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如何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 沈道红摘 要: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掌握写作的技巧,有助于提升习作能力。本文提出通过构建高质量读写环境、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读写情境、指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读写、加强学生阅读写作方面的练习、布置以读写为主的课后作业、课后进行反思与回顾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能力 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2.031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在教学中,许多学生面临无话可说、表达生硬、结构混乱等问题。而阅读作为知识输入的重要方式,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通过阅读丰富的文本,学生可以获取灵感、积累素材、学习表达方式和逻辑架构,从而提高习作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去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更多的阅读指导方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营造高质量的读写环境
在小学阶段,高质量的阅读环境宛如肥沃的土壤,能让学生专心沉浸于文本欣赏,从中汲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养分。而良好的读写环境更是学生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基石,为了促使学生主动投身于课文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持续领悟文本书写的妙法与技巧,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出发点,在课堂上精准且适时地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读写环境。
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刷子李》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为学生构建优质的读写环境,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热情。首先,巧妙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本篇课文为什么要叫‘刷子李’?其中有什么特殊含义?”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问题主动走进文本,为后续的阅读和思考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如同在学生面前开启了一扇神秘之门,吸引他们去探索门后的精彩内容。其次,引导深度阅读,挖掘文本内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全篇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在此过程中,为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阅读任务——寻找“作者具体是如何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这一问题的答案。这种任务驱动式的阅读方式,能促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专注,他们会像寻宝者一样,在文本中仔细搜寻线索,从而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例如,作者通过对刷子李刷墙时的动作、刷墙后的效果以及旁人的反应等多方面的描写来突出其技艺高超。最后,强化读写结合,提升认识深度。从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上增设“阅读心得分享”环节。在学生完整阅读完课文后,要求他们将自己对刷子李的印象书写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书写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而分享环节则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使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升对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同时也能学习他人在写作中的优点,为自己的习作积累经验。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活动,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高质量的读写环境得以有效构建。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读写情境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提高其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仍以《刷子李》一课的教学为例,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有方向,在课初,教师利用构筑问题情境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阅读课文,“刷子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在整篇课文当中,“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具体表现在哪些细节当中?课文中哪些语句或关键词可以体现?在验证师傅的绝活时,徒弟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形成解疑的好奇心,进而积极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另一方面,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入手,教师继续在课堂上创设“口头描述我能行”的口语交互情境。在情境中,学生需要利用课堂学习和掌握的人物刻画方法对班级内某位学生进行细致的描述,而其他的学生则需要根据描述来准确找出被描述的学生。也可通过比较同学之间的描述,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掌握抓住描写人物细节的方法,为接下来的习作做好铺垫。
三、指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读写
通过合作阅读和合作写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合作阅读可以让学生们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合作写作可以让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刷子李》一课的教学为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阅读任务。例如,可以按照课文的段落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段的阅读。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专注于自己的阅读任务,同时也能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完各自的任务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的焦点可以包括课文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课文。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可以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对主题思想的感悟等。通过汇报交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小组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
四、加强学生阅读写作练习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拓宽视野,能够为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在写作中锻炼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强化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中提高阅读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基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字词积累、语法运用、句式变换等方面的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刷子李》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加强读写练习。一方面,从提升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入手,在课堂上增设“品味课文,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方法”的阅读环节,着重要求学生阅读整篇课文,在品味课文、感受课文独特语言韵味的同时,对课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学习,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好铺垫。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深度分析和研究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试着利用前面阅读环节所学习和掌握的人物刻画方法,多角度、鲜明且生动地刻画人物,使更多的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比如,以“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为主题,鼓励和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学会观察人物,为习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和经验。
五、布置以读写为主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深度阅读和写作练习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此外,还能让学生通过本次作业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以《刷子李》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从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入手,设计如下作业。
1.读一读:再次阅读整篇课文,试着归纳和总结作者具体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2.找一找:找出课文中属于细节描写的句子,然后将这些句子誊写到笔记本上,并重点体会这些句子在整篇课文当中的妙用。
3.比一比:寻找课文中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对比的句子,利用课下时间再次对这些句子进行对比阅读和赏析,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写一写: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人,然后利用本节课所学习和掌握的方法来进行细节上的描写,需要写出主要的特点。
5.总一总:总结和分享自己课堂的收获,并把自己想对刷子李说的话用文字的方式写下来。
此类课后作业不仅改变了以往固有的作业模式,实现了作业设计的推陈出新,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还赋予了课后作业更多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六、课后进行反思与回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后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与回顾,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尽早进行查漏和补缺。同时,从学生层面来看,定期的课后反思与回顾能够帮助其巩固所学、查漏补缺;从教师层面来看,能够优化教学效果,减少教学问题的出现。
以《刷子李》一课的教学为例,一方面,教师巧妙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时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将过程用视频直观地展现出来。以便在课下可以随时发现学生阅读教材文本过程中的问题。如一些学生对于课文中利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的理解是较为片面的,难以从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句子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发现对比阅读对烘托人物形象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因此,也就无法灵活地将对比这种写作手法应用于习作当中。此时,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对课文阅读和赏析的同时,多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使习作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评价工作。在此期间,不仅要求学生利用自我评价的方式对自己的阅读和习作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还需要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点评,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重新审视和认识自我。同时,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是要在给予学生较为中肯的评价的基础上,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式评价。
七、利用教材内容挖掘素材
习作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写作手法和文章结构的方法。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写作也能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因此,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观察作者的写作手法,如语言表达、修辞技巧、篇章结构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尝试模仿这些手法,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解析,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表达主题和情感,让学生理解写作手法的运用对于文章表达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从而加深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如何运用逻辑关系词、因果关系等语言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以《刷子李》一课的教学为例,文中对刷子李的外貌和穿着有独特的描写:“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一描写直接将刷子李与众不同的工作特点展现出来。一身黑的穿着设定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更成为后文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这种外貌穿着描写让刷子李的形象在读者脑海中初步建立,同时也为人物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学生在习作中可以学习《刷子李》中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在描写人物时,不仅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周围人的反应、心理来从侧面突出人物特点。例如,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的过程中,起初看到师傅的技艺高超,心中满是佩服。然而,当他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时,情节急转直下。这种转折让读者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以为刷子李的完美形象要被打破。这一情节的设置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可读性。学生在习作时要避免平铺直叙,让情节有起伏。学生可以学习《刷子李》中情节的转折技巧。在写故事时,设置一些意外和反转。比如写一个帮助老人的故事,本来以为老人会感激,结果老人却误会了主人公,后来又通过一系列事情解除误会,这样的情节设计会使故事更加精彩。通过对《刷子李》写作手法和文章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优秀文本对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巨大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此类文本,从中汲取营养,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逐步提升习作水平,让学生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写越精彩。
总的来说,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深刻践行了新《课标》,迎合了课程教学的要求,也为教师在语文课上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进行习作提供了支持,有效改变了以往语文课程重教学而轻学生能力培养的局面,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学的推陈出新。对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而言,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再到作业的设计和运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圆满的知识闭环,也帮助学生有效减少了读写练习的畏难情绪。对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出发,积极探索更多可以指导语文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方法,以此来达到学练统一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中获得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龙旭、靳朝阳、王力《统编教材视域下“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实践》,《教育科学论坛》2023年第32期。
[2] 陈咪咪《聚焦读写结合助力小初衔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江西教育》2023年第38期。
[3] 张冬梅《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天津教育》2023年第24期。
(沈道红,1982年生,女,汉族,陕西安康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材与同步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