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作者: 胡玉蓉
“双减”政策的提出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将更多时间予以学生自主规划,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中掌握基础知识。“双减”政策为学生删去了大量重复机械的课后作业,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自身学习能力与课堂学习效率有了更直接的联系。进一步优化课堂练习的内容,实现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必然包含着许多实实在在的生活情境,与生活紧密相连。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特别强调注重创设真实情境的重要性。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响应“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更加主动地深入数学课堂,课堂教学的质量才会进一步提升。
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时,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初步认识“厘米”。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充分感受厘米的实际意义,并且能够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了厘米的概念并且讲授了直尺测量的方法之后,可以设计游戏“随便量一量”:学生可以拿着直尺在教室里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量一量,这些物品没有局限,可以测量课本、课桌、黑板、橡皮、门框、地板的瓷砖,还可以量一量自己手掌的长度,同学的身高、脚掌的长度等。教师创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室里“动”起来,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积累了直接经验,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当然生活中的测量不仅仅局限在教室,在家庭作业安排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带着直尺回家量一量家里的物品,电视机、茶几、餐桌等,并且做好记录,回到课堂上进行分享。
这样,学生就能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马上应用起来,看似毫无规则且毫无秩序的游戏,实际上是对数学知识的巧妙应用。
二、重视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合作效果
“双减”背景下,要实现课堂高效化,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发挥小组作用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生本课堂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转变课堂的方式和理念,把课堂真正切实地还给学生。不是为了小组交流而交流,不能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读懂教材的前提下,教师要注重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先创设唱《数青蛙》儿歌的情境,学生通过唱儿歌发现儿歌永远也唱不完,可以请字母来帮忙。这里有的教师会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有的学生会用文字来表示青蛙只数和腿数的关系:青蛙的腿数=青蛙的只数×4,有的同学会用符号来表示,还有的学生会用字母来表示,教师再让学生对比这几种表示方法的优劣,发现用字母表示简便。实际上,这样设计是多余的,会占用不少课堂的时间,导致后面的环节时间不够。我们认真看课本会发现,课本就是要求用字母来表示淘气说的儿歌,教师可以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就用字母a来表示青蛙的只数,字母b来表示青蛙的腿数,学生会出现以下这三种表示方法:
是不是三种方法都要在全班汇报分享呢?有的教师会让学生每一种都进行全班交流汇报,这样无形中又占用了课堂的时间,应该要发挥小组讨论的力量,教师可以在独立思考后,把三种方法在展台上进行对比,让学生做出第一次的选择,分别对3种写法进行投票,这时不要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开始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这时教师再让学生重新做一次选择,学生有的在小组交流后更正了自己的选择,选第一种和第二种的孩子明显少了,转而选择了第三种表示方法。正是因为小组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撞,纠正了部分同学的错误想法,小组交流才真正地发挥了作用。
三、巧设趣味练习,提升学生作业质量
“双减”背景下,除了课堂新授部分要高效外,对于练习这块也要能够提高品质。教师应该重视练习的创新,课堂上应减少机械做题的时间。比如让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游戏化合作,再如将学生喜欢或者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练习题目之中,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情境,促进学生充分理解题目,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时,学生通过动手探究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练习环节创设一个猜一猜的游戏,猜猜图形是什么形状?文件袋里面装着一个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首先露出一个角(如图1),学生根据已经认识的图形,会猜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里教师可故意做一个追问:“为什么不猜正方形和长方形?”生:“因为这是一个锐角,而长方形和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肯定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能抓住长方形和正方形角的特征来判断,排除长方形或正方形。第二次猜,露出了一个直角(如图2),有的学生猜长方形,有的学生猜正方形,教师可问:“怎么意见不统一?”学生:“因为只露了一个角是直角,不知道边的情况。”把图形再露一些(如图3),师:“这时是什么图形?”学生意见一致,都回答是长方形:“因为有一条边已经比另一条边更长了,而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所以肯定不是正方形。”根据边的特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加以区别,学生能正确判断出这个图形是长方形。
这个练习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小学生好奇心强,学生参与度高,猜对的孩子很有成就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且能有理有据地说出猜的道理,从而巩固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总之,“双减”背景下,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教师应该基于多元化的手段开展教学工作,顺应实际课堂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创新教学思想,深化教学实践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作为一线教师,应该紧扣“双减”政策,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积极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