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
作者: 王宗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数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至关重要,家长角色扮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面对班级里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家长,要想管理好自己的班集体,让学生回家后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做好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外,还要扮演好另一重要角色——家庭教育培训师。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型,有针对性地研究家校共育策略,让学生家长科学地引导孩子、管理孩子,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建立电子档案
不同的家庭、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指导能力、教育方式均存在差异。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时,要充分利用学生来学校报名注册的机会,初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住址,离学校有多远,平时是谁在家照顾孩子,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联系电话,孩子的兴趣爱好、优缺点,是不是留守儿童,是不是单亲家庭,是不是离异家庭,是不是孤儿等。在此基础上对班级家庭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并建立电子档案。在往后的工作中,可以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和家访了解的情况及时添加到电子档案中,这样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过程就一目了然了。当需要时,班主任能第一时间找到学生的家庭信息和成长信息,并根据信息分析研判处理问题的方式。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多数在外面打工,有的一年可能只有春节才回来一次,没有时间照顾他们。有的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指导孩子,便把教育孩子的事全部拜托给班主任,同时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弥补自己的遗憾,光宗耀祖。虽然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视,但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导致家庭教育的效果不好甚至适得其反。所以,班主任要帮助家长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要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学习成绩。
首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例如: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爱国主题的电影;陪孩子重走长征路,去看望老红军,听老红军讲革命故事;在教师节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送上节日祝福,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言传身教孝敬父母,为他们端上一杯热茶。从这样一些细节入手,培养孩子爱党爱国、尊敬师长、感恩父母之情。
其次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提醒有的家长把本该孩子自己动手的活儿全包揽了,不让孩子做任何一点家务,孩子一做家务就说“你去看书、做作业,这活儿我来做”,这种做法看似爱孩子,实则害了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从整理自己的房间、洗衣物、洗碗、拖地、做饭等入手,培养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家里如果要请亲戚朋友来帮忙干活或做客,可以让孩子去邀请,还可以让孩子跟着家长去干农活,去邻居家借东西,赶集天去集镇卖东西,等等。
再次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合理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引导家长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特别提醒家长不要总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夸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而这又恰好是自己孩子的短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在家人聚会时,可当着孩子的面不经意地说出孩子通过努力完成了某件事,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获得了什么奖励,有什么进步等,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促进全面发展。
三、引导家长做孩子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如陪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学习时,家长也一起看一些名著,如果家长不识字,那就做一些不发出噪声的家务。切记不要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在看电视、打游戏、刷娱乐短视频等;切记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抱怨,不然孩子也会像你一样,抱怨老师安排的作业太多、太难;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评价学校或老师的不足,更不能诋毁。可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制定各自的短期目标,家长要努力实现目标,从而要求孩子向你看齐;家长要做到诚实守信、三观正、充满正能量,让孩子一提起自己的父母就有满满的自豪感。
四、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家校共育策略
对素质较高,也懂得教育规律的家长,班主任应多和他们一起交流管理孩子的经验,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管理好孩子。可推荐他们阅读一些教育书籍和报刊,也可请他们将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在家长会或家长群里分享,供其他家长学习借鉴。
对愿意与班主任配合,但文化程度不高、不知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的家长,班主任应热情帮助他们,向他们介绍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如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在孩子学习之余陪孩子散步,让孩子聊一些在学校的事儿,分享学习成果,家长也跟孩子聊一些自己的事儿,但记住要聊高兴的、开心的事儿,千万别聊一些孩子听了心里难过,或者为你担心害怕的事儿,这样孩子回学校后,一个星期都在为你担心,学习也容易不在状态。也可以通过家长的亲身经历,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刻苦读书。
面对对孩子失去信心、放任不管的家长,首先应认真分析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放任不管的原因,找到家校共育策略。如孩子老是在学校惹祸、打骂同学,家长多次赔礼道歉、赔钱后认为孩子无药可救的,班主任要找孩子谈心谈话,了解多次打骂同学的根本原因,必要时也可请心理健康老师帮助,为孩子制定一个短期目标或安排其负责某项班务活动,积极引导他去实现,并在班上及时表扬,同时将这一进步及时反映给家长,让家长在孩子的身上看到希望,找回信心,及时转变家长角色,参与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对孩子溺爱、护短的家长,要注意选择和他们交流的语气,忌用过激性语言。在谈学生问题时,班主任应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然后再说孩子某方面的不足,并与家长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创建和谐的家校共育氛围。
对留守儿童家庭,班主任要多去家访,或组建一个爱心团队,周末轮流把无人看管的孩子接到家里,带着他们学习、做家务、聊人生、做生涯规划,逐步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引入正轨。同时要求家长尽量在节假日回家陪陪孩子。
对特殊家庭的家长,如离异家庭,要劝家长不要将仇恨前夫(妻)的心理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和自己一起仇恨对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对方的坏话,不要把孩子的一切不好都归结于对方,如遗传了对方的不良基因、受到对方家庭的不良影响等,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心理。比如单亲家庭,家长对孩子的爱要张弛有度,不能溺爱孩子,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积极地学习,积极地应对生活。比如孤儿,多数都寄住在自己的叔叔伯伯家,班主任在与监护人沟通时,要首先肯定他们的大爱、无私付出,让他们多给予孩子关心、关爱,让孤儿回去后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发挥学校教师爱心团队的作用,如利用周末,买好食材去孩子家包饺子吃,帮孩子家插秧、摘水果等,在劳动中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营造出其乐融融的家校共育氛围。也可将同类型的孩子接到自己家中一起蒸包子、馒头,在和面、包包子的过程中,对孩子们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五、充分利用家长会
班主任除了针对不同的家庭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外,还要重视并利用好家长会,向全体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在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可给予家长以下建议:
1.如果家里没有什么特殊事情,不要让孩子请假回家,耽误课程学习。
2.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以防孩子将过多的精力用在规划如何花掉手里的钱方面,周末回家家长要问孩子的钱是怎么花的,了解其生活状况。
3.不要给孩子买手机,以防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有事需要联系时,他可以借老师的电话打给家长,学校也有亲情电话可以免费打。
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特别不能说老师的坏话,因为你都说老师不好,那他的学习不好就理所当然了,那都是老师教得不好,而不是他不努力。
5.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特别是夫妻间,就算有点小摩擦,也要忍住,要告诫自己为了孩子我什么都可以忍。同时也要想想对方的好,想想对方可能是因为工作、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又没有地方发泄,所以才向最亲近的人出气了。不要让夫妻关系失衡,这会导致孩子自卑、恐惧等。要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6.家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孩子的优点,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进步,而不要只盯着学习成绩,切忌贬低和嘲笑孩子。家长给孩子制定目标时,要小而且容易达到,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
7.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如让孩子学会洗碗、洗自己的衣物、整理自己的床铺等,在家里自立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在学校也很自立、学习能力强。
8.家长要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力量,当孩子看到父母踏实、认真工作时,也会效仿着努力学习。
总之,作为班主任,应该对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让家长和老师协同管理好孩子,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