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方法研究

作者: 杨群群 李董楠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想要实现突破,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养的目标,就要积极做好跨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文章以小学语文课堂为对象,对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方法予以讨论,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效果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跨学科 兴趣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2.025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新性教学方法,该方法通过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让知识以更具表现性、趣味性的方式呈现,以此做到在降低知识学习难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语文教育角度来看,跨学科教学不仅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元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意义

(一)知识拓展方面

1.加深知识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认知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对于课文中描写的优美景色理解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倘若能够与美术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借助画作、照片甚至是视频的方式进行景色欣赏,那么他们就可以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再让联系美术资料进行课文内容赏析,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景色描写的感知效果就会显著提升。

2.拓宽知识视野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和经验。例如,在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与科学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让学生以课文为契机,提升他们对超声波、雷达等科学知识的理解。在进行《将相和》课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与历史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并通过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综合素养方面

1.增强合作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为了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很多知识都是以学习任务、学习项目的方式呈现的。学生想要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要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他们还能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在与同伴的合作中感受到团队、集体的作用,这对于学生团队精神、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帮助。

2.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跨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学生思维方式的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一方面,在跨学科学习模式下,知识以多元化方式呈现,学科之间紧密联系,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和锻炼。另一方面,在跨学科模式下,学生也能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知识,这也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让学生从不到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个性发展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

跨学科整合教学模式作为以多学科融合为基础的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学科学习模式,让语文知识有更多的呈现和表达方式,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汉字时,教师可以融入美术学科,让学生以想象文字的角度了解文字历史,感受汉字的魅力。在进行古诗词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与音乐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音律美,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

2.满足个性需求

每一个学生的心智发育水平都有所不同,他们喜欢和擅长的学科也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以跨学科整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自己喜欢、擅长的学科辅助下学习语文知识,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1.明确教学目标

跨学科整合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想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教学辅助作用,就必须要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按照教学目标规范、科学地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例如,在进行《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想要提升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奇美俊秀的感知,就要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运用照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对黄山奇石进行观察。

2.可衡量性目标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需要具有可衡量性,从而判断跨学科整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设计语文与音乐跨学科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音乐节奏、语言节奏的把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予以衡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后续的教学活动。

(二)学科关联原则

1.学科地位平等

学科地位平等是跨学科整合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语文学科是主要学科,但教师要认识到所跨学科在知识重要性、学科地位上与语文学科是平等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将这种观点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白知识平等、知识无价。

2.有机结合内容

在跨学科整合教学中,教师想要保证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做好语文学科与所跨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确保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所跨学科对语文知识的合理和规范呈现,以此完善跨学科教学的呈现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与科学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自然而然地引入蒲公英借助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等例子,让学生可以理解课文中的内容,促进他们知识水平的进步。

(三)学生主体原则

1.兴趣为先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兴趣为先的原则,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只有让跨学科学习活动符合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和应用跨学科教学时,要先了解学生的兴趣,并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素材、知识呈现方式的选择。

2.能力为主

跨学科整合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其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做好能力为主原则的落实。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水平,教师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训练,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跨学科学习任务的难度,选择学生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以此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跨学科学习任务。

3.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原则,其在跨学科整合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指导地位。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所跨学科及教学方式时,要关注到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因为只有让学生将知识转变为技能,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在进行“演讲稿”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在设计音乐跨学科教学时,还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演讲技巧的同时,也能够用演讲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方法

(一)设计综合跨学科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综合性跨学科活动作为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跨学科活动。例如,在学习教材中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课文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生物知识、地理知识,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出发了解自然环境的意识;在学习历史人物类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融合政治知识、历史知识,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过程的了解。综合性的跨学科活动,能够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内容,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形成。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历史角度和政治角度出发,带领学生走进这段历史。从历史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使学生对圆明园的历史变迁形成更直观的感受和了解。从政治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圆明园从鼎盛到毁灭整个过程的背后政治原因,这其中包含清晚期的政治腐败、外国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等原因,从历史角度和政治角度,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能够形成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我是皇帝,我会如何保护圆明园”为讨论话题,引入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总之,在本节课中,组织综合性跨学科活动,能够带领学生深入的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真实原因,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和政治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开展跨学科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跨学科体验活动是一项具有创意性的教学方式,它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展现出跨学科活动的趣味性、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学习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荷花》这篇课文时,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优美的词语,以及文本词语中展现出的荷花纯洁、优雅的特征。为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荷花在本文中的含义,教师可以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比如:“文中的荷花象征着什么”“荷花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手工制作、绘画等实践活动,以荷花为主题,学生根据对荷花的理解,使用手中的画笔和材料创作独具特色的荷花作品。课后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调查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的方式,了解荷花的生态价值,将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相融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到荷花在净化水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推行跨学科主题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推行跨学科主题阅读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以外的知识,拓展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跨学科阅读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在语文教材中,选择一些包含其他学科内容的阅读材料,在跨学科主题下,带领学生分析相同主题下不同学科的内容,在了解主题的前提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并形成跨学科思维。例如,在学习《琥珀》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本节内容与地理学科相融合,引入地理知识中琥珀形成的地质内容,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另外,本节内容还可以与生物学知识相连,引入生物演化阅读材料,为学生解读被琥珀封存的小动物,其可以作为古生物研究的重要证据,这样的阅读材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琥珀的多样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化学阅读材料,通过化学知识了解琥珀的成分和性质,认识到琥珀作为一种有机宝石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推行跨学科主题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学科下对同一知识的不同解读,以此深入全面地了解琥珀,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组织跨学科写作活动,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

创意写作作为跨学科整合的亮点内容,可以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使学生写作出独具特色的文章。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知识,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这样的写作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精选写作素材,实现跨学科融合目标,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先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内容,通过作者文字的描述,感受小兴安岭的魅力。学习本节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写作任务,尝试从地理学科、生物学科角度出发,结合本节内容,写作一篇以“保护小兴安岭”为主题的作文。从地理角度出发,学生要围绕小兴安岭的生态价值进行写作,其中包括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内容。如小兴安岭位居我国的东北地区,那里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样的写作角度和内容,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描写自然景观的技巧。从生物角度切入,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进行写作,如珍稀动植物保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小兴安岭有着丰富的珍稀树种和稀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建了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这样的写作角度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基于此,跨学科整合背景下的写作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培养学生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总而言之,做好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方法研究,不仅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还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进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学习能力、认知兴趣的分析,找到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跨学科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主动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完成语文及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以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金艳《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的实践探索》,《语文世界》2024年第31期。

[2] 王立萍《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探究》,《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10期。

[3] 闵鹏飞《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育人特色、教育意蕴与实践进路》,《教育与装备研究》202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