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一束光,照亮前行的路

作者: 沈永龙

初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便被主人公霍尔顿满嘴的“他妈的”所困扰,内心暗想,作为世界经典名著,书中语言怎会如此粗俗不堪?读完全书,心中又颇感一阵阵的畅快淋漓,那一句句“他妈的”正是霍尔顿对成人世界的功利主义、道德堕落最直接的抗争。面对现实社会物质的衣食丰盈、精神的贫瘠空虚,年少叛逆的霍尔顿对学校校长、老师的“假模假式”“伪君子”失望透顶,他想要屹立在悬崖之巅,独自守护孩童们的纯真善良。常人眼中,他是典型的“坏学生”;于我而言,他却是善良的“好学生”。

我曾教过一个“霍尔顿式”的学生,他的名字叫白晨光(化名)。九年前,我首次承担班主任工作,对新学期工作满怀憧憬。开学第一天班会课,白晨光姗姗来迟,一身名牌牛仔套装,头发染成金黄色,耳垂打着几个耳洞,眼神透露着傲慢和不羁。我第一眼见他便对他失去好感,心想要制定钢铁般的纪律在班上杀鸡儆猴。

果不其然,开学第一个月,他就被我抓到多次迟到,有多名任课教师向我反映说他不按时交作业。我根据班规在班上当众严厉批评了他,或罚他打扫教室,或让他站着上课,他也欣然接受处分并如约执行。然而,早读依旧会姗姗来迟,依旧不按时交作业。我翻开家长通讯录,打电话联系他的妈妈来校沟通情况。他妈妈在电话里接连道歉,表示会加强教育,从那以后每天早晚他母亲都会亲自开车接送他。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白晨光总分名列班级倒数第一,且比倒数第二名低了五十多分。我恨铁不成钢,在班上大发雷霆,控诉他一人拖累了整个班级的排名。为了平息怒火,还罚他每天打扫卫生,他竟也照此执行。我再次电话联系他的妈妈,表示周末去上门家访,希望加强家校联系帮孩子提升成绩。他妈妈起初在电话里感到为难,再三犹豫后双方约定了家访时间。

周六晚上,我带着满腔不满独自前去家访,去到家中才发现白晨光并非所想象的“富二代”。他家客厅狭小、家具陈旧、装修简陋,除了一台海尔牌电冰箱,便再也找不出其他知名的昂贵电器。当着班主任和母亲的面,白晨光一直埋头保持缄默,内心似乎有天大的委屈。他妈妈承诺会严加督促,帮助其提升学习成绩,我也完成了任务,起身离开。离开他家后,他妈妈打来电话,说了一件让我感到无比震惊的事情。两年前,白晨光的父亲因为家庭矛盾离家出走,此后便与家里失去了联系,从那以后他的性格变得格外内向敏感,成绩从年级名列前茅到班级垫底。他曾向母亲谈起去泰国读书的梦想,周末还独自在家自学泰语。挂了电话,我突然对白晨光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同情和愧疚。其实他还只是一个花季少年,却在遭遇家庭变故的时候,选择默默承受这一切并独自消化。

从家访结束那天起,我决定转变观念、另辟蹊径,不再用分数高低去衡量他,也不再把他视为班级的“异端”,而是利用课后时间单独找他谈心,聊聊自己曾经的高中经历,询问他泰语学习的心得体会,告诉他到泰国留学的优惠政策。起初,他还不肯敞开心扉,但随着交流的增多,他渐渐感受到我的眼光发生了变化。他早读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少,作业也能如期完成,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从倒数第一竟然上升到班级中等,我迫不及待向他妈妈电话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高二分文理科,他选读理科离开了我的班级,我当时还感到一些如释重负。从那以后,我和白晨光联系渐少,直到高考结束,他给我写了一封十几页的信笺,内容主要是感谢班主任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时候没有放弃他,还表示要努力去实现泰国留学的梦想。我给他发了一条短信,鼓励他用刻苦学习改变命运。高考之后,听说他的分数仅够上一所专科学校,我已断定他的出国留学梦已然成了“黄粱一梦”。

去年暑假,我在街头偶遇白晨光的妈妈,她见到我格外高兴,便与我聊起了儿子的近况。白晨光在大学读书选择了梦寐以求的泰国语专业,每个暑假骑着单车坚持勤工俭学,不仅借此解决了大学学费,还提升了个人专业能力。专科毕业后,白晨光报考了泰国本科高校,现在已被泰国某知名高校录取为公费留学生。

这个消息令我瞠目结舌,竟没想到曾经视为“学渣”的问题少年现在变身成为“学霸”的先进典型。更没有想到,自己略带功利的几次谈话竟能让一个“坏学生”脱胎换骨蜕变成了一名“好学生”。其实,白晨光就像霍尔顿一样,外表叛逆、内心孤独、缺乏自信、期待信任,孩子本身并没有本质的优劣好坏,需要改变的是教师对待孩子的眼光和行为举止。

时至今日,我仍不时感到阵阵懊悔。有的孩子确实活得艰难,既要承受外部的种种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当初,我若对白晨光保持持续的关爱和守望,或许他能少走不少弯路、更快实现留学目标。现在,一个白晨光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未来教书生涯再遇见其他的白晨光,我又该如何去守望他们纯真的梦想呢?

躬耕三尺讲台,筑梦孩子未来。我愿成为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努力去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愿化作黑夜里的一束微光,在夜幕下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责任编辑 矣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