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 从心开始

作者: 潘定学

班级,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力量。学校管理水平要提升,班级建设需优先发展;班级管理成效要提高,班主任培养需优先起步。由此可见,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比照优秀班主任的共性特征,深感抓班级管理工作,要“从心”开始。

一、信心是班级管理的“驱动力”

对班级管理工作充满信心,是教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最好体现。

班主任工作事务繁多琐碎风险大,尤其是乡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吃喝拉撒样样管,夜间开车送学生到医院就诊也是家常便饭。因此,为数不少的教师都不愿主动担任班主任这个最小的“官”。如若带着情绪做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效果就不会好,究其原因,就是对班主任工作缺乏信心。反之,也有部分教师敢于正视教育教学工作的实况,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视抓好班级管理工作为己任,与学生一道学习、生活,分享着学生成长进步的快乐,遇到困难也能想方设法处置,在班级管理岗位上历经磨炼、成熟成长,成为学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继而步入学校管理岗位。

信心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有信心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二、爱心是班级管理的“润滑剂”

爱是教育的真谛,有爱才会有教育,爱心则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

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有给予学生不同形式的关爱,增进师生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扉,才能倾听到学生内心的声音,捕获到更多的班级管理信息,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班级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的占比快速增长,心理问题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热点问题。班主任的爱心,有助于学生感受班级学习和生活的温馨,在和谐、融洽的集体生活中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风貌,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爱心是一剂消减问题的良方,有爱心才有情怀,有情怀才能推进班级管理工作。

三、耐心是班级管理的“供氧器”

班级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班主任持久的经营和悉心的指导。

学生不仅纯真可爱、天真活泼,而且懵懂无知、反复易变。班主任不当的轻微举动、学生间存在的细小矛盾,都会引发班级管理的系列变化。因此,班主任需拥有足够的耐心,冷静处置班级矛盾和事务,不断思考和改进班级管理工作,持之以恒抓管班级管理事务,才能保持班级的朝气与活力。

耐心犹如空中的氧气,时时散发着清新、保持着冷静,不断增强班级管理的韧性和耐力。

四、细心是班级管理的“着力点”

细节决定成败,抓班级管理工作,要从大处着眼,细微处着手。

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从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行等方面观察了解学情,通过学生的细节行为反馈班务信息,只有对学生和班级情况了如指掌,细心抓管事务,悉心指引学生,才能及时遏制学生不良的苗头和倾向,有效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细心观察,静心思考,才能够找到班级管理的切入点,造就班级管理工作的精彩。

五、恒心是班级管理的“永动机”

学生的成长具有渐进性,班主任是启蒙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级管理工作周期长、见效慢,贵在恒。

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不能立竿见影,一时半会难以抓出成效,急于求成的冒进行为往往会导致班级管理的前功尽弃,造成事与愿违的尴尬局面。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泼可爱、可塑易变的,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是在教师持续反复的指引下慢慢养成的。时紧时松、抓一头放一阵的做法,不仅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还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取向。

有恒心,才能善始善终地把事做好;班级管理有恒心,才能拥有持续抓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动力。

六、中心是班级管理的“重头戏”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各种事务时常接踵而至,若把握不住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往往让人应接不暇、疲于应对。

面对繁杂琐碎的班级管理事务,要注意归纳和梳理,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头绪。急需处置的事务及时处理,待办事务可延缓处置;常规事务可指导学生协助处置,突出问题则亲自解决;阶段性工作分期处理,中心工作突出主题。围绕中心工作落实班级事务,才能确保班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把准班级管理的中心,区分班级事务的轻重缓急,才能有计划、有步骤落实各项事务,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沿着既定方向前进。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班级管理需要我们用心去做,“从心”开始,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