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教研如何赋能青年教师成长
作者: 李淑荣
摘 要 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面临教学执行力不足、数据素养欠缺等挑战,而智能教研平台被认为是提升教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智能教研平台,教师可以获取个性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在线培训课程以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对由一名骨干教师、一名青年教师执教的课例进行研究后发现,骨干教师的教学属于“混合型”,青年教师的教学属于“讲授型”。基于研究分析,智能教研赋能青年教师成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教学数据,帮助教师整体把控教学;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促进教师教学改进和提升;促进不同区域教师组建共同体,拓宽教学视野和思路;帮助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交流场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帮助构建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提供智能化的辅助工具和技术支持,帮助教师高效完成任务。
关键词 智能教研;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8-0094-03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促进教师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1]。这给智能教研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引。智能教研的核心在于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智能教研平台,教师可以获取个性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在线培训课程以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优质的学习体验。本研究通过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执教的课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智能教研如何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研合作,实现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
一、智能教研赋能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过程
(一)研究介绍
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面临教学执行力不足、数据素养欠缺等挑战,而智能教研平台的同课异构教研被认为是提升教师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借助智能教研平台实现教学行为数据的分析,帮助青年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教学执行力,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实现专业成长。
研究对象分别是由一名骨干教师、一名青年教师执教的课例。其中,数学课题组的多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与备课,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受教群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二)过程描述
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制定计划
(1)选定教学内容:我们选择了一节二年级数学课作为研究课例,该次课的主题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统计与分类的基础知识,感悟数据分析的过程,形成数据意识。
(2)设计教学活动和策略: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和策略,如情境教学、分类练习、实际应用、小组讨论等。同时,我们还利用智能教研平台提供的资源和工具,为学生提供更有个性化和灵活性的学习支持。
(3)实施教学活动:我们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活动和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4)教学情况数据分析:一方面,通过设计教学执行力课堂观察评价量表,由其他观课教师对执教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另一方面,借助智能教研平台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程录像分析,并根据相应评分模型,得出各教学行为的数据,最终形成教学分析报告。
(5)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基于智能教研平台提供的数据和教学评价结果,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性分析和反思。同时,我们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合作和交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意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2.教学实施
按照教学活动和策略的设计,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实施。我们利用智能教研分析系统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实时捕获课堂中师生全方位的多模态学习行为数据,再基于课堂S-T行为分析理论,从数据采集与存储、行为建模与计算、智能服务三方面,构建课堂教学行为智能分析模型,生成刻画教学过程的诊断结果和分析报告。[2]
3.效果评估
师生互动类型可分为练习型、讲授型、对话型和混合型(见表1)。[3]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分析课堂中师生对话,统计出教师主导行为、学生主导行为、师生互动行为三类行为出现次数,通过计算得出教师行为次数占课堂总行为次数的比率、师生互动行为次数占课堂总行为次数的比率。
同时,智能教研系统通过对两位教师教学过程视频进行分析后,从师生交互情况、小组活动安排情况、师生互动时间、学生行为数据等维度,综合评判教师此次教学的情况。最终,骨干教师的教学情况被评定为混合型,青年教师被评定为讲授型。
从师生互动时间维度来看,该节课中骨干教师与学生互动时间为5.13分钟,而青年教师仅为2.8分钟。这说明骨干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从小组活动安排情况维度来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在小组活动的安排和巡视上也存在明显差异。数据统计发现,骨干教师安排了四次小组活动并进行了巡视,而青年教师仅安排了三次,并且最后一次时间很短且没有进行巡视。同时,骨干教师在巡视时将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充分、更有深度。
4.问题总结
青年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教学活动的观察者,导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不够充分,无法及时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青年教师的提问方式相对简单,多停留在简单的问询上,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阻。
从巡视效果来看,青年教师较少参与学生讨论,缺乏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不够。
在练习环节中,骨干教师与学生的交互频繁,而青年教师在这方面的交互较少。
二、智能教研赋能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启示
(一)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教学数据,帮助教师整体把控教学
青年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教研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在反思中客观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基于数据的反思更加准确和具体,有助于发现问题和制定改进措施。同时,反思应该以数据为依据,而不仅仅是主观感受。
(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促进教师教学改进和提升
在智能教研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中,青年教师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这些反馈和建议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改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并提高教学质量。
(三)促进不同区域教师组建共同体,拓宽教学视野和思路
青年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团体或组织。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开阔视野,获得新的思路和启示,实现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
(四)帮助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应该将反思作为教学常态,时刻保持敏感和求索的态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有助于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并适应来自学生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反思时,青年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观察自己的教学实践,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亮点。
(五)提供交流场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智能教研平台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分享和合作的场域。青年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共享优秀教学资源、授课技巧等,并可以互相评估和提供反馈意见。这能促进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帮助构建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
智能教研平台可以整合不同来源的教育资源,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帮助青年教师构建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授课教师的教学需求,帮助青年教师更加灵活地设计和实施教学计划。同时,智能教研平台还能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资源,保持其时代性和有效性。
(七)提供智能化的辅助工具和技术支持,帮助教师高效完成任务
智能教研平台可以提供智能化的辅助工具和技术支持,帮助青年教师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平台可以提供智能化的题库和试卷生成工具,让青年教师可以快速地准备同步测试;平台也可以提供智能化的教学评估工具,帮助青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智能教研平台是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工具,通过大数据分析、个性化反馈和建议、教师交流和合作等多种方式,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的教学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上,还体现在让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这种支持能够促进教师与他人分享经验,共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总之,智能教研平台是一个性能优良的教育工具,有助于推动整个学校教育向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智能教研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和个性化建议,青年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实践情况,识别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该平台还为教师提供知识共享和互动的机会,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激发了教学创新。然而,仅仅获得反馈和建议是不够的,青年教师需要主动进行反思,并将反思转化为实际行动。首先,青年教师应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数据,找出其中的问题,思考如何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其次,青年教师应积极寻求同事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倾听他人的观点与经验,从中获得启发和指导。同时,青年教师也应该参与教师交流和合作活动,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与经验,借鉴他人的成功实践,实现共同成长。最后,青年教师需要将反思转化为实际行动。青年教师可以制定具体的教学改进计划,并付诸实施,不断尝试和调整,积极总结经验。
智能教研平台固然存在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受限于现有的技术水平,平台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其次,为了满足青年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教育管理部门和平台设计单位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在个性化反馈和建议方面的精细度和准确度。此外,教育管理部门和平台设计单位还需要完善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机制,提供更多实质性的交流和合作机会。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和平台设计单位可以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算法,提升平台在个性化反馈和建议方面的能力,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准确、具体的建议。此外,教育管理部门和平台设计单位还可以探索如何将智能教研平台与其他教育技术和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更加综合的教学支持体系。最后,教育管理部门和平台设计单位要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教研平台的使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这些研究和行动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智能教研平台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李淑荣,徐州市少华街第二小学,江苏 徐州 221001)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6-23)[2024-05-26].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2] 卢国庆,谢魁,刘清堂,等.基于人工智能引擎自动标注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21(6):97-107.
[3] 蔡慧英,卢琳萌,顾小清.人机协同教研会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吗?——基于课堂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的实证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3(1):40-49.
责任编辑:谢先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