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视域下的高中英语书写教学实践
作者: 董淑均 姜琼
书写技能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辅助技能,不能不重视,但也不能脱离语言教学本质,凌驾于语言学习之上。Limpo & Graham (2019,2)认为,书写是写作的构成要素,对写作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为此,笔者尝试以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重新审视英语书写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价值,挖掘、丰富书写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适合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书写指导措施,确保学生能够以清晰、流畅的书写来辅助自己的语言学习,同时又能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一、重视文化价值,体现自主探索
在进行英语书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鉴别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取向,汲取优秀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并能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从文化意识层面来看,汉字与英语造字起源上的巨大差异正好为学生感知文化差异提供了极好的途径。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以形达意,保持了物象统一,而字母文字起源于腓尼基字母,保持了语音统一(李志玲,2002,44-45)。不同的造字取向造成了语言思维的不同差异。通过分析字母文字与汉字在书写、字形、起源等上的不同,学生不仅能实现“感知中外文化的差异……具有足够的文化知识为中外文化的异同提供可能的解释,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探究产生异同的历史文化原因”(教育部,2020,118),也能立足于不同的文化视角审视自己的书写。在进行不同文化对比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批判性见解,甚至创造属于自己的书写字体,帮助学生从思维品质上获得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查阅相关文献和网站,展开课外学习,并在报上开展汇报活动,从而获得学习能力与语言能力上的提升。
教师也可以从美育角度指导学生探索英语书写的审美价值。英语书写有着自己的书法艺术,鉴赏英语书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字母文字的审美能力,也能促进学生对英语书写的兴趣。陈雪贞(2022,57)提出英语教学中“四美合一”的教学体系,倡导在艺术鉴赏中思悟“形象美”,围绕指定主题创作精美的书法作品,通过英语书法比赛鉴赏书法美。语相学(graphology)(唐书哲、袁辉,2022,26)认为语言书写形式是审美和表达意义的重要方式,其中包含了字体、字号、句子排列等语言书写形式。除了一般书写练习,学生也可以在海报、诗歌、贺卡、手写信等不同语篇体裁中尝试使用不同的字体和排列方式,感受语项美,以书写达成对美的实践。
二、依托评价指导,促成书写习惯
1.明确评价标准
模糊的书写评价标准会让学生难以监控自己的进步情况,同时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书写指导对字体选择、习惯培养、书写质量等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也能够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阶段中持续关注、规范自己的书写。机械的仿写练习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规范学生的书写,但是教师的督促一旦停止,一些学生很容易失去动力和兴趣,从而又恢复不标准的书写。
书写标准首要关注易读性。大多数研究对于易读性的评价标准主要包含了字形、大小、空间、斜度、笔直度等因素。Phelps et al.(1985,48)对草写体(cursive writing)从五个角度给出了评价标准:字形——可识别,比例佳,大小统一,正确使用大写;斜度——总体一致;节奏——轻松、流畅,用力均匀;间隔——保持直线排列,字母、单词和行间不拥挤,页边距均匀;整体——没有过多字母重叠。Graham et al.(2001,495)提出了影响手写楷体(manuscript)单词清晰度的五个主要方面,分别是无空格、无添加、正确的比例、正确的构成以及无偏转。Alston(1983,241)采用了20个问题对于英语书写进行了评价,其中13个问题最有利于对书写清晰度进行评价,分别涉及正确的拼写、正确的起笔和收笔、圆形字母是否圆、字母是否闭合、大小是否统一等。
根据以上研究,并结合汉语母语者在书写英语时会出现的问题,笔者制定了如下评价表,评价表从结构、一致性、空间和流畅度对日常书写的清晰度进行了评价。本评价表适用于一般的手写印刷体(print或manuscript)以及草写体。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探索英语书写的特点,从而总结出评价表中所呈现的要素。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字体,也可以播放一些英语书法字体的书写视频,如哥特体或者铜版印刷体,让学生从中领悟英语书写中所包含的结构、大小、间隔、斜度等因素,从而理解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使用方法。
除了对书写清晰度制定评价标准,Rosenblum et al.(2023,64)指出,功能性写作既需要清晰可辨,也要有合理的速度。书写评价需要包含对速度的评价。然而由于写作者对书写内容的熟悉度、单词复杂度等均会影响书写速度,所以并没有统一且合适的书写速度测量工具。对于书写效率的评价,教师可以采用范文默写或是听写的方式检测,学生也可以与同伴进行对比,从而了解自己的书写速度并不断改进。
2.选择合适字体
字体的选择主要依据实用性,即易读性以及速度。然而易读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文化差异、阅读习惯、语言能力都有可能对其产生影响。在选择字体时要考虑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尤其是汉语母语者的阅读习惯。部分字母,例如f, r, s, z等,在印刷体以及草体书写中有着巨大差异(图2),大多数汉语母语者并不习惯识别草写体。相比之下,印刷体更容易辨认。这可能与汉语拼音的书写以及初期所学字体有关。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的书写字体,师生共同阅读,根据易读性排序,选择最恰当的形式进行练习。除此以外,字体的选择要避免装饰线条以及艺术化字体。
在书写速度上,Gates & Brown(1929)对比了印刷体与草写体的优劣后发现,对于初学者,印刷体更容易学习,甚至书写速度能超过草写体。而在低年级接受了印刷体教学的学生可以很快掌握草写体。在他们看来,无论印刷体还是草写体在书写速度和清晰度上都有优劣。对于书写质量较差的学生来说,练习印刷体更有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书写习惯良好的学生来说,尝试一定的连笔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书写速度。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连笔虽然能增加书写速度,但也会降低书写的易读性,这也是为什么书写速度慢但是清晰易读的“衡水体”大受追捧。然而,没有哪种字体是绝对完美的,即使是“衡水体”也存在部分字母容易出现难以辨认的情况,例如a和d,h和n。在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间,学生需要进行反复实践和反思,调整速度与易读性之间的平衡。Rosenblum et al.(2003,47)指出,草写体和印刷体的结合能够使书写速度加快。所以,学生不必拘泥于某个字体,而是通过实践取长补短,围绕英语书写的评价标准和规范,对字体进行创造性的融合和改进,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书写字体及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和展示,学生通验学习和互相评价,不断优化自己的书写习惯,创造既清晰易读又流畅高效的书写字体。
3.培养图像意识
Ball(1986,291-298)认为,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英语书写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运动,还包含了视觉参与,即识别和使用图像结构(graphic structure)的技能。尤其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当母语与目标语所使用的图像体系(graphic system)不同时,这一技能的教授就必不可少。培养图像意识既要从单个字母和单词入手,也要结合篇章以及语境去理解。
从字母与单词上来说,每一种字体都有特定的图像特点,例如笔画、线条、书写方向、空间位置等(Ball,1986,294)。观察、分析、对比不同字体间的异同,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字母文字书写特点,也能找出自己书写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比汉字方块结构与英语圆形结构之间的区别。除了从表面上观察图像结构的不同,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挖掘图像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在书写方向上,传统的汉字书写从右向左、从上往下,折射出的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尊卑思想,“右为大,左为小;上为君,为父母,而下为臣,为子女,所以从右往左书写时顺应天道”,同时也是使用竹简进行书写的一个结果(刘文娟,2016,33)。此外,中文书法的富于变化以及英语书法的重复统一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书写与汉语书写的不同。
从整体上来看,字符图像的呈现与文化相关,例如不同语言倾向于选择不同手段对语言内容进行强调,如使用加粗、斜体、大小写、标点、下划线等手段(Ball,1986,295)。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语篇进行教学,关注语篇中不同字体、大小写在进行意义传达上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在书面表达中有目的地利用标题、图标、图表、版式、字体和字号等手段有效地传递信息、表达意义”的能力(教育部,2020,38)。
4.关注细节指导
对于不规范的书写,教师要利用评价表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书写或同伴的书写展开评价,指出其中的问题。像学生书写中“n”和“u”、“v”和“r”经常会出现难以区分的情况,这可以解释为评价标准中字母笔画的闭合性。同样,“a”“o”字母的闭合度不佳可能导致其被误认为“u”“c”字母。此外,一些学生在书写中习惯将字体向左倾斜,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依照评价标准,从书写速度、流畅度以及易读性对比、分析左倾斜与右倾斜字体的优缺点。
评价标准中的流畅度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一点。这一条标准主要描述的是起笔以及收笔的问题。错误或不统一的起笔和运笔方向不仅可能导致字形错误,也有可能降低书写速度(图3)。在书写o, a, d, g等包含闭合的“o”的字母的时候,一些学生会采取顺时针或是顺时针、逆时针同时出现的运笔顺序,起笔位置也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在分析英语字母的基础笔画特点,以及参照传统英语书法铜版印刷体(copperplate)的书写后不难发现,大多数闭合以及半闭合的“o”形都是按逆时针方向运笔的,且起笔位置总是位于右上角,这与各字帖以及教材中的字帖要求均是一致的。研究者发现,减少顺时针运笔,并统一使用逆时针书写可以增加书写的速度和节奏(Hollerbach1981,转引自Graham & Weintraub,1996,30)。统一“o”形字母的运笔方向和起笔位置,可以使“a”“d”等字母前后笔画连接更顺畅,同时也能与“c”“e”的书写更统一。
除了笔画指导,一些学生对于四线三格以及一线格的转换也存在困惑,这就需要教师增加基线(base line)的概念帮助学生进一步规范书写。基线界定不带下伸部分的所有小写和大写字母的下限(Winters,1989,20)。
三、贯穿课堂内外,融入语言教学
Ball(1986,291-298)认为,书写属于非语言技能(non-linguistic skill),所以书写练习不能等同于语言学习,也不应该独立于语言学习。书写教学应该体现在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否则,学生反而可能会因为刻意关注书写而不能流畅表达自己的意图。学生需要在平时的书面任务训练中关注书写的流畅性和清晰度,如果只在写作时强调书写,反而可能会因为注意力的分散导致写作内容受到影响。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语篇训练学生对于字体、排版、大小写等的关注,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第5单元Poems就有大量精心排版的诗歌作品(图4),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形式之美。并结合教学活动,开展手抄报、海报设计、广告设计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关注书写教学,在实践中感受书写、获得美的启发。
在进行书写活动评价时,教师可以结合听写、默写、书面表达等多种活动展开,避免采取抄写字帖这样单调低效的手段。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规范书写,而不是为了书写而书写。
在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语篇或主题开展对中英文语言文字的探讨活动。例如2019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必修一第五单元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就涉及汉字书写以及英语学习等内容,教师可以依托这个单元的主题,安排学生分小组开展项目活动,从历史、起源、字形特点等各方面展开课外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节日主题、感恩主题、友情主题等,带领学生书写节日贺卡、新年计划、感谢信等,感受文字书写所传递的温度。
除了课内,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在课外组织班级或年级进行书法比赛、作品展示等活动,也可以通过学校社团或是选修课程展开书写或是书法教学。适当的介绍一些英语传统书法或是艺术字体(图5),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书写的兴趣,提升对书写规范的意识。
在高中阶段重提英语书写,既是为了帮助部分学生更正自身书写问题,提升学业表现,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审视、理解不同语言书写所传递出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并从多样的学习实践中获得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既要关注书写教学,也要做好书写与语言学习尤其是写作教学之间的平衡,使得书写教学能够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以更加合理、全面、丰富的形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