政课;铸魂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8-0073-03
党中央领导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中思政课作为高中阶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需要积极迎合新时代发展需要,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大单元学习是以单元主题为中心,要求教师系统分析教材内容,依据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重新组织、整合教学内容,将前后知识联结在一起的教学方式。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碎片化的知识整合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完成对知识规律的深度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在不同情境之间的迁移应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本文借助大单元学习探索高中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有效方式,以期为高中思政课教学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一、基于大单元学习的高中思政课铸魂育人实践原则
(一)坚持系统性原则
在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系统性原则,从多个层面出发,确保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层次性和完整性。首先,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在大单元学习框架下,高中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应当具有系统性,这意味着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其次,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在思政课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思政教育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从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到深入理解,再到实践应用,逐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思政素养。最后,教学方法的系统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议题式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更多思政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
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敢尝试、敢拼搏、敢担当的新时代优秀青年。一方面,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思政课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取得成长和进步,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2]。
(三)坚持实践性原则
在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一方面,在高中思政课的大单元学习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思政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思政理论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长为有担当、能作为的社会有用之才。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模拟法庭、辩论赛、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思政理论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多样化的思维和国际化的视野。
二、基于大单元学习的高中思政课铸魂育人实践路径
(一)依据“三新”背景确定思政课大单元教学目标
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之前,要先依据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确定思政课大单元教学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高考中教学评价内容不再局限于基础性的知识记忆,而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能力,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重要性[3]。新课标明确了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和教学建议,强调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大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新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其涵盖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等,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基于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依据新高考评价重点,将思政课大单元教学目标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综合能力的培育、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的培养这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系统地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下一阶段学习的基础。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比如,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强化学生政治认同、文化认同。通过确定以上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德才兼备、敢当敢为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二)深耕新课标与教材内容,提炼单元大概念
其一,挖掘新课标要求,明确单元大概念指向。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新课标,把握思政课程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同时提炼出每个单元的核心思想和主题,明确大概念所涵盖的具体知识点、能力要求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文化单元为例,该单元的课标要求在于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勇于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社会责任。为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即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共通性,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共通的文化价值和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文化多样化和共通性的理解,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意识;最后针对文化单元的重要内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引导学生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新中来,为文化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二,剖析教材内容,理清单元大概念脉络。教师首先要对文化单元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明确它们各自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利用概念图等工具,将各个知识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列,形成清晰的概念体系;其次在构建概念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互补性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本质[4];最后将各知识点与大概念进行关联,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强调大概念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从大概念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各知识点。
(三)实施问题情境、议题式大单元教学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知识技能扎实、思想道德高尚和人格品质健全的社会有用之才,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从教学方法层面着手,实施问题情境、议题式大单元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其一,问题情境大单元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大单元的主题。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作为大单元学习的主题,以此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次,教师要根据大单元主题,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何理解“四个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大单元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和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青年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又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其二,议题式大单元教学。高中思政课教师在实施议题式思政课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议题应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和可探讨性,能够激发学生讨论兴趣和热情。教师在确定议题时,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议题。其次,教师发放材料,简要介绍议题背景,提出具体问题或展示辨析观点,引导学生从独立思考到组内合作探究,形成初步观点;同时,组织各学习小组进行组际间交流,让各组轮流上台展示各自的观点和论据,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和补充,互相交流观点,提高课堂活跃度。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议题讨论成果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相关价值观念,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议题讨论中的表现,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及学科素养。
(四)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建立大单元教学评价机制
其一,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目标,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与课程目标紧密对应,以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其二,教师要确定评价目标,比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从知识理解、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出发,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确保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其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小组讨论成果、测验成绩、问卷调查等方式,多方面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学习水平,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查询资料和参与讨论是否积极、主动,以及学生是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再结合各组的讨论成果,从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评估学生学习水平,了解学生综合素质培育效果,为接下来思政课铸魂育人实践提供参考。
其四,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这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自我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办法,不断进步和成长。其五,评价结束后,教师要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探索,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思,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优化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模式[5],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综上所述,高中思政课教师实施大单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个人成长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系统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以及实践性原则,积极探索基于大单元学习的思政课铸魂育人实践路径:依据“三新”背景确定思政课大单元教学目标;深耕新课标与教材内容,提炼单元大概念;实施问题情境、议题式大单元教学;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建立大单元教学评价机制。
(宋波,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参考文献:
[1] 杜秀娟,江靖贤.高中思政课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的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7):36-38.
[2] 黄少鲁.大单元教学:推进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抓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5):32-34.
[3] 姜正伟.高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三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9):15-17.
[4] 王唤.红色文化资源如何融入高中思政课[J].亚太教育,2023(10):128-131.
[5] 孙杰.大单元学习:高中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实践路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11):37-40.
责任编辑:毛盼盼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