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微课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沈军斓摘 要:微课是一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简短视频,用以介绍知识要点的教育方式。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有助于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设置微课视频时,需认真研究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和多样化需求,有效设计微课视频中的内容,从而配合其他的教育模式,展开高效的教育工作。借助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加高效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这些数字化资源还能够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以此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微课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2.049
在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合理借助相关工具来提升教学水平。微课就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在利用微课视频辅助高中语文学科教育工作时,还需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从而拓展教育资源,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制作系列微课视频,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去学习相关内容。借助微课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认真研究微课视频中的知识,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一、高中语文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1.有助于丰富语文学科的教育资源
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可以丰富语文学科的教育资源。在传统的高中语文学科教育当中,教师的教学资源大多为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及一些课外辅导书中的内容。而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整合互联网当中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储备,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通过丰富教育资源,也能够体现出语文学科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更具积极性。
2.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很多学生在思考问题和理解知识时会遇到阻碍,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提高学习的效率。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们的需要,录制针对性的微课视频,从而以情景展现、动画模拟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尤其是针对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内容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们去深度学习语文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
3.可以方便教师展开教育工作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学科教育当中,教师在课堂上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在板书方面,而且,语言文字只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表现方式,仅仅以口头讲述的方法传输语文知识容易给学生带来疲乏感。借助微课视频能够让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更加便捷化和多样化,它也能够节省教师的课上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课上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相关设备展示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更好地学习和巩固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存在的不足
1.课堂上的教育主题并不鲜明
微课视频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其在课堂中的引入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微课教育模式时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未能制定鲜明的教育主题,这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经常犯的错误。在引入微课教育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时,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的特点,设置鲜明的主题。如果主题不明确,或者相关微课视频和主题的关联性不强,容易导致课堂节奏混乱,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2.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并未养成
很多学生对于课前预习环节抱有抵触情绪,教师在引入微课教学手段时,需要在课前预习环节帮助学生学习微课资源,理解文本内容。但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未能在课前预习环节发布合适的任务,上传合适的微课资源,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足,这也会导致微课资源的作用有限,学生也难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和思考去学习知识。未能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低下,且学生彼此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也不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3.教学情境缺乏生动性
微课视频的资源呈现方式极具形象和生动性,它能够整合多样化的资源内容,展示相关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场景。但很多教师在高中语文学科教育中设计微课视频时,没有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对文本知识进行再现,而只是简单介绍了文本内容,将教材中的知识搬到视频当中。这种教育方式很难达到创新教学手段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微课教育模式的作用也无法凸显。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水平,还需学习如何借助微课视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兴趣。
4.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足
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学科教育时,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没有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不善于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发布学习任务,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展开自主探究过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也是思维发散和累积学习经验的过程。如果教师未能调整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角色。只是以照本宣科式的方法引入微课资源,则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难以达到以微课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的。
三、高中语文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1.根据课程主题来制作微课视频
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辅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时,还需认真研究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理清相关文本的特点,从而设置鲜明的教育主题,再根据主题去制作系列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学习和吸收相关知识内容。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微课视频可以分为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等等。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微课视频可以分为自主学习类、合作探究类等等。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设置鲜明的教育主题,从而根据主题和教育要求去搜寻数字化资源,并制作成精彩的微课视频。在课上或课后,也能够借助这些数字化资源帮助学生去理解语文知识内容,高效完成学习过程。
比如,在《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设置鲜明的教育主题,再根据主题去制作微课视频。《故都的秋》是一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的散文,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内容,可以增加对散文的了解。教师需要树立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要引导学生品悟《故都的秋》该篇文章中的语言风格,感受秋的特色,同时理解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思考景物和人情绪之间的关联。明确了教育目标和课程特征之后,教师可以设定“秋”的主题,借助微课视频展示秋天萧瑟的场景,同时引出古今中外一些描述秋景的名句,并围绕该课的核心思想准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理解散文的风格特色,感受《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这些微课视频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材料,学生可以在观看视频之后表达对于该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看法,同时,学生也可主动分享自己对于秋天的感悟。围绕具体的课程主题制作微课视频,并以视频启发学生展开交流沟通过程,能够提升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同时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2.借助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以往很多学生缺乏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在预习过程中也存在效率低下的情况。新学期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推送微课资源,辅助学生高效完成课前预习过程。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语文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制作出具备趣味性和探究价值的视频内容,学生可以深度研究这些微课资源,继而了解课上即将学习到的知识的特征。语文教师还可在微课资源当中留下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主查阅资料,预习文本内容,从而对问题文本形成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在课上学生也可以自然而然与其他同学、与教师进行交流,借助这种方式还能够让学生更具知识探究的兴趣。
比如,在《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可制作微课视频,在课前推送相关资源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展开预习。这篇散文是朱自清所写,他借助写景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真挚情感。为了让学生理解自古以来荷花的意向,了解朱自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写作背景,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资源,在课前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对文本的风格特色、主要内容形成一定的印象,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展开交流。在视频的末尾,教师还可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预习时加以思考:作者描绘了清华园荷塘的哪些景物呢?在这篇文章当中写景的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呢?哪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的心理感受呢?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这些问题,通过阅读文本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思维发散,从而感受朱自清作为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在面对黑暗现实时的苦闷和彷徨心情。学生通过展开课前预习,对文本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能够形成一定的理解,在课上也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与教师一起深度研究文本的细节内容,提高个人学习效率。
3.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创设生动的教育情境
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创造生动的教育情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过程,并深度理解知识的内涵。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以动画、音频等方式呈现相关场景。教师要联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情境化的问题,或者引出情境化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语文知识,降低理解知识的难度。
比如,在《赤壁赋》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借助微课视频模式,展现赤壁附近的场景。在赤壁附近的江面上,有一艘小船正航行在江面上。教师可以在视频中展现该优美景色,并且配上悠扬古朴的古琴曲,让学生能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直接进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待学生充分融入该情境后,教师可以及时提出问题。询问学生:“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斗牛”是什么含义?比起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借助微课视频创设情境,能够让相关场景变得生动起来。尤其是在教授古文言文类题材的文本知识时,很多学生会在学习中面对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学生需要先理解这些字词句的含义,再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再合理引出问题,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思考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搜集资料和展开思考,有效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继而展开后续的教育引导工作,让整堂课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
4.借助微课视频合理的发布探究任务
教师在展开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并在学习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发布探究型任务,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相关任务最好具备关联性和层次递进性,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相关课程中的知识要点。教师在备课阶段,要根据课程的特征设置微课视频,并在微课视频中展示相关知识内容,再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在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好教学节奏,灵活变动教育方法。比如,在发布任务之后,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在完成相关任务时遇到了较大的阻碍,教师可以放慢节奏。合理调整微课教育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高效化。
例如,在《鸿门宴》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来发布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和理解语文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当中引入电影《鸿门宴》中的片段,主要呈现众人座位安排的场景,使学生可以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学习古人有关座次方面的礼仪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出原文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人的座次礼仪。教师可以在视频中发布学习任务,询问学生:请分析这样的座次安排是否合理?体现了文章中人物的什么关系?在文章中项羽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这对未来的局势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探究,从而由座次出发,分析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的形象,研究未来的局势走向。借助微课视频发布学习任务的方式非常自然,学生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知识内容,有效学习传统文化和古文言文知识,提升对文章情节的掌握程度和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程度。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学科教育的过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有助于丰富语文学科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还需精心设计微课视频,根据具体的课程确立主题,再引入合适的资源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师也可借助微课视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布合适的教育任务,进而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也可以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之下综合发展,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马宁《高中语文微课教学教师提问视角的五重考量》,《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
[2] 陈峰《高中语文微课教学研究》,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六)》2023年。
[3] 刘秀丽《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七)》2022年。
[4] 林红《微课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12期。
[5] 张豫慧《高中语文微课教学研究》,河南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