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作者: 耿晓莉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共同的物理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排除片面的、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抓住一类物理现象共同的本质属性,加以抽象和概括而成的。物理概念本身蕴含着许多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在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中至关重要。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学知识系统构架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存在的一般问题
许国梁在其主编的《中学物理教学法》中认为: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知识飞跃,最后组织成完整概念的过程。但在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重点组织物理规律的教学,重视公式的应用,对概念的引入与形成过程不够重视,教学模式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不理想。缺少了真正意义上的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则一些建立在物理概念基础上的推论和规律将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较大困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建议
(一)基于教材,导向素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课标导向,紧扣教材,依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养基础,设计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概括出物理概念。
(二)源于生活,梳理线索
在进行概念课教学时,首先教师应梳理物理概念的关键词及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线索;接着有针对性地收集生活情境与素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程,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最后,回归生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释生活现象,了解科技前沿,赓续传统文化,体现物理学科教学内容“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如在“运动”这一的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扣住如图1所示的四个关键词展开,根据学生学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课程,先以某个物体进行描述,组织学生表述和辩驳。学生在激烈的唇枪舌战中发现:用单个物体描述时很容易被反驳,必须以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找到较为科学规范的表述方式,并把自己认为较为科学规范的表述进行板书整理,如图2所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置思维深度,引导学生思维在辩驳中层层递进,进而形成并清晰认识物理概念——“运动”;同时增进学生对“参照物”“静止”等概念及其意义的认识,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科学作风,发展核心素养,也为之后的概念教学(如“力”的概念)打下了学生自主认知的基础。
(三)实践探知,多维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实做感知、思考探讨,让学生不断在问题情境中挑战,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激发创新热情和探究欲望,做到人物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深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与理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真正达成概念教学的目标。以“质量”这一概念的建立为例,教师应扣住如图3所示的四个关键词,请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分类,认识物体与物质的区别与联系,体悟“含有”一词的意义,再扣住“物质多少”的“变”或“不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如用橡皮泥进行探究时,学生用手捏改变橡皮泥形状后,发现橡皮泥的质量变小了。分析发现,这是由于少量橡皮泥粘在手上了,物质减少了是导致质量变小的原因。那么怎样做到仅改变物体的形状,而不改变物体的质量呢?
(四)文化融合,立德树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回答的问题。每位物理教师都应在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有效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建筑、农具、工艺品、古诗词、名著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将其引入课堂,拓展教学资源和学生视野。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辛弃疾的诗:“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在“小孔成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评价激励,反思升华
评价激励是基于学生心理、情感因素的活动。有效的评价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正视自我、反思自我、成长自我,在不断的反思创新中,以更好的自我,积极主动地投入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实践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需要教师杜绝“好”“很好”“很棒”这类空洞乏味的赞美之词,针对学生特点,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形式多样地进行评价,或引导学生反思突破,或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物理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在不断创新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过程中,多措并举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步入、深入物理的殿堂。
◇责任编辑 邱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