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何小蕾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提出推动了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调整。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在明确核心素养与群文阅读教学基本概念内涵的前提下,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思路和经验。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2.005
阅读教学在语文科目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阅读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语言逻辑,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效果为要求,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作用,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发展以及健康成长。
一、核心素养与群文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当前的学科教育以育人为基本取向,从语文基础科目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为基本要素。其中,文化自信以文化这一载体为基础,通过文字与文化的学习,形成较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底蕴,强调立德树人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语言运用则是语文课程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学期间,以言语词汇的积累、语句语法的运用和语感、语言逻辑的培养表现为主要内容,强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这一基本的生存与生活能力。
思维能力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由联想想象等认知表现,形成逻辑、形象、辩证以及创造性的思维,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以思维的条理性来彰显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审美创造主要彰显语文这一科目所具有的审美功能和价值,涉及学生阅读文本期间产生的审美感受,以此为基础进行审美理解和鉴赏。学生在经由语文学习后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在学习中初步感受语言文字展现的魅力,同时也能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
(二)群文阅读教学
相较于以往传统以单篇文本为主的阅读教学方式,群文阅读方法在形式以及对语文知识的结构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群文阅读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以建立议题的方式,围绕议题选择多篇文章,共同进行学习探究,最终以对相关文章的深入探究和文本意义的建构分析,形成对议题本身的一致理解。
群文阅读教学能够以议题的形式,助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更为系统的认知结构,在汇总提炼多篇文章内涵以及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逐渐开阔,原本以个体学习为主的形式逐渐转向集体建构。这种教学形式既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能够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力量,因而相较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其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特点。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为更好地实现对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理解与分析,助力优化改善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为例,主要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群文阅读教学理念与框架结构更新
结合新《课标》中对核心素养培养的定义和要求,在小学阶段语文科目教学期间,要求从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入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和目标,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核心素养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与准备阶段,以教学理念与教学框架结构的更新调整,为后续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明确的方向指导和规范。
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强调基于教学期间的目标、内容、过程以及评价等基本要素,彰显核心素养与学生本位的思想观念。
1.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求强调凸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导向。将小学语文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探索能够实现具体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法与思路。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求强调基于群文阅读教学要求的特点,选择相互之间以语文知识和认知结构为共性或联系的学习内容,体现语文知识的整合性。
3.进入实际的教学环节,整个过程应凸显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特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形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教学评价则要求立足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规律,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成长,保障评价的真实性。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框架结构更新方面,基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与特点,在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内容的前提下,选择更能够体现开放性的群文阅读议题,以多文本和结构化为选择阅读素材的原则和标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通过对学生学习期间行为表现与学习态度的科学分析,验证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效果。
(二)优化目标与议题内容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从语文科目课程内容的角度,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最主要的就是确定好阅读教学的目标以及议题内容。阅读教学的目标设置,应与教材中不同单元的语文要素紧密结合,让教学目标成为有限的课堂教育时间中,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效果的有效助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本文选择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案例中,第二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理”为主旨,围绕革命教育这一主题进行育人教学,且该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基于此,教师应能够基于选择的文章和教材主题,强调点面结合这一描写手法的教学和应用,以写作手法为契机,引导学生加深对革命教育文化的深入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在群文阅读议题的设置与选择上,要求在明确小学阶段语文科目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群体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语文科目课程本身能够呈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议题的选择可以从教材现有的人文主题以及语文要素入手,通过对主题与要素的分解和细化提取其中蕴含的核心知识。
其间,应以深入研读新《课标》为前提,同时配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并结合具体班级的学情来对核心知识进行提炼和细化。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明确其中大多以人文主题为主,语言要素则以凸显主题为目的,为彰显和抒发情感服务,旨在借助多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手法,深入体会文章中描写故事背景的人物情感以及深层次价值内涵。
在学情分析期间,则强调议题的制定,应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教学期间选择的阅读议题,应符合学生所在的认知发展水平,议题本身也需要强调开放性、可讨论性的特点,能够以新奇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围绕具有矛盾和冲突的困惑内容进行思考,以情感上的共鸣帮助加深学生对议题及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其尚未形成对人际关系的正确认知,经常存在打闹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议题的选择上,可以围绕绘本故事,以“大家在一起”为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其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也具备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但在词汇语句的表达技巧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方面的特点,以“如何表达感情”为议题,结合教材中对文章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情感表达方式,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
(三)立足教材调整文本组织
教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工作,应提高对教材文本内容的重视程度,以教材为核心,对文本组织进行优化调整。文本组织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要求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依据确定的议题来选择和组织源于教材中的多文本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编排,与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要求趋相一致,单篇课文后的阅读链接和读书吧中的整本书阅读推荐,均可以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助力。在确定好需要调整融合的文本内容后,可以考虑议题式和链接式两种组文策略。
议题式组织文本,是围绕议题将不同文本以结构化的方式组织起来,从文章作家、体裁、表达思想、人文主题等角度设置议题内容,进而将与议题相关的文本组织起来,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其共同点,从而加深对学习与理解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如何通过描写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为议题,结合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以第八单元中《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为主,也可以搭配课外一些鲁迅先生所著文章中有关议题的内容进行整合。
链接式组织文本则要求教师能够找出主要文本与其他相似文本中的关联点,以关联点为基础进行语文知识与方法内容的不断延伸,再将所有涉及的文本进行筛选与组合。文本中的关键词、主题、任务、事件等均可以作为文本之间的关联点。这种组文方式更为灵活,涉及的文本内容也更为丰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任务导向助力集体探究实践
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素养与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本位为教学工作开展前提,要求事先依据议题和文本组织内容,确定更清晰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集体探究的形式,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与能力。基于此,以“如何通过描写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为议题,明确梳理以任务导向助力学生的集体探究实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主要经历以下环节:
1.课前导入阶段。结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在与学生交谈中,回顾以往所学知识,并引导梳理第八单元课文篇目以及单元的语文要素。期间,教师可以教材中《我的战友邱少云》《竹节人》、文言文二则中的《伯牙鼓琴》和《书戴崇画牛》为引,体会不同作者描写人物以及生活经历的表现手法,进而引出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描写,进行以人物为主题的群文阅读。
2.课堂教学环节。以设置相同写作对象的群文阅读为例,从不同作家笔下的人物描写文章角度出发,带领学生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文章,寻找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期间,预设学生回答,人物描写对象均为当时背景下作者较为亲近的人,通过回忆表达对文章所述任务的怀念之情。不同点体现在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类型有所差异,《我的战友邱少云》在战争的背景中,表达对战友邱少云的尊敬和怀念;《少年闰土》带着鲁迅对以往少年人成长后变化的感慨和追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则借助回忆,赞扬鲁迅身上的优秀品质,表达对鲁迅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在总结以上回答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从写作对象、写作目的、描写方法、表达技巧等方面,思考如何得出这一结论?在学生经过充分讨论交流后,以第八单元的《有你,真好》写作主题为依据,引导学生结合议题梳理学习到的人物描写方法或写作技巧。
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在明确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基础上,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和思考。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需要,对相应内容进行合理开发。
教学期间,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式方法,在学生进行单篇课文阅读时,充分发挥单篇阅读教学的精读法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阅读和讨论交流。其中,对教学问题的设置,应强调基于所有文章的统摄性和开放性,并能够便于学生以表格等方式,对多文本中的语文知识信息进行梳理和对比。学生进入集体交流阶段,应建立在创设的浸润式课堂环境氛围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求,彰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学会倾听,相互尊重。
(五)完善阅读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在课后评价阶段,基于核心素养的导向与要求,对群文阅读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的健全完善,应以学习任务为依据,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作用。从这一方面来看,应能够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设计阶段,为学生创设“为文配图”“为图撰文”等具有表现性特点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相关语文知识的理解。
基于小学语文科目的学习要求,评价内容应主要围绕语文科学的阅读、梳理、探究、鉴赏等基本任务和要素进行规划,并结合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评价任务以更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嵌入到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彰显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与价值。
例如,可以设置群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内容如下:1.相较于传统单篇阅读,是否更喜欢群文阅读课堂。2.群文阅读课堂中,学生是否拥有更多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3.群文阅读的教学形式是否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4.群文阅读是否让学生对学习任务和问题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结合以上评价内容的设置,让学生依据自身在教学中的体会进行反馈,能够为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调整,提供更有效的参考和助力。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引和导向的作用,能够形成对教学目标的引导和规范。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工作,要求事先结合学情分析情况,对教学方案设计进行优化调整,设立更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立足教材,搭配更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进而取得更理想的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亚太教育》2024年第2期。
[2] 马福兴《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标准化教学》,《嘉应文学》2024年第1期。
[3] 李荣霞《核心素养标准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标准化教学策略探究》,《中国标准化》2023年第2期。
(何小蕾,1993年生,女,江苏南京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