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党建理念引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刘向东

摘 要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党建引领对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深圳市盐田区梅沙未来学校以“融合创新”为核心理念的党建工作,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前提下,通过党政一体的改革创新、党群融合的队伍建设、党教融合的全人成长三大路径,努力推动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融合创新;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8-0088-03

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这是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立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1在此背景下,深圳市盐田区梅沙未来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走在前列,探索出了以“融合创新”为特色的党建路径,努力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推动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如何定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从育人方式上,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几个内涵。

(一)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立德树人、全面培养的高质量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因此,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是面向育人的高质量,在这其中,德育是根本,五育融合、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工作方向。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就是要在围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基础上实现五育融合,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优质均衡、特色鲜明的高质量

教育资源的优质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未来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是体现统筹兼顾教育资源,实现优质均衡的发展。从过去的“有学上”需求,到现在的“上好学”要求,办“家门口的好学校”成了每一所学校需要努力的目标。同时,一所学校的办学不是对其他优秀学校做法的简单复制。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校情,因此理应存在各自发展的亮点和特色生长点。从这个层面来说,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必定是在保障优质均衡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特色发展的教育。

(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高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部署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教育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剧烈变化,学校教育也要积极做出应对。笔者认为,具体的做法是要保持改革创新的姿态,让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与时俱进,以教育的变革呼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二、党建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价值

随着“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实践的推进,加强新时代党建成了学校高质量发展亟须探索的一道命题。3高质量的党建对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可以进一步保证中小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为全面、完整、准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打下坚实基础。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有效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生力军。

(二)赋能学生全面成长

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党组织一体化建设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党组织通过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挖掘学校教育中的“党建+”因素,打造“党教融合”的全人成长路径。以党建工作联动各学科的教学工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根基。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党建工作,还可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助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党的建设注重思想引领、组织构建和纪律建设。这就要求学校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塑造、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乐于奉献、以爱育人的“教育铁军”。

(四)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一文中强调,“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以“融合创新”的党建引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深圳市盐田区梅沙未来学校探索构建了以“融合创新”为特色的党建机制,促进党政工作互相支持,推动党群建设形成合力,推进党教融合相互渗透,为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一)党政一体的改革创新,铸造坚固教育堡垒

从组织理论视角上看,机构改革的实质是公共组织在目标与价值、结构与功能、制度与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与创新。因此,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需要在党政一体化建设上发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4

一是建章立制,重塑制度体系。学校按照最新的文件要求,修改了章程,建立了党组织与校长行政会两套议事制度,明晰了书记、校长的职责和权力。书记负责全面主持党支部工作、把握学校发展的前进方向,校长负责推进学校建设的具体落地,同时履行自身的业务职责,将党政工作充分融合,真正做到“一岗双责”。通过对学校的运行制度进行梳理,进一步形成了制度汇编,包括决策机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

二是改革领导,重塑组织基础。专职副书记作为学校党支部的核心成员,肩负着协助党支部书记开展各项工作的重任。专职副书记负责主持支部日常工作,协助书记开展党支部工作,主抓各方面的党建业务工作,起到加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的重要作用。此外,学校通过改革设立党建办,任命了党建办主任与党务干事,进一步夯实了干部队伍,加强了党对行政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是完善机制,重塑决策体系。学校积极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保证校长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5学校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先经过相应的专业决策委员会研究确定,然后再通过学校行政会议进行讨论表决,最后上报学校支委会。学校支委会对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逐项讨论,做出决策。书记亲自推动落实党组织做出的重大决策,形成一个党建引领、党政合力、民主集中为特色的决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这样既保证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又彰显了学校决策的科学民主,体现了学校党政工作的协同推进。

(二)党群融合的队伍建设,打造一面教育旗帜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融合创新”型党建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抓实学习齐奋进,基层组织做堡垒。科组作为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最前沿的阵地,发挥着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为了深入落实党组织对学校教育的全面领导,学校党支部把一个个党小组建立在科组上,将党小组与学校教研科组合二为一、融合运行。党支部以建立在科组上的党小组为单位,分别抓实抓细教师的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让学习的触角真正落到每一位教师身上。

二是以党带群树榜样,党员教师作示范。学校积极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承诺践诺”活动,激励党员创先争优、多作贡献。学校开展“党员教师关爱工作坊”活动,将党员教师与少先队员一一结对,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以实际行动关爱学生。学校建立教师荣誉体系,开展“梅沙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使尊师重教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软制度,让党员教师在躬耕教育实践上勇于担当、多建新功。

三是党群结合成片,同伴互助共成长。党员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需要承担带动其他群众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职责。为了让党群关系更亲密,让党员教师和群众教师“打成一片”,学校以党建为引领,开展了“同伴互助小组”的教师培养工程,党员教师与群众教师互相结为对子。在同一教研小组内,他们既互相为师,又互相为徒,经常性开展推门听课、集体备课、课后研讨、同课异构等教学交流活动,实现共同成长。

(三)党教融合的全人成长,培育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党支部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了“党史铸魂、活动育人”为核心理念的校本党建工作,将红色党史教育融进课程、渗入教材、嵌入课堂活动,推动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

一是构建小学思政一体化课程体系。学校开设书记上党课、红色党史主题宣讲课、主题队会课等。党支部书记为首席解说员,每学期固定为学生上至少一节思政课。同时,学校选拔、培养多名党员教师为讲解员,利用班会课时间,为学生讲党史、上党课,实现课程思政、日常思政教育融会贯通,打造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心圆”。

二是创新“跟着教材学党史”的教学模式。学校以党建为引领,发动教师以“党史铸魂、活动育人”为核心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科中的红色基因,让党史教育启智润心,实现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例如,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将党史教育素材,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一批活用“红色”题材开展教学的精品案例。

三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课堂。学校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党支部牵头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挖掘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汇聚各方力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丰富思政课内容,增强党建工作的育人效果。例如,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华大基因科普基地、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深圳市星空美术馆、万科环保公益基金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思、悟,实现启迪智慧、锤炼精神的育人目标。

四是拓宽多彩活动育人形式。学校围绕党建开展德育活动,创新活动育人形式,打造“德育十二节”特色育人活动。学校结合校情将生命教育、公民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进行深度融合,对每年12个月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每月安排一个主题德育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德育活动。例如,一月份举办“成长节”、二月份举办“理财节”、三月份举办“责任节”、四月份举办“读书节”等,引导全体师生感党恩、铭党情、听党话、跟党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体验感悟中获得成长,从而实现学校大德育体系的建设。

(刘向东,深圳市盐田区梅沙未来学校,广东 深圳 518000)

参考文献:

[1] 王永.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特征与时代意蕴[J].教育科学论坛,2023(35):54-57.

[2] 高质量党建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清远在全省率先基本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3(11):96-97.

[3] 吴丹阳. 精准聚焦 精准施策 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见效 [J]. 吉林教育,2023(31):3-5.

[4] 李明菊. 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 2023(9):31-32.

[5] 黄铁军.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内涵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视界, 2023(30):26-30.

责任编辑:谢先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