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初探

作者: 李雪娇

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技能,也是许多学生学习的短板。一线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也存在许多急需改进之处。基于学情以及自身的教学困境,笔者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将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抛锚式教学是构建主义模式下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收获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现以笔者近期执教过的一节公开课为例,来探析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运用。

一、案例描述

笔者执教的一节区级公开课,是一堂以抛锚式写作为载体的中考写作复习课,写作以“My Thanks to      ”为题,表达对某人的感谢。该话题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下“做人与做事”主题群。根据2022版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启迪学生对熟悉的家人、师长、朋友等人物的认知,借此引导学生发掘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学会感恩。

笔者授课的学生虽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总体薄弱,大多数学生叙事能力不足,无法具体描述事例,准备的素材大多比较宽泛笼统,事件与人物之间的联系不足。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缺乏信心,畏难情绪明显。因此本课教学重点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痛点问题(选取典型事例)入手,分解构思难题,利用词块搭建语篇,从片段描写入手,降低写作难度,来突破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瓶颈。

笔者的教学设计包括情境创设、问题确定(抛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评价五大环节,实际课堂用时40分钟。以下是主要部分教学片段呈现。

1.情境创设

教师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短视频(表达对某人的感谢)并设问:Who do they want to say thanks to? Why?

评析:此环节以视频导入,让枯燥的写作课变得生动。视频主角是学生熟悉的同学且话题真实,极易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提升学习兴趣。

2.问题确定(抛锚)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教师提问。教师提问:

How about you? Who do you want to say thanks to?

Why do you want to say thanks to him/her?

What did the person do?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person?

评析:此环节通过问题链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教师借助相关词条帮助学生搭建句子语篇概念,将零碎的语料输出为完整的句式。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由低阶思维进入高阶思维。

3.自主学习

学生课前填写预习单,在课堂上进行润色,为后续写作做铺垫。随后通过两个示例语篇学习,加深对三个重点问题(who, why, what)的理解。在课上学生解读写作任务,同时借助语料库完成作文片段写作。

评析:片段写作用时10分钟,学生依照评价标准,利用自己的课堂生成,实现完整的语篇输出,突破了本课重点和难点。

4.课堂评价

自评:学生依照评价量表对自己所写的作文片段进行自我评价,并在量表上打分。

师评:教师选择一篇学生习作,带领学生对照评价量表,逐项对写作内容进行当堂评价,让学生充分了解如何有效评价。

互评:在师评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合作互评,依照评价量表对彼此的习作进行评价。同时,借鉴他人习作的优点并完善自己的习作。

评价展示:教师邀请一名学生上台,选择一篇学生习作现场投屏。该学生参照教师评价习作的方式,带领全班学生完成一篇课堂习作的评价。

评析:此环节是本堂写作课的亮点,用时8分钟。根据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习作后,借助详细的评价量表完成自评,自查写作任务是否达成。师评可以提示学生关注评价要点,学生互评可以顺应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此外,引导学生在文中使用必要的连接与过渡表达,让语篇条理清晰,层次鲜明,在最后的展示环节为学生强化所学提供了重要契机。

二、案例反思

这节公开课基于抛锚式教学模式,以真实情境贯穿写作教学,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突破了本课写作的重难点,落实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课堂写作评价。依照评价量表,让学生在有话可写的前提下知道自己写的好不好。对于许多类似情况的学校而言,这节课的可操作性强,可“复制”度高,具有辐射引领作用。

笔者发现,本节课有三个地方还需要改进。一是在问题确定(抛锚)环节。笔者基于学情预设了课堂学习内容,提供了若干条动词短语词块,用于帮助学生补充句式,搭建语篇。这个部分在授课过程中看似师生互动不错,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对于教师的“投喂”,学生缺少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主体地位不明显。二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合作学习活动设计不充分,没有体现合作意义。三是学生对课堂评价的结果无法精准把握。在评价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习作质量参差不齐,评价结果和实际有一定的偏差。因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异,面对同一个标准给出的结论也有不同。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后续写作和评价都有一定的干扰。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以及日常教学观察,笔者认为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调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要分层设计,对于基础薄弱学生,要降低难度以减轻其对写作课的畏惧和排斥,让学生有梯度地完成写作学习。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需要适度拔高学习要求,拓宽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写前充分输入。学生写作资源匮乏,需要教师给足“养分”。教师可以在写前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根据写作话题补充相关的语料,包括好词佳句或是经典语段,让学生在语料库的辅助下“有话可写”。

3.及时反馈。教师在课上对于学生的回应要第一时间给出具体的反馈,无论是肯定、赞许、提醒或是引导,都体现着教师对每一次师生互动的珍视。这一点对学习者来说是意义深远的。

4.要把握好评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学生及教师对评价量表的使用,都要经历从认知、接纳、熟练使用、有效使用的过程。评价量表也需要动态调整。每一次写作课都要制定与学习目标相呼应的评价量表,让学生依标评价习作,有方向地修改和完善,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逐步提高自我审读和改进能力。

5.调整教师在抛锚式教学中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作为课堂资源的提供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通过精巧的设计,引导学生体验、参与、自主发现、合作探索等,最终独立解决问题。在兼顾帮助学生轻松应对考试评价体系的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

要做到以上几点,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变化,为学生带来更理想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综合性成长,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