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基础落实与情境创设探究

作者: 钟怡

2023年11月29日,大理新世纪学校举办的五校联盟同课异构课赛正式举行,参赛老师分别来自五个学校:大理新世纪中学、昆明外国语学校、文山州第一中学、文山市第一中学、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五个学校的三十位年轻老师参加了课赛,十位语文老师的课赛课题是姜夔的《声声慢》。每个老师各具特色,十节课听下来,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补益不少,同时也引起了关于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反思。

一、确立“字词梳理”的必要性

诗歌教学的字词梳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两种处理办法:一是学生借助资料或者工具书自己处理,例如教师提前发印有诗词重点字词翻译的学案,让学生下去预习。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一起整理重点字词的含义。当今的教育理念是学生们自己主动动手动脑学习比被动地接受教师指导知识的习得更有效也更深刻,理应采用第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梳理诗歌字词。但是学生反馈的是提前自己预习字词,难确定含混语义,等老师讲授课文时又忘记得差不多了,老师上课就品析课文感觉很匆忙,基础没打好,学生很难进入诗意诗歌意境。统编版《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的单元说明对词语掌握的要求是“积累是为了运用……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能与词语进行比较、辨析,并根据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

因此,古典诗词的词语务必在中学阶段落实,不可轻忽,可以采用学生自学自检和教师结合学情重点字词重点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打好诗歌鉴赏的基础,准备好语言表达的“砖石”。

二、创设“诗歌情境”的可能性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设计中有设计演出本的任务,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的冯妍老师和文山州一中的李艳老师借鉴写分镜头脚本的形式,李艳老师让同学们为《扬州慢》写分镜头脚本并且为表演配乐,而冯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演出本的课堂最终呈现:让学生们表演课本剧。这两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去理解诗歌,重新解读诗歌的兴趣。对简短凝练、跳跃留白、情感不可凑合的短词,学生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塑造合理的人物的形象,并依据诗歌想象出简单的情节,还原社会环境。整个过程如同泡茶,每一片干涸的“叶芽”都吸饱了学生的想象,遇到合适的温水,一点一点舒展开,还原到它们在枝头上鲜活的样子,泡出了一壶有滋有味、馨香四溢的茶水。

课堂终究要还给学生,教师找到合适的通道,引领他们进入诗歌的国度,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好奇心和与生俱来的悟性会让他们找到诗意,走近作者。

三、达到“情感共鸣”的审美诉求

课堂活动任务如果设置过多,过犹不及,学生会因为急于展现互动而缺乏充分的思考和准备,展现的内容自然就是粗陋的,甚至没有时间入情入境。

冯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表演环节热闹非凡,可是问题就在于此:异校之间同课异构的课堂竞赛,规则是赛前随机抽选上课班级,那么即使课前老师和班上学生进行过简单交流,老师对学情的了解依然有限。那么如果涉及课堂课本剧表演,充分了解诗歌,熟练掌握对白,演员之间配合就非常重要,课前准备不够,会出现忘词,进入不了演员情绪,笑场等状况。表演者频繁笑场,一次一次哄笑过后,《扬州慢》凄冷的诗境,姜夔无奈的黍离之悲荡然无存。

如果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充分了解学情,将本课设置成多课时,用一节课理解诗歌,创作脚本;用一节课表演剧本。中间留一定时间给学生磨合表演细节,调整表演状态,最后的课本剧表演必然是个非常动人的表演,演员动情入境,观者才会穿越时空对姜夔的悲怆感同身受,观照现实,得到人生的启示。

四、落实文字表达的写作训练

诗歌教学过程少不了“听、说、读”的部分,而“写”这一环节往往变成课后作业,不能当堂落实。落实这一环节,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将“写”的环节设置得精妙,成为课堂展示的点睛之笔。在这次课赛中,李艳老师的“写”的环节设置巧妙,难度适中。在学生掌握了“黍离之悲”后,她在课堂的最后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感受今日之中国和平安定,昔日中国满目疮痍,接着设置了写宣誓词的活动,以古人观今事,两相对照,作为青少年的同学们,在如今盛世,该如何去做呢?补写“昔日之中国       ,我辈青年     ,     。今日之中国    ,我辈青年    ,      。”3分钟的时间过后,分小组分开读出自己的誓词,写誓词和朗读时配乐《我和我的祖国》纯音乐,设置了一种诚挚慷慨的爱国氛围。同学们很快被这种感染并沉浸其中,读誓词时诚恳真诚,怀古颂今,令人动容,达到了训练文字表达能力和情感教育的双重目的。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至关重要,需要精心安排在什么时候写,写什么内容,写多少,如何展示,根据具体表现现场点评,帮助修改调整等。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非常考验老师的个人素养和临场控场能力。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能力,自己拥有一桶水,才可能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断学习,才可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滋养自己也滋养学生。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8个学习任务群中有4个学习任务群与中国古典诗歌相关,占比22%,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古典诗词教学既要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也要让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任重道远,与所有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