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及情境化教学解读

作者: 胡勇

在教育理论界,大单元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及情境化教学的理念已不是什么新概念,但在许多一线普通教师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又弄出个“教学评”一体化及情境化教学的新理念来,层出不穷的新概念使广大一线教师应接不暇、无所适从。事实上,我们只要拨开迷雾、回归本真就不难发现,大单元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一体化及情境化教学的理念,属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三者是相互融通互为一体的,并非我们惯常所想的是各自为阵。通俗而言,三者是“一体三面”——教育教学这一主体的三个不同侧面或层面——大单元统领下的“教学评”一体化,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情境化的教学设计,三者是融通的,并非各吹各打,自立山头。

一、大单元教学强调单元整体性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单元是上承整册课程下启具体篇目的过渡,正因为属过渡的范畴,所以教师在惯常的教学设计中常常忽略其重要性。以初中语文课程为例,教师欲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务必要有单元整体观,即要有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理念。从单元整体出发,提取单元大观念(或大概念),在单元大观念(或大概念)的统领下,再来梳理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在理清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再进行单篇、单课时教学设计。

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许多时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一个课时或单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或提升,而通过一个单元的整体教学,就很有可能让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得以实现。正因如此,才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有单元整体意识,要提取单元大观念,在大观念的统领下,再进行单篇或单课时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设计方不至于跑偏。这样,方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因此,大单元教学并非什么新的高不可攀的新鲜理念,更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在单元整体理念的引领下,以单元为整体的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操作,可以改变我们长期以来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单元整体意识的“瞎子摸象”般教学设计的窘境。

二、“教学评”一体化注重的是目标与教学和测评的一致性

“所谓“教学评”一体化,通俗而言,就是“去哪儿?怎么去?到了没有?”

1.“去哪儿”就是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许多时候我们的确走得有些远,而常常忘了出发时的目标。有时候虽然看似有了目标,但在实践操作中,常常置目标于摆设,没有真正朝着目标的方向去设计实施教学。因此,“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理念强调的是目标先行,即要在目标明确具体——可测、可评、可量化的基础上再行设计教学实施步骤及测评方案。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教学设计理念。

逆向思维,是指在拟定教学目标之前,先要研读课标,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再进行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单元教学建议及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三步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最好能够前测,在前测的基础上,方能精准掌握学情,精准掌握了学情,教学目标定位方能有的放矢。在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先要进行评测活动的设计,最后才能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2.“怎么去”强调的是教学实施过程的路径和方法

教学实施过程的路径和方法虽然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但按照“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设计思路,教学活动务必与教学目标、教学测评“两两”达成一致性。正是为了达成“活动—目标—测评”的“两两”一致性,才要先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测评方案,最后设计教学活动。三要素的是否“两两”一致性,是判断教学活动设计是否合理的试金石。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在单元大观念统领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测评方案,更加注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活动设计。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摒弃传统的“单线式”(一线到底)的教学设计方式,而要采取“复线式”的教学设计方式,即在设计中要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个栏目并列进行设计。传统的“单线式”教学设计的方式更加注重的是教师活动的设计,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属于“旧”的课程理念的设计方式。“复线式”的设计方式更加注重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学”的活动的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操作方式。并且,增加了“设计意图”栏目,可以提醒设计者始终不忘“教学目标”,自始至终在目标的指引下设计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方式,更有利于达成“活动—目标—测评”的“两两”一致性。

教学活动设计,要以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为主线,促进学生思维的螺旋式上升为目标。问题要有层次性,教师要为学生搭台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一步步悟得答案,从而达成思维的提升。这有别于传统的“告知”为主的教学方式。因为知识是无穷的,知识是教不完的。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归根到底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同类问题属于知识的迁移,解决新的问题则说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到了没有”强调的是用测评来检验目标的达成度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中,虽然如前所述,评测的设计要先行,然而,此处要强调的是,测评的目的主要是检验目标的达成度。即通过评测看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如果评测显示目标达成度高,则说明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较符合教学目标的取向,或者说设计与目标高度“两两”一致;反之,则需要进一步修正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中的评测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课时或单元的书面测评,其固然是测评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但这仅仅是测评中的书面评测。测评还应包括当堂、实时的口头评测,口头评测实施者可以是教师、其他学生或学生自己。因此,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中,“测评”或“评测”应作广义的理解,而非狭义的理解。就时间概念而言,测评可以是课前,也可以是课中,还可以是课后,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情境化教学注重的是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情境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设置情境,让问题从情境中来,便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是知识情境化、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只要朝着这方面——实践情境化教学——去努力践行,无疑就会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达成自会水到渠成。

纵观近几年的命题方向和趋势,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越来越注重情境化的命题方向,即由以往更加注重考知识逐步转移到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情境化教学设计和实践,如何能适应新的中考、高考的命题趋势和方向?又如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大单元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及情境化教学并非各吹各打的一盘散沙式的折腾一线教师。它强调的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有单元整体观,方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注重的是目标与教学与测评的“两两”一致性,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情境化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同属“教育教学”这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因而可以简称“一体三面”。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中,如何能将这“一体三面”完美结合融为一体,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追寻的方向和目标。果如此,乃学生之大幸,教育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