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图隐圆现 看似无圆却有圆

作者: 钟淑燕

慧眼识图隐圆现 看似无圆却有圆0

“圆的周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作业的设计应秉持“减负增效、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核心理念。作业的设计、布置旨在通过精简而高效的作业安排,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份高质量的数学作业能让学生真正受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如何设计作业,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呢?圆周长是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作业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在生活中亲近“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圆的周长”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需求圆周长的问题,并让学生先尝试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解决。如有的学生收集了矿泉水瓶盖、圆形的杯子盖等生活中带有圆的物品,他们会根据已有经验想到解决的方法:将圆形物品用线绕一圈量一量,或者将圆形物品在直尺滚动一周再量长度。让学生“攻”在课前,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和“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这样,教师将学生的数学经验生活化,指引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打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知识显得富有生活性,更重要的是,圆周长概念的内涵在学生操作中得以清晰化、直观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圆周长的信心。

二、在探究中提炼“经验”

圆周长的研究不仅是几何学的基础,也是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科学的桥梁。为了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圆周长作业应采用多样化的形式,除了传统的书面计算题外,可结合课本第61页的表格,设计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如研究不同大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给每个学习小组多个不同大小的圆,让学生对多个不同大小的圆进行直径和周长的测量,记录每次测量的数据,使用表格或图表整理数据,观察周长与直径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稳定的比例关系,并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即周长/直径)趋近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圆周率π。通过一系列探究练习,我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还能在实践中学会科学探索的方法,体验从直观感知到理论验证的全过程。

三、在情境中凸显“方法”

与圆周长相关的计算无非就是对两个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正反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障碍不是不会使用公式,而是不理解公式,不知道怎样使用公式。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将圆周长计算融入实际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作业设计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让学生计算自行车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可以结合课前预习作业的经验,渗透“化曲为直”思想的应用——用曲的车轮周长计量自行车前进的距离。又如,设计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形花坛的围栏,至少要多长的绳子才能把围栏围上3圈?如果每隔1.5米打一根木桩,大约要打多少根木桩?让学生先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围栏围1圈是求圆的周长,3圈就是周长的3倍。第二个问将圆的周长与“植树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先“画一画”,再解决问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通过情境融合,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圆周长计算的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在阅读中提升“技巧”

数学阅读是学生主动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从中汲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的途径之一。因此,圆的周长在作业设计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如以下练习:

1. 如图1,正方形的边长是8 dm,求阴影部分的周长。

2. 如图2,大圆半径是6 cm,求阴影图形的周长。

3. 如图3,在一次抓捕行动中,警察叔叔和某逃犯同时从A点出发,以同样的速度向B点跑,逃犯沿着图中的小圆路线跑,警察叔叔沿着图中的大圆路线追赶,请问警察叔叔能在B点抓住逃犯吗?

图形的运用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组合,图形之间的关系灵活多变,在设计练习时,要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图示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如图3,在做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描一描组合图形的周长,直观看出这一周长由哪几部分组成。在读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采用联系、变化的眼光观察事物的习惯。图1扇形的半径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将四个扇形先“解剖”重新组合,阴影部分的周长刚好是圆的周长。图2、图3亦如此,先引导学生对组合图形进行“解剖”,再分割,找到组成组合图形的“源图形”。通过读图训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

五、在实践中展现“魅力”

所谓实践性作业,是指学生需要通过动手操作、真实探索、社会调查等形式来完成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有利于巩固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圆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性质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后我们可以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圆”设计一幅作品,要求写清设计理念。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用不同的方式对圆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凸显了圆的特殊魅力。

圆的周长练习,不能仅掌握圆周长正反练习的计算公式,还应注重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质,控制量,在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认真落实好“双减”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每次作业的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