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中途接班课堂常规管理策略

作者: 陈昊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中途接班是每位教师都可能经历的事情。作为一名中途接班的体育教师,要让接手班级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并非易事。其中影响因素有很多,但课堂常规管理无疑是众多因素中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好的管理在课堂常规的形成和改进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运用哪些策略能使中途接班后的体育课堂常规管理有效且高效呢?

一、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常见问题

笔者通过对部分具有丰富中途接班经验的专家教师的访谈,并结合自身多年中途接班经验的总结发现,体育教师中途接班会遇到的课堂常规问题有很多,大致可分为课前常规问题、课中常规问题和课后常规问题三大部分。具体包括:上课迟到;找各种理由请假;不按要求集队;不按要求着装;不带器材;说话、打闹、不认真听讲;练习不认真,甚至站着不练习;练习结束不放松、不收器材等。

(二)成因

1.新教师。中途换老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延续,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学生对新教师既充满好奇又心存怀疑,同时也会将新教师和原来的教师进行对比,心理上存在一定的排斥,他们不了解新任教师的教学习惯和执教水平,还处于试探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和适应。

2.老习惯。许多问题可能是一直都存在的常态化问题,在先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由于中途换了新的教师,新要求和老习惯在交汇的过程中发生碰撞和较量,让这些习惯性的老问题更加突出。

3.没兴趣。在体育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很多时候初中体育教学以中考应考内容为主,特别是初三年级,基本上已经成了备考训练课,重复的练习每节课都有,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较为单一,时间久了,学生的兴趣逐渐被消磨殆尽,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无心认真完成练习。

4.重点学生的影响。这里所说的重点学生包括班委(尤其是体育委员),以及部分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班级之所以课堂常规不好,并非整体性问题,常常是因为班委不给力,或者是有几个调皮的同学在其中捣乱。

二、管理对策

(一)学情是基础

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是有效课堂常规管理的基础。如果一开始的工作仅仅流于表面,疏于对细节的调查和研究,便武断地下结论,提出各种规章和措施,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会给自己后面的教学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所以,体育教师中途接班,首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去了解和研究所接班级学生以往的体育课堂常规情况及体能、技能学习的情况,走到学生当中去,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体育学习的特点和主要问题,甚至可以好好研究一下该班级原来体育教师的教学习惯,做到知己知彼再行动。

(二)师生关系是核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常规管理的核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对课堂常规的影响可能远比学科本身重要。体育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展现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积极参与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尽快了解并认可自己,进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接班后的第一次课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在体育课堂常规管理过程中,既不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部继承,通常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中途接班与接手刚入学的新班级不同,通过之前的相处,同学间彼此已有所了解,也有了某些默契,班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育课堂常规习惯。如果将其全部推翻从头开始,短期内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还可能引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若是毫无改变全部继承,班级常规最多能维持现状,甚至会出现下滑现象。所以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慢慢进行调整,逐步校正那些不好的部分,切不可操之过急。

(四)重点学生的运用

在体育课堂常规管理过程中,应注意重点学生的运用。让每一位班委都有事可做,比如说协助教师进行考勤、器材管理、维护课堂秩序等,引导各班委成为遵守纪律、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榜样。同时,应该注意将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加以运用,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这些同学的性格和兴趣,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适时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其为班级体育课堂常规管理尽一份力。

(五)丰富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有助于促进体育课堂常规管理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用心去研究、去实践,将复杂的东西简捷化,简单的东西丰富化,注重“学、练、赛”一体化设计,让管理回归课堂本身。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堂教学方法丰富且练习手段多样的体育课,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常规管理,自己准备充分、设计新颖且学生喜欢的那节课,好像没有花多少时间在常规管理上,课堂效果也很好。反之,一堂准备不足的课,感觉整堂课都在管理常规,并且课堂效果很差。

(六)不定期的团建游戏

根据班级特点及学生的日常表现,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类团建游戏,能够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无形中为体育课堂常规管理提供能量。在一次春游活动中笔者发现,一个平时常规相对较差且调皮学生较多的班级,却能全员参与,漂亮地完成了一个个团建游戏任务,即使一开始部分同学并非太情愿,但依旧参与其中,当顺利完成任务时,每个同学脸上都流露出开心的笑容。春游结束,笔者将类似的团建游戏进行改编设计,并应用到了其他班级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同样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七)适时的强制性及合理的奖惩机制

适时的强制性及合理的奖惩机制是课堂常规管理行为落地的有力保障。课堂常规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要求、规则制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适时的强制性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将要求和规矩慢慢内化为自身行为,合理的奖惩机制又能为学生内化规矩提供动力。比如,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常规积分管理制度,教师根据学生的积分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积分高的组在课上会获得更多游戏和比赛的机会,并且期末考试将适当加分,积分很低的组则会安排更多的体能练习,且期末没有加分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