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策略探究

作者: 张宜学

摘 要: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策略,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包括利用阅读精彩段落加强习作训练、利用阅读空白结尾加强习作训练、利用阅读单一角度加强习作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领悟写作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训练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2.026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直接的关系。阅读与写作同样是社会现象与生活实践的缩影,不同的是进行阅读学习时,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利用文字展现社会现象的美感;而进行写作学习时,学生需要自己动脑利用文字表达其思维下的社会现象。因此,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习作训练,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写作训练,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利用阅读精彩段落加强习作训练

(一)分析精彩段落,引导仿写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具有鲜明写作风格与修辞手法的阅读段落。这些精彩的段落不仅是学生欣赏的对象,更是引导他们进行习作训练的好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段落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其精妙之处,并以此为范例进行仿写。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文中对桂林山水的美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特点,如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的形容词运用等,然后引导学生仿照这种风格,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风景。通过仿写,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还能在模仿中逐渐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挖掘段落亮点,鼓励创新

除了引导学生仿写精彩段落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挖掘段落中的亮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原文的风格,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想象,使仿写作品更具个性化和创意性。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文中对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气进行了生动描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诸葛亮,会如何应对同样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思考融入仿写中,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组织仿写比赛,激发热情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组织仿写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设定不同的主题和要求,如仿写古诗、仿写散文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奖项和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通过仿写比赛,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还能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利用阅读空白结尾加强习作训练

(一)延伸故事情节,激发想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的故事情节都留有空白或悬念,这为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结尾,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故事情节进行延伸和发展。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文中以小女孩的死亡作为结尾,留下了无尽的悲伤和遗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女孩没有死,她的命运会如何发展?然后让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思考融入续写中,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同情心。

(二)改写故事结局,培养批判性思维

除了延伸故事情节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改写故事结局,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改写故事结局并不是简单地改变故事的结尾,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故事的发展进行重新构思和评价。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时,文中以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蠢作为结尾,具有讽刺和警示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老虎识破了狐狸的诡计,故事会如何发展?然后让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思考融入改写中,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故事创作比赛,激发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可以组织故事创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比赛中可以设定不同的主题和要求,如创作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奖项和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通过故事创作比赛,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还能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利用阅读单一角度加强习作训练

(一)分析古诗文体,引导改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存在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改写。改写并不是简单地翻译古诗的意思,而是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重新表达其意境和情感。例如,在学习《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文体特点和意境表达,然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这首诗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挖掘古诗内涵,引导创作

除了改写古诗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挖掘古诗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创作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古诗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而是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例如,在学习《春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诗人,会如何描绘春天的景象?然后让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创作中,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组织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创作热情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可以组织古诗创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比赛中可以设定不同的主题和要求,如创作描写自然风景的古诗、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奖项和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通过古诗创作比赛,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还能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精选词句教学,引导品味语言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味其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例如,在学习《荷花》时,文中对荷花的形态和色彩进行了生动描绘:“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这些描写荷花的词句,然后引导他们分析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如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的形容词运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在品味语言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教学,引导运用语言

除了精选词句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情境教学是一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名导游,如何向游客介绍西沙群岛。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组织语言运用比赛,激发表达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可以组织语言运用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可以设定不同的主题和要求,如描述一幅图画、讲述一个故事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奖项和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通过语言运用比赛,学生们能够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在阅读教学中领悟写作方法

(一)分析文章结构,引导掌握布局

文章的结构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布局能够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结构、并列结构等,并让他们掌握这些结构在写作中的运用方法。例如,在学习《赵州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结构特点来布局自己的作文。

(二)挖掘写作技巧,引导灵活运用

除了分析文章结构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并让他们掌握这些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方法。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多个方面,它们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让他们尝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三)组织写作技法比赛,激发探索兴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写作技法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比赛中可以设定不同的主题和要求,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写一篇作文、运用某种表达方式写一篇作文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奖项和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和动力。通过写作技法比赛,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还能在竞争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写作技巧,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提升写作素养。

(四)结合阅读教学,强化写作实践

1.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巧妙地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后立即进行写作练习,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灵活应用到实际写作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写作练习。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他们感受到这些技巧在塑造景物形象、营造氛围方面的独特魅力。随后,教师可以布置仿写任务,要求学生仿写一篇介绍自己熟悉景点的文章,鼓励他们大胆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力求使自己的作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多样化的写作形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写作形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写作需求和兴趣偏好。这些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日记、书信、看图写话、故事续写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书信的形式给雨来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的敬佩之情。这样的写作形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写信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思考雨来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看图写话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展开想象,并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3.实际应用的写作任务

除了课堂内的写作练习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写作水平。这些任务可以包括参与校报、班刊的编辑工作,为学校的某项活动撰写宣传稿等。通过参与这些实际应用的写作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应用到实践中,还能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注重写作反馈与修改

1.及时反馈,指导修改

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他们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这样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提高他们的写作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面批、小组互批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修改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我修改能力。

2.建立写作档案,记录成长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写作进步,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建立写作档案,记录他们每次写作的情况和成绩。这样的档案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写作成长轨迹,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动力。

3.展示优秀作品,分享经验

教师可以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心得。这样的展示不仅能够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写作,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姚婷婷《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实效性探究》,《作文成功之路》2020年第4期。

[2] 蔡凌芳《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策略研究》,《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13期。

[3] 高月梅《小学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作文成功之路》2023年第14期。

(张宜学,1971年生,男,大学本科,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阅读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