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
作者: 高志彪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陈先云老师曾问过一些教师:“拿到一篇课文之后,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们纷纷表示,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怎么教”。然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
实际上,关注“怎么教”是教师们的习惯: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选定或抽到上课内容后,通常第一步都是到网上查相关资料(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看看别人是怎么教的;第二步把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认为好的直接引用,不适合的进行修改,最后设计出自己的课;第三步就是按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做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如果问及执教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回答一般是这样的:“别人都这么教,我也就这么教了。”即使是几十个老师上同一内容,思路基本都是相同的,因为他们都是把别人的方法重复演绎了一遍。
陈先云老师认为:“按照现在的一些教法,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师教得也很辛苦,所以语文教学应当轻装前行。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行,首先必须依托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解决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以语文教材为例,可以理清“教什么”与“怎么教”的关系问题。语文教材的编写首先要解决好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其次才是怎么教、为什么教,怎么学、为什么学的问题。21世纪初学术界曾讨论“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其实不管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上课教师手里必须有一套好的教材,这是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好的教材,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也会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教材层面探讨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这对“教什么”起着决定性作用。历史上每次课程改革,每次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颁布,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教材。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17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一颁布,大家就知道要改教材,要用新教材了。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应该反复强调的理念。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研究“教什么”的问题。在处理、把握一篇课文、一次习作或口语交际之前,要先考虑“教的是什么”,其次才去考虑“怎么去教”,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课程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统一,其本质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如何定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教学内容,或者说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定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备出属于自己的课,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而不会盲目地被“教参”所限制,跟着他人的鼻子走。在如何设计一节课的问题上,我们不妨参考于漪老师的“三步备课法”:
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如果老师都能按照于漪说的方法去做,在解读教材时,就不会人云亦云,走入亦步亦趋的教学误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