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加作文细节 彰显行文之美
作者: 杨婷 马鹏青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制定了包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要素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及以此为基础的学业质量标准,为高中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价奠定了基础。在高考备考中,教师会花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学生也会花很多精力在作文的记背和训练上,但很多时候,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却没有换来期待中的高分作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写作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得体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进一步指出,书面和口语表达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用到的能力。书面表达包含内容、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写作规范,反映这四个要素的英语学科书面表达能力应具有以下特征:1.内容完整且清楚、合理,逻辑性强,符合写作目的和情境;2.词汇和语法结构多样且使用准确、恰当;3.整体结构清晰,句间和段间衔接有效,意义连贯;4.单词拼写正确,标点、大小写等符合规范。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作文书写中的“内容完整” “逻辑性强”“衔接有效”都是基本要求,高考英语书写作部分重点是考查学生把握作文细节的能力和写作素养。在高考真题中,应用文写作部分都有“适当增加细节”的要求。正所谓“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处理好作文的细节部分,就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增分点。但是对于如何适当地增加细节,很多学生却往往陷入误区。因此,笔者以2022年春季昆明市高三第二次统测(以下简称“2022年市统测二”)英语作文为例,从学生的常见误区入手,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论述如何在高考应用文写作中适当增加细节,以供借鉴。
一、学生在增加作文细节方面的常见误区
学生在增加作文细节方面经常会出现两个共性问题:一是字数不够。高考应用文写作往往要求词数达到100字,但是部分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有话但不知道怎么说,导致写不满100字。二是字数够了甚至超出很多,但是逻辑性极差,抓不住重点,天马行空,写一堆与主题无关的内容。2022年市统测二的作文要求如下:
我们先来看学生A的作文:
学生A的作文涵盖了活动目的、内容安排及观看邀请,虽然满足了行文要求,但这样的文章绝对不可能拿到高分。抛开其他因素,文章词数只有83,连“词数100左右”的基本要求都没有达到。
我们再来看学生B的作文节选:
学生B的作文在阐述时间和地点这两个关键点时,口水化的文字太多。即便如此,具体时间和地点还是没有交代清楚。造成该问题的实质原因:逻辑性太差,没有紧扣写作要点,随意发挥导致表述不当。
二、增加作文细节的策略
基于上述误区,我们会发现作文切不能“说得不够”,也不能“说得太多”,如何合理有效地增加细节是应用文书面表达题得分的关键。在日常的作文备考中,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强化训练。
(一)增加同位语
同位语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语法现象。同位语,代表一个名词或其他形式对另一个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限定或说明。同位语与被它限定的词的格要保持一致,并常常紧挨在一起。常见的同位语有以下几种结构:
(1)主句,名词或名词短语。如:I am Li Hua, a boy from China.
(2)主句,名词或名词短语,定语从句。如:I am Li Hua, a boy from China, who takes great interest in dancing.
(3)主句,名词或名词短语,非谓语。如:I am Li Hua, a boy from China, taking great interest in dancing.
同位语可以放在作文的开头,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并且,同位语作为作文里一种高级句式,只要使用得当、表述准确,就能成为作文开篇的亮点,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
(二)增加交际性语言
除学习和思辨素养外,交际素养也是高考特别关注的考查内容。高考作文会设置不同的情境,考查各种功能意念项目中常见的交际性语言,如在邀请信中,有诸如“Learning you are crazy about..., 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in it.” 这样的句子;在求助信中,有类似“I wonder if you can offer me some advice on...”的句子会经常出现;在感谢信中,句子“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spare time to give me a hand in such a critical situation.”会深受阅卷教师的青睐。
不管是何种话题,礼貌和得体都非常重要。得高分的学生往往会考虑如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用得体和礼貌的语言交流。对于常考的话题,学生可以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和句型,这样在考场上才可以游刃有余。近几年全国卷中常考的作文话题主要集中在如表1所示的几个方面:
针对上表中的常考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和要求学生重点积累和记背,但对于其他话题,教师和学生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近几年出现频率低不代表以后就不会考查。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平时的广泛积累和训练至关重要。
(三)增加逻辑性细节
一篇成功的高考应用文,除了满足行文的主体要求,还必须添加一些细节来使文章更加丰富生动。学生在添加内容时必须有所取舍,认真思考什么内容可以添加及什么内容不宜出现等问题。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能力。英文单词logical的词根结构为log(说话)、ic(人/学科)和al(……的),从中可以看出在添加作文细节的时候,我们所述所写必须逻辑清晰、添加恰当,不能出现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在不同的作文话题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添加以下逻辑性细节:
1.明确时间和地点
2022年市统测二的作文要求:“假定你是李华,你校本周五下午将举行舞动春春文艺活动……”该句中就出现了时间和地点,以下是两位学生的表述:
例1:The performance will take place in our school this Friday.
例2:The performance is scheduled to take place in our school hall from 15:00 to 17:00 this Friday, lasting 2 hours.
和例1比较起来,例2的表述中适当增加了细节,让读者明白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两句对比,高下立判,可见扩充时间和地点信息是一个重要的提分技能。不过,不是每一篇作文都要出现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要根据不同的作文话题进行调整。比如时间和地点常出现在邀请信、回复询问、告知信息、投稿(截止日期)、通知、介绍活动、宣传等话题作文中。
2.增加具体事例
2022年市统测二的作文要求学生写“舞动青春”活动的内容安排。以下是两位学生写出的句子:
例3:We have lots of activities, which will be very interesting.
例4:There will be various fully prepared performances, including singing, dancing, instrument playing and so on, which will be a visual feast for all of us.
例3告诉读者活动非常有趣,而例4则通过具体的活动内容,向读者展现了活动的异彩纷呈。两种表达,孰优孰劣?答案不言自明。在增加具体事例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like”“including/included”“for example/instance”“such as”之类的连接词。连词和过渡句是文章的重要衔接手段,就像用线把散落的句子串起来一样。通过适当的连词或过渡句将各个要点串联起来,建立篇章里的逻辑关系,以使行文流畅。
3.表达个人情感
例4中,“which will be a visual feast for all of us”用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形式,描述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学生如果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实感,则可以有效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产生共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类积累,如在表达对某个人的看法时,可以使用“vital”“devoted”“admired”等高级词汇;在表达对物的情感时,可以使用“impressive”“educational”“refresh our mind”等单词和短语;在描述某地给人的感受时,可以使用“memorable”“gorgeous”“worth a visit”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考场作文的读者是评卷教师,但它的交际对象却不是评卷教师,如本篇作文中,新西兰网友Peter才是真正的阅信人,即交际对象。信既然是写给他的,那么增加他所需要的信息才是有效信息。因此,学生在表达情感时,设身处地为交际对象而增加的细节才是有效细节,一切偏离主题的华美辞藻都是无用堆砌。
4.强调目的或结果
2022年市统测二的作文要求“假定你是李华,你校本周五下午将举行舞动春春文艺活动,同时进行网络直播”。对于“同时进行网络直播”这个内容,学生有以下几种表达形式:
例5:Live broadcast via the Internet will be at the same time.
例6:In order to let more people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njoy it, live broadcast via the Internet will be at the same time.
例7:Live broadcast via the Internet will be at the same time, making it easy to watch from everywhere.
例6中“In order to let more people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njoy it”强调了网络直播的目的,例7中“making it easy to watch from everywhere”表明了网络直播的结果。这两种表达方式,都比例5更加生动直观。在作文中使用阐明目的的词语如“so as to”“in order to”“for the fear that”“for the purpose of”等可使句子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使用“so that”“therefore”“hence”或非谓语形式等合理延伸结果,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添加逻辑性细节的时候,学生可以使用以上四种方法,但这几种方法不一定要同时出现在同一篇作文中。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斟酌,切不可贪多强行添加,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合理有效地添加,使文章有血有肉,连贯饱满。
细节决定成败。在高考作文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力处理好细节内容。而好的细节,不仅体现在文章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中,学生的字体和整洁度也不可小觑。在2022年市统测二的作文阅卷中,也会发现一些书写优秀的作文,如图1所示。
该文行文流畅且字迹工整,给阅卷教师一种美的享受,是真正意义上的“a visual feast for all of us”。同时,它也深刻诠释了“细节成就品质”。
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反映,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厚积薄发。随着高考书面表达中读后续写题型的出现,增加和把控细节能力对考生来讲至关重要。展望未来,在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备考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增加细节能力的训练,还要寻找更多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学生提升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考场上产出形神具备的优秀习作。
◇责任编辑 邱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