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心灵 阅读促成长

作者: 杨华 荣泽科

笔者所在的富源县第七中学创办于2016年,是一所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学校。学校秉持“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践行“尚贤明道、博学慎思”的校训,将创建“书声琅琅、书韵飘香”的书香校园作为特色核心目标,以阅读为杠杆,撬动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进而带动育人方式的改变,让生命在书香氤氲中蓬勃,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夯实基础。

一、优化书香环境——构建阅读“磁力场”

春天,正是播种的好时节,种树、种花、种庄稼……而在富源七中,还有一项持之以恒的美好行动——播种阅读!学校成立书香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带头研究,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增设多个可看、可体验的阅读区域,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图书室,爱上阅读;二是加强走廊、文化橱窗建设,将古今中外的经典诗词、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学生书法作品等悬挂其间,让每一面墙壁飘溢书香;三是加强广播站建设,利用课间播放诗词歌曲、中外名曲,广播学生的美文佳作、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让每一个学生享受书香;四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设立“书香班级”“班级图书柜”和“好书交换站”,每班选出一名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的图书借阅登记等管理工作,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其中,学校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全国首个中学“英雄班”——“战斗英雄史光柱班”,是书香班级的一大特色。学校利用班会课、校刊和电子显示屏等讲述英雄故事,让红色故事入脑入心;将红色文化、革命精神融入课程,让学生在书香中坚定信仰,厚植家国情怀。

二、丰富读书活动——构建阅读“同心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富源七中校园里,一场以“传承经典 筑梦未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让学生体验到分享阅读的快乐。活动高潮迭起,现场掌声不断。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老师。为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校园里形成热爱读书的风气,富源七中在全校开展大阅读活动。倡导学生做到“五个一”:设立一本读书笔记,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天有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学期有一篇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向家长汇报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评比“读书之星”、创建“书香班级”、宣传“书香家庭”,使广大学生以及周围的人身上都留有淡淡的书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个性发展奠基。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更是以身作则,每天至少花一小时读书,每学期读两本以上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学期写两篇高质量的读书体会,教科室定期举办全体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在交流中提高能力,丰富经验,使教师朝着“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此外,富源七中还在全校实施“两个工程”活动。一是“四一工程”:每班建立一个图书柜,每年举办一届读书节,每周坚持上好一堂阅读课,扎实落实一个计划——“学期阅读计划”。二是“三个共读工程”:促进领导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学校充分利用电子屏、广播站、记者站、各班家校群、网络平台,组织开展“与书为伴,共沐书香,同享快乐”的读书、荐书、评书等系列读书活动,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读书,让学生根据推荐书目选择自己想读、喜欢读的书籍,在阅读中成长,在分享中收获快乐,达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三、创新阅读改革——构建教研“共同体”

传统阅读课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让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富源七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树立前瞻思维,磨砺教学风格,变“阅读”为“悦读”。

搭建“视角+”支架,架起阅读理解新路径。2022年,学校申报的曲靖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研究》立项。如何立足教材范本,给学生一个解读文本的视角和支架,让学生思维与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语文课题组以主题挖掘为中心点、发散点,紧紧围绕小说要素,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问题思考逻辑三个维度进行整合,设计思维路径——“七看”视角,告诉学生小说阅读的切入点,从而助力学生阅读思维与能力的形成,进而拓展延伸、迁移运用,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比如,读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教师引导学生“看主人公、看重要细节、看烘托人物、看时代背景、看环境描写、看精妙构思、看叙述视角”,通过视角“+”的分析支架,给学生解读文本的视角路径,搭建起阅读理解的思维框架,整堂课学生探究兴趣高昂,“悦”读越有“味”。

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会走得更远。学校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组建跨区域共同体联盟,2021年加入上海市教师发展中心的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聚焦当前语文教学热点、难点问题——整本书阅读,构建了“多维策略,唤醒思辨阅读”的阅读模型,即:整体感知,技法精准指导;多维设计,品读人物形象;借助策略,赏读故事情节;巧设阅读情景,唤醒思辨阅读。以此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度阅读,锤炼思维品质,提升鉴赏能力,涵养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指向整本书阅读的理论成果,借助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平台,分别于2021年、2022年向全国400余所名校进行了3次展示,受到了语文教育专家的肯定。

四、激发写作热情——构建文学“百花园”

校园是文学的摇篮。富源七中历来重视文学人才的培养,通过阅读与写作的“双擎”驱动,将学校打造成文学浸润的生命场,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积淀师生文学底蕴。

名师引领,提升水平。“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学校组织开展新中考背景下“阅读与写作”主题探究活动,邀请云南省教学名师到校,从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性入手,将文本阅读与作文教学进行深刻剖析与勾连,指导教师注重学科的衔接,即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衔接,并研读小学语文课本和高中语文课本,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指导学生以课本为范例进行记叙文写作。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县课赛活动以及各级名师工作室活动,研习新课改理念,探究教与学、读与写的高效策略,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学校组建校级名师工作室,深度推进教师“学、思、践、悟、写”五项基本功的夯实,使得学有宽度、思有深度、践有力度、悟有高度、写有厚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成长的速度。

搭建平台,妙笔生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道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联。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存在这样一个困惑:明明读了很多书,却写不好文章。在这一点上,富源七中早有破解之策,学校设立“快乐成长广播站”投稿箱,鼓励和发动学生积极投稿,每星期组织学生评选稿件,将优秀作品在广播中播出;成立小记者站,邀请专业记者、编辑到校对小记者进行新闻写作专题培训;创编校刊校报,报道先进典型,书写美丽心灵;成立向阳文学社,鼓励师生投入文学创作;组织读书竞赛、读书知识抢答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演讲赛等,常态化开展读书、写作活动……在富源七中这片文学沃土上,“文学之花”不断绽放,捷报频传。2023年,在曲靖市融媒体中心主办、曲靖市新华书店承办的“新华杯”第五届校园文学大赛中,3名学生登上领奖台;2021年第十七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1名学生获全国一等奖;2024年第十九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3名学生代表云南赛区赴中国澳门参加全国总决赛,并勇夺全国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全国读写教学实验学校”“少年作家优秀组织奖”等诸多荣誉称号。

教育关乎千万孩子的命运、千万家庭的幸福,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新时代新征程中,富源七中将砥砺前行,勇于创新,以创办“区域示范、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学校为目标,不断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创特色、上水平、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