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与布置
作者: 赵路平
“双减”政策主要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构建良好生态的目的.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既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巩固、提炼与拓展的舞台,也为教师设置了督促学习、反思交流的空间,重要性毋庸置疑.于是,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布置作业、优化作业设计,就成为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得不去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一、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与学生的完成情况
1.作业量大,内容与形式单一
由于数学是一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计算能力的学科,故适量的练习是学生学好数学学科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在布置作业时,很多教师不能掌握不好作业的量,认为作业布置的题目越多越好,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认为学生只要做了足够多的练习题,就可以取得相应的成绩,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而学生白天在校上课,晚上回家之后还要面对大量的作业,为了完成作业,甚至会熬夜到很晚,睡眠时间不足,第二天上课精力不佳,身心疲惫,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效率,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除了作业量大,作业内容与形式单一也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教师为了省事采用“拿来主义”,将教辅书上的习题“照单全收”,无设计、无规划,全部当成作业拿给学生,丝毫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技能水平.
2.学生的完成情况较差
教师布置作业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作业来巩固、提炼并拓展自己学到的知识,通过知识和方法的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充分掌握知识点.作业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获知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揪出潜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解决.针对知识掌握程度不良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加以指导.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独立完成是基本要求.学生只有独立完成作业,才能让教师知道他们知识的掌握程度.目前,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不好,敷衍抄袭现象较多,掩盖了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也不能给予及时的指导,作业本身检测的目的不能达成,再多的作业量也只是徒劳.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教师没有对作业设计进行思考,停留在灌输式教育,经验层面布置作业,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性无法凸显,存在作业布置的理论缺失.
二、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策略
(一)优化作业量
每个学生都要面对很多门课程,而不只是数学一门,需要完成的作业也不只有数学一科.“双减”政策下,数学教师要跳出“题海”,不再盲目追求习题的数量,而应该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质量,减少作业数量,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作为最熟悉数学课程的人,数学教师应该了解解答每道习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对于重复运用同一知识点的简单题目,可以不让学生重复练习,而只以有代表性的习题来让学生举一反三,以最高效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注意减少使用那些机械性、重复性的习题,抓住那些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强的题目.当然,教师也要避免矫枉过正,从“题海战术”的一个极端转移到完全没有作业的另一个极端,影响学生学习.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式”时,该章节的内容需要学生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也需要一定的练习量来提高学生做题的熟练程度.因此,教师应先优选习题,让学生以最少的作业量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如针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1.依据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下列各等式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
A.4-3=1 B.3a+b=2b+a C.2a-3=0 D.y-4=y2
2.yk+2+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
3.(k-2)y|k-1|+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
以上作业有3个题,第1题属于基础巩固类,第2题和第3题属于能力提升类.学生完成作业需要10分钟时间,虽然作业量不大,但是选取的习题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可以有效巩固、提炼并拓展“一元一次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二)优化作业选择
设置了合适的作业量之后,教师就要优化作业内容,选择最合适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在一个班级中,总有学习速度很快、理解能力很强的学生(A层),但同时也有基础薄弱,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清,对新知识掌握接受程度较弱的学生(B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完全相同的,那么就会出现A层学生“吃不饱”,B层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布置作业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作业内容,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时,学生会学习到圆的概念和应用.基础概念比较容易理解,难度较低,但是应用层面难度相对较高.班级里学习基础和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需要巩固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对于B层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对之前所学知识掌握不足,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必须引导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而对于A层学生来说,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拓展延伸,用难度相对较高的题目进行练习.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a组(基础巩固类):
1.把一个圆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的________.
2.用圆规画图,圆心决定圆的________ ,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决定圆的________ .
3.张军在一个圆中可以画出________ 条半径和________条直径.
4.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都 ;所有的直径长度都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____.
5.如图1中圆的半径是( )
A.1.5 cm B.2 cm C.3 cm D.4 cm
6.在图2中的圆的半径是( )
A.3.6 B.1.8 C.1.6 D.1.2
b组(能力提高类):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1)经过A点的圆有无数个;
(2)以O为圆心的圆有无数个;
(3)半径为3 cm且经过A点的圆有无数个;
(4)以O点为圆心,3 cm为半径的圆有无数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3所示,在☉O中,OA,OB是半径,C,D为OA,OB上的两点,且AC=BD,求证:AD=BC.
以上作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让学有余力的A层学生完成a+b两组作业,而B层学生只需完成a组作业.这样两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当然,教师对学生层次的划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如果学生对于自己的状态把握不准,也可以请教师帮助其制定最适合自己的作业难度.
(三)完善作业监督管理
要想发挥作业的作用,学生就必须独立完成作业.但是作业都是学生在家里完成的,教师很难监管到位.因此,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作为学生完成作业的监督者势在必行.教师可以对家长提出如下要求:首先,监督学生限时完成作业;其次,监督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第三,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即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全部作业.家长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完善作业的监督与管理,能确保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有效发挥作业的作用.
实践证明,“双减”背景下,教师通过优化作业量、优化作业选择、完善作业监督与管理等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发挥作业巩固、提炼并拓展知识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当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行之有效的作业优化设计与布置的方案被推出,肯定会使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责任编辑 邱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