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共筑希望

作者: 王军斯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我身边,一个叫杨进的孩子的经历,让我对这段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杨进这孩子刚入学的时候,每天上课睡觉,下课疯闹,老师说一句,他顶两句,与同学相处,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他似乎每天都要弄点不和谐的事情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让老师不得不打电话给他的家长进学校配合教育,这让班主任闫老师很是头疼。直到有一天上课时闫老师瞥见他的书本上写着:“我好想有个妈妈。妈妈,你长什么样?”瞬间,闫老师只觉喉头堵塞,心情无比沉重。下课后,闫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轻声问道:“杨进,你妈妈呢?”一向桀骜不驯的杨进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半晌他才抽噎着说:“我妈妈在生我的时候难产死了。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爸爸在我五岁的时候重新找了一个阿姨,生了一个弟弟后就基本不管我了。我每天在学校闹事、打架,就是想让我爸爸来学校,让他知道他还有一个儿子。哪怕每次惹祸回家都要被爸爸打一次,我也是高兴的,只有这样,别人才不会说我是‘有人生没人管’。”看着平时横行霸道的杨进此刻哭得泣不成声,闫老师的心里一阵阵刺痛,搂着他的肩膀轻声安慰:“孩子,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以后的岁月有老师陪着你、爱着你,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强大,好吗?”

从此以后,闫老师时刻关注杨进的成长,经常到他家家访,借助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力量,做通他父亲的工作,让他父亲承担起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让杨进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同时任命杨进为班上的体育委员,看到他有一点点进步,立马在班上表扬鼓励,让他树立起自信。慢慢地,杨进发生了变化,对班级的工作认真负责,上课也认真听讲,对老师彬彬有礼,对同学谦虚礼让。现在九年级的他,成绩从入校时的年级倒数上升到了年级前100名,对于他钟爱的物理化学有时甚至可以考满分,和初一时的他判若两人。

如果那个时候闫老师简单粗暴地对待他,只有批评,没有引导、感化、关爱,只叫家长把他带回家教育就放任不管,那么他可能已经辍学,甚至走上了歧途,哪还有如今这个优秀的少年?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进行了深刻阐述,其中提到教师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优化教育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成长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智慧的爱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力量,闫老师的爱就像一泓清泉,滋润着孩子的心,使他们的生命得以健康茁壮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老师们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我觉得,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就像是老师播种到孩子心里的种子。而仁爱之心,则像清清泉水,有了爱的清泉的浇灌,理想、道德、学识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为闫老师的同事,我常听他说:“要让每一个孩子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这是他的教育初心,也是我校老师一贯践行的教育使命。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老师始终坚持把关爱特殊学生和留守儿童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党员帮扶工作更是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许多“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在我校不断涌现。老师们不仅用爱温暖着身边的孩子,还领着孩子们把爱播撒到家庭与社会。帮父母洗脚、给父母写信、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一封封书信、一件件礼物,承载着同学们的关心与祝福,也展现了我校教育的成果。

回首百年,党的建设者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也曾坚守三尺讲台,凭着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片深情,传播了革命的火种。立足现在,张桂梅、张玉滚,扎根大山,为教育奉献终身,他们是民族的骄傲。这源源不断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是教育强国、教育兴国的希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无边的大爱与深情,培育每一个孩子茁壮成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