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作者: 崔萍

“双新”背景下,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响应政策,认真实践,一改之前单一的教学方式和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当前,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时思维的逻辑性与质疑的品质,是学生学习时的参与度,是兼具开放与包容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同时,我们积极推广情境化教学,重视实践,转变教师角色,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整体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语文学科的魅力不仅在于丰厚的文化底蕴,还在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和美好的情感体验。学过一篇篇课文,看过一个个故事,学生在作者极具表现力的字里行间体味百种情感,阅遍古今河山,逐渐学会发现美、感悟美、体味人生哲学、学会做人、学会热爱生活;同时,为人师者通过一字一句点化学生,教导一批又一批学生成栋成梁,心间自能收获一种欣慰与成就感,如此,教师与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各有所获,也能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获取更多的知识。

一、强化实践,从传统育人模式中突围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明确了学习和进步的方向与路径,同时也在积极地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教学方法。实践是取之不尽的教育源泉,让教育回归生活,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一直是重要的教育命题。

例如,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的瞿卫华老师在古诗教学探索中的经验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瞿老师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一年级至今学过的相关古诗词,让学生制成幻灯片展示,或是走进大自然去切身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也积极地鼓励学生们学习创作古诗……瞿老师把学生们从过去的背诵学习古诗的方式转化为情境化、可视化、综合化、自主化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强,不仅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能帮助学生们建立文化自信。

再如,湖南省东安县鹿马桥中学教师唐良云将“连环画”教学法引入语文课堂。在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5分钟或者课后5分钟,唐老师都会安排“连环画故事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课堂自主性和课堂参与度。唐老师启发同学们将连环画专题进行整理归纳,每一期的主题都不一样,如以《刘胡兰》《黄继光》《井冈山的炮火》等连环画为主的“革命主题”连环画故事会的开展,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也让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了革命历史,学习了宝贵的革命精神。

不管是瞿卫华老师,还是唐良云老师,他们在新课程、新课堂改革中都积极思考,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创新之路。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努力探索出一条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水平的语文教学创新之路,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的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储备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也促使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一定要积极学习,彻底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满堂讲的做派,及时转变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路人和学习伙伴。

莆田涠洲岛妈祖中学范晨禹老师的生物课就很好地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范老师把学生分成6到8个人一个小组互相探讨学习,为了更好地认识生物细胞,范老师让学生用橡皮泥捏出线粒体、叶绿素等细胞体。通过自己动手,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就更牢固。学生轮番上台分享讲解,台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师在一旁引领启发归纳总结,整个课堂学习氛围热烈,学生完全参与到了知识的获取和知识探究、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课后,学生也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让他们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很多。

虽然是不同学科,但范老师的课引发了笔者深深的思考: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基于语文科目的知识的丰富性,我们也可以在充分结合自己的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的课堂环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来,尤其是在散文、古诗、古文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借助美术、音乐、朗诵、课本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树立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自豪感。

三、备课组、教研组要发挥积极作用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和教研组的作用,优化课堂环节设置,在上课之前需在备课组或者教研组内磨课、试讲、论证、取舍,并最后敲定最合适的上课方案。在“双新”背景下,我们要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勇敢地走向讲台,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知识的获取和探讨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积极优化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功能,并认真参与官渡区、昆明市教研室组织的每一次教研活动,力求将“双新”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到教学中。我们在完成八年级《昆明的雨》一课的备课时,从讨论到最终的定稿,教师经过了多番的论证、试讲、磨课,各位老师积极提出建议,力求不断地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细致到每一句课堂教学语言斟酌、教态的纠正,目的就是充分落实好“双新”政策,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能在课堂中充分参与、发言,勇敢地展示自己。

“双减”政策的出台,在帮助学生减负的同时,对教学课堂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与时俱进,那我们教师生涯就在我们不愿意改变的那一刻便已经停止了。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我们要立足新的历史实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双新”政策,积极优化课堂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把课堂中的教师中心让渡给学生中心,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并以讨论式、问题导向式、翻转课堂、嫁接其他学科为我所用等多种方式为主要设计方向,让师生间、学生间展开互动,充分交流与理解,以实现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实践的教学氛围,真正打造出学生参与度高、学有所得的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 苟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