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者: 母丹媛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0

学科融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也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跨学科作业是跨学科教学的育人载体,通过不同学科的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是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主体,将数学与语文、科学、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几个不同学科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情境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所进行的作业设计。

一、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原则

1. 学科性。真正的跨学科一定是与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因为跨学科就忘了学科本身的任务。我们要看到不同学科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忽视它的独立价值。跨学科最终还是要回到学科本身,要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才有能力进行更高水平的跨学科学习。

2. 融合性。跨学科学习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实现各学科知识的融通,但跨学科作业不是单纯地将学科知识相加,而是建立在深入理解各学科本质的基础上,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互相融合,设计统一的主题,涵盖不同学科内容、知识,以此直观地展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宽视野。

3. 真实性。素养的培养需要以真实性为依托,传统的作业设计侧重于“双基”的培养,问题情境更多的是以虚拟为主。跨学科作业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从生活情境、当下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时代变迁、新闻热点中发现素材并结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能引发学生探究热情的作业素材,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出教室,跳出书本,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学习实践。

4. 创新性。培养学生是为了他将来能够进入到社会生活,能够从事创新实践,我们过去的教学观念是,先学再用,教学生活与社会生活是完全割裂的。现在的社会是不可能完全割裂的,整个创新生活已经进入了教学阶段,而跨学科学习就是要自觉地把将来学生可能遇到的创新实践活动提前到教学阶段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阶段就模拟从事创新。

5. 评价性。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及创新能力,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思维,他们喜欢通过具体、直观的方式理解和记忆知识。画一画、拼一拼、做一做等操作类的作业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原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主题1:玩转平面图形,绘出多彩世界(一年级)

核心问题:认识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和体的关系。

设计意图:平面图形是二维图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经常“体”“面”混淆不清,缺乏空间想象,通过拓一拓、描一描、画一画、贴一贴,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之美及其广泛应用。

主题2:巧手做时钟,慧眼看时间(二年级)

核心问题:认识钟表,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在制作时钟活动中认识时间,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表象和行为。通过拨一拨,让数学“动”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会读时间,体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小学中年级学生在认知上正经历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数学内容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设计作业时要多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生活实例也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主题3:画一画,我家在哪里(三年级)

核心问题:认识八个方向,根据方向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使方向更具象、更灵动、更有趣。辨认方向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经验和常识,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通过本次数学和美术学科相融合的实践作业,提高了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方向意识,发展了空间观念,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主题4:一亿粒米有多重(四年级)

核心问题:感受1亿的大小,培养数感。

设计意图:大数的特点就是“大”,大到很难在现实生活中直观地看到,要凭借想象去感知,但又不能空想,所以这部分知识需要实践活动的支撑,把1亿可视化。学习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学习者真实地体验,学生在观察、猜想、实验、推理、对照的过程中,加深对大数的感知,提升数感。

小学高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对世界的探究更为深入和主动,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段作业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主题5:大蒜生长记(五年级)

核心问题:认识折线统计图,利用折线统计图获取数据变化情况并进行合理推测。

设计意图:学生在种植大蒜的过程中,需要记录大量的数据,如生长高度、叶子数量等。这些数据需要经过整理、筛选和归纳,才能用于绘制折线统计图。这一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绘制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深入理解折线统计图在数据展示和趋势分析中的作用。种蒜折线统计图的数学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跨学科融合意识。

主题6:美味米饭我会煮(六年级)

核心问题:理解比例的意义。

设计意图:美味米饭我会煮这一主题活动是“数学+科学+劳动+语文”的跨学科作业。这一作业把日常的煮饭搬到了学习中,让学生探究用同一品种的米煮饭时大米和水的比例,以及调查家庭成员对米饭口感的喜好,然后据此调整大米和水的比例。当学生完成这3个任务后,经历了策划、制表、运算、优化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革新不仅是响应教育改革的呼唤,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站在这个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我们必须认识到,数学作业不应仅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技能训练,而应成为连接不同知识领域的桥梁,它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反思与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培育出具备深厚数学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

【注:本文系曲靖市教育体育局·曲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非书面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JQSKT2022YB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