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课程中跨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创新与实践路径
作者: 韩雨摘 要:本文聚焦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强调跨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通过阐述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而提出实施策略,并结合教学案例加以深入剖析,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 跨学科主题教学 教学质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2.051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丰富内涵,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如今,学生的发展需求日益多元化,单纯的历史学科教学难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跨学科主题教学成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探索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和实施策略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水平。
一、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以此为基础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学内容和活动。例如,对于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可将历史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让学生欣赏艺术作品进而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能使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综合性原则
历史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联系,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政治、艺术等紧密相关。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例如,在讲述古代文明时,教师可结合地理学科中不同文明发源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也可借助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通过这种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情境性原则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中的情境性原则注重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往往较为抽象。通过情境性原则,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营造出具体、生动的学习场景。例如,在设计关于工业革命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时,可创设一个模拟工厂的情境,让学生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探讨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创新对生产方式的改变。这样的情境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情境性原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特定情境中积极运用多学科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4.开放性原则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开放性原则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教学内容上教师不应局限于历史教材,而是广泛吸纳其他学科知识以及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例如,在设计关于近代社会变革的主题教学时,可以引入当时的文学作品、科技发明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实地考察等。开放性原则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和多元表达,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种原则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
二、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方法
1.确定主题
主题选择应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兴趣和现实问题。可从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现象入手,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寻找关联点。例如,以“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为主题,能关联地理学科的路线分析、语文的诗词描述、艺术学科的文物鉴赏等。确定合适的主题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明确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析学情
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不同学科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通过观察、测试、交流等方式,明确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例如,若学生对地理学科较感兴趣且有一定基础,在设计跨学科主题时可多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分析学情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3.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例如,知识目标可以是学生掌握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及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目标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跨学科学习过程;情感目标则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整合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整合教学内容环节,要求教师梳理相关学科知识体系,找出与历史主题的契合点。例如,在“古代科技成就”主题中,可整合物理学科的力学知识解释古代工具的原理,结合文献记载展现科技发展历程。通过筛选、融合不同学科内容,使历史教学更加丰富立体。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从多学科角度理解历史,也能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高效开展。
5.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可设计课堂讨论,如围绕历史事件结合地理环境、文学作品等进行分析;开展项目式学习,如制作历史时期的科技发明模型并结合物理原理讲解。课外可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如参观历史遗迹,同时结合地理方位和艺术特色进行讲解。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
6.选择教学资源
教师可利用教材、历史文献等传统资源,同时结合多媒体资源如纪录片、历史题材影视等开展教学。还可引入网络资源,阔展学生视野。此外,实地考察资源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根据不同主题,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理解,提升教学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7.设计教学评价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评价应多元化。教师可从知识掌握、跨学科思维运用、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例如,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及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运用多学科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合作表现。评价方式可包括测验、作业、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自评与互评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需要重视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跨学科教学培训,让教师了解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培训,教师能认识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掌握整合多学科知识的技巧。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案例和策略。教师自身也应积极主动学习,提升跨学科素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只有教师具备了扎实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才能有效实施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2.学科团队合作
历史教师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在确定跨学科主题时,结合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挖掘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点。例如,与地理教师合作,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地理因素;与语文教师协作,借助文学作品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联合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通过学科团队合作,能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
学校应积极整合校内和校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图书、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实地考察资源等。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为跨学科主题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利用地理学科的地图资源辅助历史教学中对疆域变迁的讲解,借助艺术学科的作品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同时,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上传和分享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教学法,提出跨学科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培养综合思维能力。项目式学习法也是不错的选择,让学生围绕历史主题开展项目研究,整合不同学科的技能与知识。情境教学法能创设真实的跨学科情境,如模拟历史场景,结合艺术表演、科学实验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跨学科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更加生动、高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5.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在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拓宽知识面。例如,学生在学习古代文明时,可以自主研究不同文明的历史、地理、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同时,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完成跨学科任务。小组成员可以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分工合作,如有的负责历史资料收集,有的进行地理分析等。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养。教师则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知识。
四、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案例分析
在“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章节教学之初,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古代文明分布图来导入课程。这样的方式能够引发学生对不同文明的好奇与思考。接着,教师需要详细阐述主题确定的依据,着重强调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的开辟无疑是古代文明交流的重要标志。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见证了不同文明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传播。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引入地理学科知识,结合地图分析古代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理环境对文明交流的影响。例如,丝绸之路途径的地区涵盖了不同的地形地貌,有广袤的沙漠、险峻的山脉和辽阔的海洋。这些地理因素既为文明交流带来了阻碍,同时也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交流途径。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可以制定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从历史、地理、语文、艺术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进行探究。比如,一个小组从历史角度研究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梳理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另一个小组从地理角度分析不同文明之间的贸易路线和交通方式;还有小组从语文角度搜集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文明交流的记载,如诗词、游记等;艺术小组则负责寻找不同文明在艺术风格上的相互影响,如佛教艺术在中国的演变、古希腊雕塑对后世艺术的影响等。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各小组学生积极投入,运用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探究主题。教师则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当历史小组在讨论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张骞的行动对当时的地理环境认知和文化交流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成海报、PPT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参观博物馆、阅读相关书籍等,进一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能学会从多学科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应认识到跨学科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强教师培训,促进学科团队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学习,以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新突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璇《跨学科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路径探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19期。
[2] 蔡一瑜《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途径探究——以“近代中国的变迁”为例》,《考试周刊》2024年第34期。
[3] 姚鑫强《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的逻辑与路径》,《中学历史教学》2024年第8期。
(韩雨,2000年生,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初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青年自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3QC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