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化教学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作者: 孙玲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人们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这就对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能力的重要时段,也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重要启蒙时期,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古诗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古诗学习热情,就需要借助结构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古诗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 小学古诗 应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2.034
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对于小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小学古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当前小学古诗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水平仍旧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为更好帮助小学生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和水平,则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质,将结构化教学运用在小学古诗教学中,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营造出良好的古诗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帮助小学生降低古诗学习难度,提升其学习质量和效率,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素养水平的提升。
一、结构化教学的概念
结构化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视觉学习优势为依据,将整个教学体系进行有组织、有逻辑的设计。在教学环境方面,合理划分不同功能的区域,像授课区、讨论区、实践区等,每个区域有明确的标识和界限,使学生清楚不同空间的用途。对于学习材料,把复杂的学习任务拆解成一系列小步骤,并利用图片、符号、文字等视觉元素按顺序呈现,形成明确的学习路径,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流程。通过制定规律的日程安排,让学生提前知晓学习活动内容和先后顺序,降低因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促进他们在学业、社交和心理等多方面发展。
二、结构化教学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古诗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优化
与现代汉语不同,古诗往往是语言精练、结构复杂的表达形式,同时,大多数古诗均为成人所写,所表现的思想价值和生活理念与学生具有一定距离,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古诗的难度,为此,在此背景下,部分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为降低学生的古诗学习难度,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关注古诗的朗读和背诵,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这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学习古诗,但也大大降低了小学古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不利于学生古诗学习习惯的形成。此外,在开展小学古诗教学时,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一些教师仍旧沿用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听讲以及跟读为辅,而缺乏课堂互动交流,也没有为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提供必要的空间,这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降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
2.古诗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在古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结合教学参考书,来开展古诗教学,而一些学生也会购买相应的参考书,利用参考书中的大意和情感解读来开展课前预习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但也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对于教师而言,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参考书,照本宣科地进行古诗字面的直译,而没有将自我思考和自身解读融入课堂教学,这既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还容易影响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参考书的过度使用,不仅影响了其独立思考、自觉思考意识能力的培养,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都会出现“演讲式”教学,在古诗教学中,常常肢解语句,将重点放在对某个字词或是生僻字的解读上,这就容易破坏学生对古诗整体的感受,致使许多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更为关注字词、生僻字以及背诵,而难以理解古诗意境。多媒体课件运用的随意性和泛滥也对古诗教学具有较大影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视力的保护,还容易导致学生过度依赖多媒体学习,分散了学生对古诗学习的注意力。而且,部分课件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容易误导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方向,破坏了古诗的文化韵味和艺术美感。
(二)结构化教学对于小学古诗教学的意义
结构教学作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对于小学古诗的课程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针对以上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降低小学生语文古诗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热情,就需要借助新兴的教学手段,通过将结构化教学运用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不仅能有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串联的方式构建出新的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转变学生学习古诗的方式,让学生从碎片化理解转为整体感知。在结构化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古诗体系的整体把握,深入体会诗歌意境,能够避免只关注字词而忽略内涵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结构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结构化教学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一)更新教学观念,正确看待结构化的教学应用
一方面,在结构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中,由于结构化教学对于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更为关注,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任务,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念,并提高对于结构化教学手段的重视程度,意识到结构化教学对于优化小学古诗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出完善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此来提升小学古诗教学水平。
例如,在开展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的古诗教学时,考虑到该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李白的诗句,对李白有了大概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二年级下册所学的《望庐山瀑布》导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结合对《望庐山瀑布》的了解,来深入探讨《望天门山》中的意象、表达手法以及思想感情,并列举二者之间的不同,进而帮助学生降低古诗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小学教材的知识点和单元设计都具有关联性,为此,教师设置教学目标时,除了对古诗教材进行简单朗读和背诵,还应遵循教材内容的客观规律,坚持有序性原则,来丰富小学古诗课堂教学形式。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提前做好单元备课,了解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以先后顺序、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设计教学内容活动,根据新《课标》合理安排教学目标的梯度。在知识层面,从字词理解到诗句翻译再到整体意境把握逐步推进;在技能方面,从朗读技巧到背诵能力再到诗歌鉴赏能力有序提升;在情感培养上,从感受诗歌趣味性到体会诗人情感再到领悟文化内涵依次深化。此外,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连贯性,使新的教学内容与之前所学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三首古诗《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为例,从单元导读环节中可以了解到该单元主要是以“革命理想”为主,而古诗三首作为单元的开篇,教师则可以围绕“革命与理想”这一主题,在课堂导读环节询问学生的理想,再引入三首古诗,将其有序讲解和串联,让学生了解到诗人以马、石头以及竹子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来体现诗人的远大抱负、高洁理想以及高尚情操,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并形成新的结构化古诗教学体系。
(二)优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古诗知识架构
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参考书对古诗课堂教学的影响,注重参考书运用的合理性,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参考书,鼓励学生提前进行自主思考,遇到不懂的地方再借鉴参考书,让学生回归教材本身,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其古诗认知能力。如,诗人风骨的形成离不开诗人的生存时代、生长环境、生活经历,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也大多是诗人在一定情境下的所思所想,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古诗思想和表现手法,在教学导读环节中,教师可以将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诗歌题材风格等要素引入课堂教学中,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引导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和立场去理解古诗,在此期间,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参考书,了解不同资料中关于诗人的背景介绍,以及古诗中蕴藏的生僻字释义和历史故事等。既能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效率,将参考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又能以鲜活的诗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境,提高学习效率。
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学生通过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能够了解到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生疾苦等人生百态,其诗词反映的也大多是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在此基础上,开展该诗的教学,则能更为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杜甫在了解到叛军平乱成功捷报后,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并且能很好地反映出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也能为学生后续学习杜甫的诗句奠定基础。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优化过程中,还应对古诗进行合理的增加和删除。结构化教学中常常会将多首古诗放在一起开展教学,尽管这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结构,但也容易遗漏一些重点,这就需要重视古诗选材的合理性,对于古诗教材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应及时删除,保留必要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手法,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如:正确、流利背诵是古诗学习的基本要求,许多教师则是引导学生重复诵读古诗来帮助学生背诵古诗,当前,应转变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在诵读古诗中,重视学生古诗诵读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通过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结合韵脚来停顿,从而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调魅力。
最后,对于丰富小学古诗教学内容而言,还应注重教学内容意境美的呈现。古诗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学色彩和文化美感,教师应借助这一特质,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不断挖掘古诗中蕴藏的生动、形象的意境元素,并结合教材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引导学生结合古诗中的意境充分散发想象力,在深度思考中品味和鉴赏古诗。如: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其主题都是描写和赞美春天的美景,教师可以将两首古诗结合在一起,来突出“春天”这一主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咏柳》中“碧玉”“绿丝绦”“细叶”以及《春日》中的“水滨”“光景”“东风”“万紫千红”等意境要素,来展现春天的景致,让学生从春风这一景物的描写中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进一步感悟古诗和春天的美。
(三)丰富教学设计,营造生动有趣课堂教学氛围
一方面,情境教学作为古诗结构化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既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也能帮助学生创建知识结构空间,培养其思维发散能力和想象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来开展小学古诗的结构化教学。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牧童》为例,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牧童恬静和闲适的生活场景,可以通过播放悠扬飘缈的笛声,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自身的经历,想象自己是牧童,穿着蓑衣躺在辽阔的草地上看月亮,并提问学生在经历这一场景时自己的所思所想,是与牧童的一样还是不同?以此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体会牧童休闲快乐的生活以及诗句的内涵和情感;
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作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重要举措,教师也应注重多媒体教学运用的合理性,以此来强化结构化教学在古诗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运用多媒体设备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需求,关注多媒体设备运用的时间和频率,避免影响学生视力和致使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应把控多媒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参与度,避免因为多媒体教学过多吸引学生注意力,而破坏古诗教学的结构性。以《望洞庭》一文为例,古诗中所描写的洞庭湖和学生实际生活具有一定距离和跨度,这就导致学生难以真切领会到诗人对洞庭湖优美景色的赞美之情,为此,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将诗文中提到的关于洞庭湖的“湖光”“潭面”以及“山水”等要素,与提前准备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进行结合展示,许多学生从未看过铜镜或是见到过这种生活景象,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来为学生展现真实、生动的洞庭湖景色,以此借助各要素来帮助学生体会诗文意境,强化学生认知水平。
总而言之,古诗作为中文独有的文体形式,具有语言精练有韵味、构思精巧又丰富等特点,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重要启蒙阶段,也是激发学生古诗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古诗学习习惯和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为引导学生开展古诗学习,要结合当前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将结构化教学融入古诗课堂中,深入挖掘古诗文中蕴含的文学内容,并创新教学形式,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热情,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构建古诗知识结构体系,降低学生的古诗学习难度,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小惠《以有效设问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小学中高年级古诗教学为例》,《小学教学研究》2023年第33期。
[2] 王正义《审美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教学策略》,《天津教育》2023年第32期。
[3] 洪娟《巧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成效》,《华人时刊(校长)》2023年第10期。
[4] 汤胜男《美育视角下小学古诗层次分析及教学渗透策略研究》,《汉字文化》2023年第19期。
[5] 陈姬《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古诗教学课堂重构——以〈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组诗教学为例》,《新教师》2023年第9期。
(孙玲,1985年生,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大学本科,小学语文教师,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