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的“应急观”
作者: 林凡瑞突发事件是指突然间发生的事件,一般具有不可预料的突发性,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不同程度的危害。校园突发事件一般由自然和人为两个主要因素引发,班级突发事件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总的来说,班主任对待应急事件,一是要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二是要机智应对,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持有的“应急观”。
一、心中有数 囊中有物
女作家毕淑敏在她的一篇文章里,讲过一个不确定性原理:人们都预言邻居家的孩子没有出息,因为他自小说谎并且好吃懒做、偷鸡摸狗,不想他在几年牢狱之灾后居然做起了买卖,如今也成了人五人六的“中产阶级”;而对门勤劳的大叔吃起了城市的低保,过春节的时候眼巴巴地等待着送温暖的社区干部带来一桶大豆油……我们面对婚礼上的一对玉人抛洒尽了人间的祝福,但起码有一半以上的来宾对他们能否白首偕老疑窦丛生……我们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的不确定性,我们的生活是未知的,有时候我们很难预料未来的情形,许多突发事件可能瞬间来袭,让人防不胜防。尽管如此,各类不确定事件仍不能否定客观规律的存在。“不确定性”只是一个微观世界,正如毕淑敏所说,越是瞬息万变的节奏,越有小的偶然性,越不好预测;大的宏观世界就是一个概率的组合,存在着可以预测的规律,轨道就是秩序。
听过于洁老师的一次报告,感慨颇多。她曾发问:你带一个班,应该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她说,应该把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成功放在第二位。是的,班主任老师需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超然本领,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工作,高度预防不可确定事件的发生。做好这项工作也不能不说没有规律性,也是有一定的秩序可循的,那就是:心中要有数,囊中要有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教育效果,并把危害减少到最小限度。
在这方面,于洁老师给我们做出了突出的榜样。她每带一个班级,都注意观察教室内外的空间和人文状况,对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因素做到前瞻、预设,心中有数,成竹在胸,时时采取措施加固防线,哪怕一根低垂的书包带都细加考虑,以防微杜渐消除安全隐患。为了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她让校医做了一张健康调查表,居然发现有个女生具有严重的贫血症。为了预防这个“林妹妹”的不测,于洁老师找到一位医界朋友,询问这样的孩子如果一旦晕倒,在没有救护车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在得知往她嘴里塞进甜东西可以得到缓解的情况下,于洁老师果断地给“林妹妹”找了一个小跟班,随时报告情况,而自己随身带着一瓶“玫瑰花蜂蜜”,做好随时救治的应急准备。于洁老师不能不说是一位爱意满满的有心人了!
当然,这个“囊中有物”不仅指随身带有救助物,还泛指在教室内也要随时存放创可贴、消炎灵、包扎带等一些救助品,在预测到的可能会发生的磕伤、扭伤、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简单的疗救品可以起到临时的缓解和应急功能。我们的教室,既是一个学习的乐园,又是一个应急处理室,要打有准备之仗,就是这个道理。
二、心不慌张 救助有方
一个多棱镜,在太阳的光辉下可以反射出不同的光芒,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和方式不同,也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和效果。人都有七情六欲,恐慌是必然常态,一件突发事件的来临,必然会引起班主任老师心态的变化,成为引爆情绪波动的导火线,这也正是对班主任老师心智成熟度的一个严峻考验。
我的一个同事小孙就没有经受住这个考验。那时,她还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年轻班主任,经验的不足,心态的脆弱,让她显得有些胆小怕事,处事幼稚。有一次,她听到一个学生汇报:班上的一个男生小桦在操场上跌伤了,说腿上流了好多血,疼得哇哇直哭。文文弱弱的小孙老师是一个被蚊子叮一口都大惊小怪的角儿,闻听此言那还了得?霎时间就被惊得脸色煞白,神情慌张。她的脑袋里立刻幻化出小桦骨折、家长闹校、她被抓走的场景来(后来她这样描述)……
她颤颤巍巍地对我说:“林,林老师……你快扶我去操场……”我扶她去操场,她的心脏跳动剧烈,身子软绵绵的,根本没有独自行走的可能……如此这般,哪里还会有去应急处理学生的能力呢?倒是把领导和老师吓得不轻,都以为小孙老师出现了什么意外,跑过来探视,准备救助她。熟料虚惊一场,小桦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一点皮肉伤,被体育老师敷了些药,万事大吉。以后,这个事件被很多老师当成“笑柄”写进了教育案例里,小孙老师也从此“大火”了一把。
面对突发事件,尤其是关乎生命与伤残的应急事故,班主任老师要有处事不惊,沉着应战的心理准备,像小孙老师这样就是缺少了这方面能力的。很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能力的学习和培训,学校也应该多一些人文关怀,在培训和演练上,加强对心理素质脆弱的年轻教师的锻炼。
后来,这位小孙老师,与我一同聆听过于洁老师的精彩报告,转变就很大,居安思危意识大大增强,临阵救助的能力也大有提高。不得不佩服于洁老师那绘声绘色的描述和示范能力,让我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于洁老师面对“险情”临危不乱,拨云散雾,从大家惊诧的目光中款款而来,镇定自若地从衣兜里掏出那瓶玫瑰花蜂蜜,慢慢塞进那个贫血症患者“林妹妹”的嘴里,然后飘逸的长发一甩,那镇定的神情,那巧妙的方法,那特有的气场……深深征服了小孙老师。
正如于洁老师所说,理念、方法和方向正确了,一切就有效果了。是的,以后的小孙老师心智逐渐成熟,遇事不再慌乱,也学会了一些救助方法、应急措施,渐渐变成了一个成熟有经验的老师了。女子虽弱,为母则刚——“母”是历尽磨难的女子。
三、心存目想 警钟长响
有一位名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经验是掉完头发的梳子。意思是说经验是梁山的军师——无(吴)用。做过一件事就重新翻页,一切不再与过往关联,是不是失去了基础性的传承呢?我们认为,一切拘泥于经验传承,不善于创新的理念是不对的,但一切否定过往的作用,重新开端,也不利于拓展,势必会多走一些弯路。
在处理突发事件的问题上,是应该走经验传承和开拓创新相结合的路径的。我们认为,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善于总结经验,在有意的经验中积累新方法,在痛苦的经历中吸取旧教训、消除不足之处。这是班主任老师磨砺自我的过程,也是班主任老师自我成长的历程。比如,很多老师善于思考,总会把这些事件进行一番沉淀和反思,要么析理以辞,在报告中分享,让更多的老师吸取营养;要么析理透辟,在文字中呈现,让更多的读者获得教益;要么释法析理,用作依法执教、保护自我权益的有力武器……
一切优秀的教师都是处理突发事件的高手,也是善于总结经验积累方法的能手,于洁老师的经验分享就让老师们受益多多。一个学生打了另一个学生,当她处理完事件之后,这样总结经验:一是大发一把火,让学生明确底线;二是建立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以防后患;三是以毒攻毒,给制造突发事件的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当处理完一个圆规扎手事件时,她又这样总结教训:让学生写下事情经过;通知家长出席;呈现事情经过;做通家长工作;引导学生致歉。
班主任都要像于洁老师这样:做一个有心人,心存目想;做一个持锤人,警钟长响。总体目标只有一个: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守护人,竭力守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有很多难题应接不暇,有些是老生常谈,有些是突然生发,作为班主任不仅需要明确“我要干什么”,还要明晓“我该怎么办”,一个是道的问题,一个是术的问题。当遇到不可绕走的突发事件时,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智慧意识,科学疏导,积极应对,化险为夷,为学生支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