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四公开”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作者: 刘玉平 刘兴玲 陈林

“三多四公开”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0

摘 要 教师评价事关幼儿园教育发展方向与办园品质,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为让教师评价发挥导向激励作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结合华中师范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及原有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区分评价和科学有效评价为指导思想,着力构建“三多四公开”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从多角度、多方式、多主体对教师展开以“教师发展”为核心,“自评”“他评”为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以促进不同梯队教师的专业觉醒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三多四公开;发展性评价;教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10-0011-03

一、幼儿园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的现实背景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实施教师管理,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等,科学地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这一标准为教师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然而,当前幼儿园教师评价体系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集中评价往往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和发展需求。此外,现有的评价制度功能发挥不全,未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反思能力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构建了以“三多四公开”为核心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该体系强调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评价结果的公开透明,旨在全面反映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二、“三多四公开”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一)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评价目的重发展

本研究强调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核心理念是以评促发展,建立在对教育工作者潜能的信任与尊重之上。许多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评价对教师发展的激励作用至关重要。Marzano认为,教师评价应关注提供具体积极的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发展领域。他强调,激励性的评价不仅要关注问题,更应突出教师的成功与潜力,以激发其进一步提升的愿望。[1]此外,Hattie和Timperley提到,激励性的评价应强调“可行性”和“效能感”,即反馈应使教师相信他们有能力改变,并为改进提供明确的路径[2]。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有助于建立教师对自身发展的信心,推动其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巧区分

教师评价应以教师为本,注重个体差异,体现尊重与关怀。每位教师都有独特的教育风格、专业优势和潜在的发展领域,评价应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区分性分层评价有助于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同时促进其专业发展。[3]这一理念有助于建立一个以个体差异为基础、促进教师全面成长的评价体系。

(三)科学有效建立教师队伍,评价内容显综合

科学的评价体系依赖于合理的评价内容构建。鉴于幼儿教师所需掌握技能的广泛性,评价内容必然呈现综合性特征,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日常工作表现。这种综合评价模式,一方面为管理者提供全面审视教师工作状况及能力水平的视角,另一方面促使教师清晰自我定位,明确自身优劣势,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个人成长与发展策略。同时,综合评价的实施还有助于挖掘并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与实践成果,为教师群体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这种基于评价的共享学习机制为推动教师队伍整体进步注入了强劲动力。[4]

三、“三多四公开”幼儿园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主要内容

受我国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教师团队更倾向于融入组织。基于教师的心理特征与真实需求,幼儿园设计了契合教师队伍发展的评价机制,即“三多四公开”发展性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HJ1*2〗

(一)三多:持续动态多维,唤醒专业自觉

1.一多:多角度综合性评价,全方位提升专业素养

幼儿园从多个角度对幼儿教师的工作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包括师德师风、班级管理、教学质量和个人发展四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师德师风评价至关重要。在评价教师的师德时,主要考察教师的言谈举止、教育理念、与幼儿的互动以及与家长的沟通等方面。

其次,班级管理是幼儿园教师职责的核心。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上,是否具有教育意义,以及班级卫生是否达到标准,确保幼儿能在健康、有益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是评价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评价指标包括卫生保健、安全管理、幼儿出勤率以及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等。

然后,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工作的核心指标。优质的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幼儿的发展与成长情况。评价指标可包括环境创设、精准备课、教学常规、听课评课等。

最后,个人发展是评价教师专业素养的另一重要方面。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持续学习,以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评价教师的个人发展可从继续教育情况、专业技能提升、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考量,例如教师是否积极总结反思、完成专业考核等。

2.二多:多方式发展性评价,立体化挖掘教师潜能

为激发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幼儿园采取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三种方式。

首先,定性评价包括定期评估会议、座谈会、教师成长档案袋、述职汇报、教研培训、跨班观察和经验分享等。定性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供个性化支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深入、综合地考察教师的教育技能、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感等内容,有助于识别教师的优势和发展领域,从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其次,定量评价包括教学活动、技能考核、活动策划、成果荣誉、公开展示和专题讲座等。根据幼儿园教师不同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对应不同层级的教师有不同的考核内容。具体情况会根据不同层级的教师每年对评价内容进行微调,如“四真”教师分层评价表(见表2),根据不同内容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比例。

最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包括评估团队定期召开评估会议和座谈会,讨论近期工作内容的进展及其中的困难。每位幼儿园教师都有独立的成长档案袋,每年和每月对档案袋进行完善和补充,定期总结收获,纵向比较进步与不足。在需要层级转化时,要求进行述职汇报,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

3.三多:多主体全面性评价,拓视角促进教师反思

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幼儿园采用多主体全面性评价方法,包括教师自评、领导行政团队评价、同事评价、同行及教育专家评审、家长评价和幼儿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旨在拓展视角,促进教师反思。

教师自评是自我认知和发展目标的建立,通过撰写工作计划与小结、观察记录,并在领导谈话、述职汇报等场合分享自评。领导行政团队通过日常巡班和值班观察,对教师进行量化与质性评价,使用设计科学的日常巡班打分表,并进行随机谈话以深入了解情况。

同事评价鼓励跨班级观察和教学评价,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项目,新手教师与成熟教师结对,师傅分享经验并提供指导。同行及教育专家评审团队由理论深厚的专家和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园长和教师组成,他们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启示。

家长评价通过家委会、伙委会、家长会议、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意见,并提供与教师一对一访谈和家长入班观察的机会,形成书面材料。幼儿评价在学期末进行,通过访谈和命题绘画活动,如开展“我与老师”的故事分享会,让幼儿表达对教师的真实感受。

这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教师的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为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提供保障。通过这种评价,教师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反馈,从而更好地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四公开:内部全面公开,点燃评价热情

幼儿园实施评价“四公开”措施,首先让教师知晓其内容,其次帮助教师理解,从而提升自我意识和角色认同。教师不仅是被评价的对象,更是评价体系建构的主要成员,扮演参与者与设计者的角色。

1.公开评价标准和目标

公开评价标准和目标,有助于确保教育的一致性与质量。在学期初发布并解读本学期考核评价方案,让不同层级的教师明确自身教学任务,引导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根据考核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更好地完善自身、发展潜能,针对不足之处,利用学期空余时间进行补足。这些标准和目标不仅指导教学实践,也提供自我评估和专业发展的机会,推动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2.公开评价安排和流程

针对不同的考核内容,设定不同的考核周期和时间安排,公开评价的安排和流程确保评价的公正和透明性,便于教师清楚了解评价的时间表和程序。时间安排综合考虑教师的日常工作进程,并适当给予自主性。例如,在进行教学活动考核时,会提前一个月发布公告,确保教师对自身考核内容具有充分的知情权,给予他们充足的准备时间。这不仅增强了评价的公平性,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营造了公平竞争的氛围。

3.公开评价主体职责和需求

不同梯队的教师在“三多四公开”评价体系中扮演不同角色,具有不同需求。新手教师可能需要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在教学活动和技能考核上付出更多心血,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而专家型教师则承担更多的领导和导师责任,他们需要做好讲座培训、活动策划等组织工作,同时以老带新,做好青蓝工程,为培养优秀的新教师贡献力量。通过公开,让不同层级教师在自身专业的“最近发展区”更好地发挥潜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自觉与自信。

4.公开评价结果

幼儿园适时向教师提供评价结果,有助于建立评价反馈机制,为受评者提供来自各方的改进与提升建议,促进教师的自主改进。可以在微信工作群或幼儿园公示栏等渠道公开评价结果,确保评价的信度与效度。对评价结果良好的教师,这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而对评价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与评价者讨论改进方案,给予“辩论”的机会,形成教师之间的参照,促进专业发展。

(刘玉平 刘兴玲 陈林,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武汉 430000)

参考文献:

[1] 玛扎诺,皮克林,赫夫尔鲍尔.学习目标形成性评估与高效课堂[M].邵钦瑜, 冯蕾,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69-76.

[2] HATTIE J,TIMPERLEY H.The Power of Feedback[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7(1):81-112.

[3] DAVIS M D, ZARET E. Needed in Teacher Education: A Developmental Model for Evaluation of Teachers, Preservice to Inservice[J/OL].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84(5): 18-22.

[4] 潘月娟,王玉欣,杨晓丽.当前幼儿园教师绩效评价的特征与效果——基于教师知觉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18(5):3-11.

责任编辑:刘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