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园长专业发展路径探寻
作者: 张凌摘 要 幼儿园园长成长叙事研究关注名园长的专业发展历程,其核心在于挖掘名园长成长背后的经验与故事。本文以X园长为个案,从动力场域、客观场域和主观场域三个不同方面进行叙事研究,据此得出名园长专业成长的经验及其形成原因。具体来说,教育主管部门提升幼儿园园长专业素养,要不断坚定其从事学前教育的信念,在研究中提升园长业务水平和领导能力,创建专业发展的人文环境与保障机制,让反思成为园长专业成长的有效推手。
关键词 园长;专业发展;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10-0014-03
一、研究缘起
幼儿园园长成长叙事研究关注名园长的专业发展历程,其核心在于挖掘名园长成长背后的经验与故事。笔者之所以对名园长进行叙事研究,原因如下:首先,名园长的专业叙事能提供生动的教育实践案例,我们在总结升华后能为其他园长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其次,通过叙事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名园长在职业生涯中的困惑、挑战,从而揭示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和策略。最后,专业叙事能够强化名园长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其持续成长的动力,同时也有助于构建一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园长社群。
叙事研究通过目的性抽样,选择能提供丰富信息的研究对象。本研究聚焦于X省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X园长。X园长拥有20余年的教龄,是X省特级教师,曾获得“特级园长”荣誉称号。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位认真负责、科研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园长。
二、叙事研究内容
(一)动力场域:名园长专业发展的历程
1.筑梦:希望成为名园长工作室成员
X省教育厅推行名园长培养计划,目的是通过提供发展平台提升园长素质。省级示范园X园长积极参与选拔,她认为自己需要持续提升,加入名园长工作室、成为名园长培养对象是她追求的目标。她期待与省内其他优秀园长一起学习、成长,接受专业指导,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通过名园长工作室的培训,X园长对幼儿园文化和团队领导有了深入认识,为其职业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2.追梦:成为名园长培养对象后的思考与行动
X园长积极参与名园长工作室培养计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并激励团队成员共同成长。X园长认为,名园长工作室的意义在于帮助成员成长,通过内生发展实现个人与他人的共同成长。得益于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团队,X园长有更多时间思考幼儿园的发展。在此理念影响之下,X园长将管理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系统,强调平等、明确任务和团队协作,以促进同伴自我发展。
3.圆梦:名园长成就名园
加入名园长工作室后,X致力于学习和思考如何成为一名杰出的园长。她深知要配得上“名园长”的称号,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国家计划到2030年普及学前教育,而X省计划在2025年实现这一目标。作为省级示范园园长,X思考“我能为此做些什么贡献”等问题。为了把握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掌握儿童发展理论,她积极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成为全国优秀园长研修班培养对象。在不断提升自我、引领他人进步的过程中,在园所规划重组中,X园长又重新接手三所新园,快速引领新园建设和新团队发展。
(二)客观场域:名园长专业发展环境
1.幼儿园:专业发展力量源头
学校文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X幼儿园自80年代成立,秉承“爱心浸润童年·未来有我相伴”宗旨,强调“以爱为铭·与爱同行”,为园长X的专业发展提供浓厚文化环境。X园长将“爱”的理念融入工作,追求师幼共同发展,营造充满爱的园所文化。她认为幼儿园管理应该是唤醒而非改造,是激励而非约束,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师幼健康发展。
2.工作室:专业发展形塑要地
名园长工作室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行动力的管理者,成为优秀园长和团队的孵化地。自成立以来,名园长工作室依据《X省名园长工作室建设标准》制定了发展规划,细化了培养方案,创新了管理模式,明确了人员职责。X园长结合王阳明心学和稻盛和夫管理理念,提出“凌心筑爱·聚力成长”理念,强调倾听、感恩、尊重和努力,鼓励形成学习共同体,发挥团队合作优势。成立近三年来,工作室举办多项活动,助力X园长专业成长,工作室在其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
3.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专业发展重要支持
X省名园长培养计划通过建立工作室和研修共同体等新型培训模式培养名园长,旨在促进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发展。X省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开展合作,通过省级课题研究推动园长专业发展。X园长表示,“我作为名园长,在X省高校的培养下,经历了密集的培训和多种形式的学习,受益于专家指导和园长同行的经验分享,感到充实和幸福,解决了不少工作问题”。X园长积极利用外部支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三)主观场域:专业发展自我追求
X园长对学前教育充满热情,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其成长规律是有迹可循的。X园长反思自我的成长与发展轨迹,将其归因为“读、听、说、写”四字学习法。
1.读:读书万卷,厚载积淀
阅读是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X园长强调阅读方法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新书要先浏览目录,找到兴趣点和难点后再进行深入阅读;对于已读过的书,则要从序言开始,逐字阅读并做批注。阅读形式既可以是个人自学,又可以是小组或集体共读,后者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记忆。对于阅读时长问题,X园长认为应结合实际情况,保证每天至少半小时的阅读时间。此外,X园长还认为阅读时要根据书籍类型选择不同的阅读速度,体会阅读带来的知识增长和逻辑提升的过程,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2.说:口语表达,深度追求
在访谈中,X园长强调表达应结合情境,并经过深思熟虑。具体来说,就是思考应该怎样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和语体特征,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能分清不同的对象、场合、目的等要素,使语言表达发挥最佳效果。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有效表达奠定基础。X园长主动抓住表达机会,如介绍授课内容、讨论研究思路等,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我,有效提升了表达能力。
3.听:用心倾听,帮助成长
X园长认为,倾听是一门艺术,在倾听时要注意对方的语言、表情、态度、措辞,切身体会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但这并不是要刻意地诱导说话人,不是引导他去注意什么、明白什么,也不需要刻意去取悦他、讨好他。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心比心地去支持他、接纳他,做一个合格的理解者。她提倡在聆听时默默总结对方的主要意思,并在对方表述完毕后进行总结陈述,以此锻炼综合能力。X园长认为,通过这种“听”的训练,语言能力可以获得显著的提升,帮助自己实现成长。
4.写:勤于耕笔,提升高度
X园长指出,由于工作繁忙,很多园长难以静心反思和总结经验。她认为勤于记录是优秀园长的必备品质,并为自己设定了两个写作要求:一是随时记录所见所感,不限字数和形式,但必须有总结或观点;二是定期撰写学前教育相关的文章,字数不少于2000字。她还认为,写作之后的校对和修改同样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写作质量,还能发现并纠正错误,增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向内用力:不断坚定从事学前教育的信念
X园长的专业成长得益于她对学前教育的热爱和信念。名园长工作室对园长的专业发展有显著影响,包括角色认同、自主成长和辐射引领。特级教师有着比普通教师更坚定的内在动力。[1]教师的优秀本质在于情感、精神和信念,而非技能。学前教育工作者需理解职业意义,获得幸福感,并将幼儿园管理视为幸福的存在方式。园长需有强烈的发展信念,积极寻求成长。教育需要有情怀的人,教育的本质是陪伴和坚守。学前教育工作者面对压力和困难时需坚定守望。名园长工作室是园长实现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名园长工作室的培养,园长可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价值转向,为提升本地区学前教育质量而努力。
(二)科研引领:在研究中提升园长业务水平和领导能力
园长专业发展必须是园长主动参与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科研这条道路。”课题研究是克服园长职业倦怠、促进园长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矛盾和难点问题日益凸显。[2]为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引导园长抓住办园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讨工作,在研究中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研究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开展教育科研一是必须与办园实践有机结合,二是研究的本身并不是要研究出什么新理论、新成果,而在于研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研究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幼儿和教师实际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低耗高效的新路,所以,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过程本身就是园长专业发展的过程。
(三)长效机制:创建专业发展的人文环境与保障机制
幼儿园要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要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园长队伍,把促进园长专业发展作为提高办园质量的生长点。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创建适合园长专业发展的人文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搭建民主管理平台,确立园长在幼儿园建设中的管理主体地位,突出园长主人翁的作用。同时,当园长遇到困难时,教育主管部门要给予热切的关怀和帮助,使园长把幼儿园作为自己的避风港湾,让园长无忧无虑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惦念着每一位学生,记挂着心头的工作,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就会变成自学的工作需要。[3]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优化激励机制,营造奖励优先、适当增压的环境,建立竞争和协作机制,为园长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指导。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还要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学术沙龙、园长论坛、校园读书活动等营造浓郁的氛围,激发园长学习新知识,开拓自身知识视野的热情。
(四)时常反思:实现园长专业成长的有效推手
我国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4]足见,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反思的关键是学会思考。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总结课堂得失,反思教育教学成败,清理工作思路,多思、爱思才能善思、深思。思考,使人的思想不甘平庸;思考,使人的大脑变得富有智慧;思考使可遇不可求的灵感倏忽而至。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现象,我们都不要忘记: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它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教育教学规律,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联系自己的亲身实践再参考名家的观点,才会使自己形成独特的个性与思考的习惯。在校园生活中,每时每刻,每个角落都有我们的观察点、思考点,透过现象表面,我们都应该全面而深刻地、冷静地思考和总结。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策略,使教育教学趋于最优化。通过反思,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集腋成裘,总结成经验,将经验提升为理论。反思是挑自己的“刺”,是不断完善自我,不是跟自己“过不去”,是主动澄清和质疑自己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理念。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思考,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
(张凌,贵阳市白云区第一幼儿园,贵阳 550000)
参考文献:
[1] 柴江.特级教师发展内在动力研究——基于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比较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3):73-77.
[2] 柯常达,陈淑琼.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治理 [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4(8): 75-78.
[3] 钱兵.特级教师身体意象的核心特征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模型建构[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3): 68-72.
[4] 陈嘉明.信念、知识与行为[J].哲学动态,2007(10):53-59.
责任编辑:谢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