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客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研究
作者: 杨国邦摘 要 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是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培养学生信息科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强化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培养。创客教育是以创新为核心理念,强化创造力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理念。基于创客视域推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升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推动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明确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创新素养培养要求和意义的基础上,指明创新素养培养要点,阐述创客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创新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以此为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信息科技;创客视域;创新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8-0082-03
创客教育是以“开放创新、探索体验”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以学生兴趣为驱动、以学生发展需求和成长目标为引领、以教学活动和师生交互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1]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创客教育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创客教育理念为指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理解知识、主动运用信息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实现知识建构与知识应用的深度融合,强化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将自身创造力展示出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要求和意义
(一)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要求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作为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利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高效管理学习过程和资源,具备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够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整体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养成利用信息科技进行数字化学习与交流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成长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评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保持创新创造活力,积极主动进行创新活动,在不断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升利用信息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客教育理念与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教学中,必须要强化创客理念的导向作用,切实有效推动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2]
(二)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意义
信息科技是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技术,加强信息科技人才培养,提升全民信息科技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强化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创新素养培养是以创新教学形式为实现路径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课程要点,快速建构知识体系。二是创新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信息科技为学习、生活提供了新工具、新方法、新模式,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科技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安全、自信、从容地融入信息社会。三是以创客教育理念为指引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便于学生及时了解信息科技发展和应用前沿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并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创客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要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师角色
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以创客教育理念为指引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是新时期教学改革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支撑。为此,教师必须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引,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引导学生在深入体验和主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升创新素养。首先,教师应当具备教学创新思维,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好奇、坚持、协作、自律、想象力等思维习惯,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探索与调查,敢于质疑,愿意通过合作克服学习困难或解决项目问题。其次,教师要准确把握创客理念导向要求,注重学生兴趣和爱好培养,注重学生协作和分享意识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3]。最后,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实践活动的示范者,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二)强化学生创新主体作用
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要以创客理念为指引推动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就必须明确和强化学生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设计前,教师应利用信息化平台做好学情分析,准确把握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和项目探究阶段,教师应真正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便是在学生探究出现障碍时,也不能直接将思路或答案告知学生,而应当结合支架式教学法等为学生提供引导。此外,针对项目体验和探究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教师应充分发挥项目小组的协作和带动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正向鼓励。
(三)提供创新交流与分享途径
为学生提供创新交流与分享途径,是确保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关键支撑。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和分享解决问题的创意、思路和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推动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在设计创客体验项目方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议题在学校或社区内展开调查,准确把握所需要探究的基本问题,再将问题转化为信息科技项目主题。此外,我们还需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成果宣传,为其他学生提供引导和示范,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进而推动学生持续保持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学校层面则应积极加强创新资源库和作品宣传途径建设,为创新项目设计提供素材支撑,为学生交流和分享提供多元化途径,以此确保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真正在创客教育理念指引下实现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后续信息科技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客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路径
(一)基于创客空间构建创客氛围
创新素养是学生在创新和转变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基本思维、能力结构。信息科技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在创新过程中必然居于基础、引领和技术支撑的地位,这也是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基本出发点。为深入推进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就必须依据学生创造的需求和过程搭建适宜的创客空间,构建良好的创客氛围,确保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创造性学习活动,主动开拓创新思路。同时,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且具有吸引力的创新作品,让学生真切感知信息科技在创新中的驱动作用,感受创新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此外,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在项目协作中进行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二)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创客教育理念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特征,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培养,就必须从开放性理念出发,结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主动体验和深入探索中逐渐形成创新能力[4]。为此,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信息科技知识,并利用现有知识与同伴配合完成创新项目。在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是最为基础、应用成效最为显著的方法,围绕不同类型的信息科技,搭设学生所需要进行创新的项目框架,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总结和效果评估等环节,在深度参与中形成创新素养。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科技课程特征,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搭建创新情境,利用支架式教学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以此推动学生创新素养的全方位培养。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信息科技》教材为例,本册教材聚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借鉴了创客教育、STEAM教育、机器人教育多年的教学成果,以主题式项目为框架搭设教材体系。因此,教师可以合理依托教材开展项目式教学。如在教学第二单元“问题与算法”时,教师可以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算法为主题搭建探究项目,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由小组成员自主掌握算法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不同算法的特色和不足,查找相关资料,并能够根据现实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完成项目报告,由此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素养水平。
(三)联系生活开展创新体验活动项目
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基于创客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合适的体验活动项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创设体验项目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明确相关章节的重点内容,探讨技术创新应用的基本方向,提出几个待实施项目,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比,预设项目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明确创新方向,最终选择最为合适的项目。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信息科技》中“决策的实现”为例,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利用算法针对现实生活中某一问题进行决策分析,并能够得出最优化的决策结果,对初中生而言,在日常交通出行、购物等多种场景中,都需要进行路线、成本等决策,选择合适的场景问题,利用现有知识将场景选择转化为决策问题,并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得出最优化的决策结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信息科技应用能力,还能够实现学生数字化思维培养,利用信息化思维指导现实生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四)合理应用赏识评价提升学生创新主动性
初中阶段正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创客教育理念导向下,应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合理开展赏识评价,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以此推动学生创新素养持续性培养。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情境设置合适的问题,对于在回答问题时体现创新思维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创新思路比较清晰,各个探究环节能够有序推进的小组,可以及时予以赏识评价。在项目完成后,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选择最为优秀的项目作品,同时利用校园广播、公众号等平台,对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和项目小组进行宣传评价,让更好的学生欣赏到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即便是对于不太理想的作品,也应当找出其中的创新点和闪光点,给予积极正面的肯定。利用赏识评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创新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形成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效推动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
(五)跨学科整合提升学生创新应用水平
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合适的技术方式,创新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关联的。因此,基于创客教育理念推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改革,还需要进行跨学科整合,在知识体系深度融合过程中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5]。信息科技本身与数学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在创客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选择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借助生活化关联,设计数学情境问题,并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进行解决。此外,对于初中生物课程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的知识点,可以结合信息科技中图像处理、网络知识、数字化生存等知识点,设计跨学科探究项目,促使学生树立环保理念,推动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培养。
创客教育理论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获得愈发广泛的应用,基于创客教育理念推动学生创新素养培养,能够有效推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改革,实现知识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协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初中信息科技教师需真正认识以创客教育理念为导向的时代意义,准确把握创新素养内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做好教学设计和组织,真正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形成良好的创新素养,为学生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杨国邦,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三中学,贵州 遵义 563199)
参考文献:
[1] 崔瑞.创客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素养培养研究[J].新教育,2024(17):25-2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3] 刘春蓓.创客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23(20):134-136.
[4] 黄永军.高质量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展评平面设计作品”综合活动为例[J].教育观察,2024(5):103-106.
[5] 李学梅.STEAM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23(35):103-106.
责任编辑:毛盼盼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