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时空观念培养下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
作者: 孙惠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实施情境教学不仅是教师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渠道。文章以时空观念素养与历史情境教学的融合为切入点,提出了以历史人物定位时空、以历史史实架构时空等教学策略,并就时空观念培养下初中历史课堂的设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时空观念 初中历史 情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2.052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将“时间”“空间”观念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目标,并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下进行历史学习”的新要求。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能力与素养,时空观念的发展需要一种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历史教学新模式。这种模式要能充分唤醒学生在历史学习与探究中的自主性,启迪学生在具体的时空情境中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形成历史思维。而情境教学法符合这一要求,是教师构建时空观念培养下的初中历史课堂的不二选择。
一、时空观念培养下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概述
(一)时空观念概述
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强调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观察和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基础性时间术语、分期方式和空间技巧的了解与掌握。如,知道历史中皇帝的年号、了解中外不同的历法、会读历史地图等。
2.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时间次序的梳理与把握。如,能清楚说出中国近代探索历程,精准描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等。
3.对历史有阶段性、地域性的认知。如,能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阶段梳理历史事件、能以东三省为例分析全民抗战的特点等等。
4.能解读历史事件、人物在特定时空中出现的价值。如,从历史角度、发展的角度去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价值和意义等。
在时空观念素养养成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历史时间线的发展,还要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背景,从一个更为宏观和全面的角度,去感知和分析历史,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阶段性特征。
(二)情境教学概述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从而更深入地学习和体验历史知识。情境教学的实施需要多模态的教学资源。在情境教学活动推进中,教师需最大限度挖掘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创设多种真实的学习情境,利用情境促使学生将抽象历史概念与其对应的实际生活融合,进而更好地理解知识、迁移知识,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情境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和学习,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时空观念与情境教学的融合价值
时空观念与情境教学的融合是教师以新《课标》要求为基准,深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式。时空观念与情境教学深度融合目标的实现对初中历史课堂增效而言意义非凡。
首先,这种结合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知和理解历史事件。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代入感和体验感。
其次,这种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宏观的历史视野。通过时空观念的培养,学生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和阶段性特征,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史。
最后,这种结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通过时空观念的培养,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历史知识,从而培养出创新精神。
二、时空观念培养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新《课标》赋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新使命、新任务。在时空观念培养下的初中历史情境课堂构建和推进中,教师可采取如下应用对策:
(一)以历史人物定位时空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活化石,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在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人物来定位时空,通过深入剖析历史人物的生活背景、思想观点、行动轨迹等,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进而将这些人物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中,理解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隔阂,更加贴近历史真实,增强历史学习的代入感和体验感。
比如,在《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中,教师选择本课时重要历史人物秦始皇作为情境创设依据,定位历史时空,设计历史探索情境“解密秦始皇的一生”。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的画像和雕塑,配以雄浑的背景音乐,营造出庄严的历史氛围。接着,教师以问题“秦始皇生活在哪个时代?他统一六国是在哪个时间段内完成的?这个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历史特征?”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在时空中的位置,并以多媒体呈现秦始皇的生平事迹,如他少年即位、励精图治、吞并六国等。在问题的引领下、相关历史素材的解读中,学生以秦始皇的视角走进战国末年到秦朝初年的历史时空中,开始了属于秦始皇的生命体验之旅。
在感受了战国时期的纷乱和秦国的弱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扮演秦始皇,处理“朝政”,吞并六国,以情境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商鞅变法的正确性。之后,推进情境线,呈现秦统一六国后的“问题”,借助史料呈现秦始皇颁布一些法令措施,如,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等,以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历史教学素材,辅助学生理解措施采取的原因及效果,让学生直观感受秦始皇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措施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以历史史实架构时空
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时空的基石。在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通过精心选取和编排历史史实,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时空框架,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责任感。
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期间,教师先引导学生梳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史实,并将关键的历史事件(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在梳理了史实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这些史实来架构时空框架,绘制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轴或历史地图,将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标注在上面。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在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史实和时空框架的构建过程,教师设计“政协会议代表的一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盼望解放的西藏农奴”等一系列情境再现活动。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完成穿越体验,理解各大历史事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学生扮演的身份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视角不同,看到的历史素材不同,形成的历史感悟也不同。在多场景体验结束后,学生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和认知是多元的、立体的、客观的、全面的。
三、时空观念培养下初中历史情境课堂设计建议
时空观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设计路径是简单的,实施过程却是复杂的。要确保时空观念下初中历史情境课堂的高效推进,教师需做到如下几点:
(一)史实运用情境化
史实运用情境化指的是在呈现历史史实时,教师要重视对多模态教学素材的搜集和利用,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这些史实以生动、具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其能够在模拟的历史环境中学习和体验。情境化的史实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形成时空观念。
比如,在《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呈现期间,教师先以多媒体呈现19世纪中叶中英两国的社会风貌和贸易往来数据,以真实数据引发学生对当时中外贸易现状的客观分析。随后,引入中英两国政治、经济发展资料,分派给不同的小组研究分析,各组学生从清朝官员、英国商人、英国皇室、普通民众等角色中,任选其一,进行角色扮演。
之后,教师结合历史现实,设计“港口贸易”“鸦片危机”“虎门硝烟”“爆发战争”等重要的历史场景,并组织学生以各自的身份参与其中,站在自身的利益上做出抉择,展开辩论,在情境体验中,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在情境模拟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英贸易冲突的根本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二)素材选择生活化
历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选择生活化的素材进行教学,能够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同时,生活化的素材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从宏观角度审视历史事件,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而从微观角度来看,时间与空间在历史维度上某一点的交汇,能够清晰地展现某一个群体或某一种现象的存在,生活化素材的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也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创造融入其中的情境,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时空观念。
比如,在《对外开放》教学期间,教师从家庭生活、社会风貌、经济发展等多维度入手,搜集当地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例证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变化。如,呈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对比图,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呈现当地老城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带来的社会风貌变化,如街道、建筑、交通等,以此加深对历史时期的理解;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或产品作为案例,介绍它们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帮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等等。
(三)情境设计生本化
情境设计的生本化是指历史教学情境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在情境设计中融入生本化理念,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的便利条件,结合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与历史教学要点相结合,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创造良好条件。
比如,在《盛唐气象》教学期间,教师为了给学生带去沉浸式的历史学习体验,设置了参观西安古城的现实情境任务,以西安古城中真实存在的盛唐遗迹为抓手,让学生在图片、史料、视频、历史遗迹VR视频等多样态资源的支持下,走进盛唐,感受盛唐文化、盛唐气象。现实生活的融入,建立起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将枯燥的历史课堂变成了一场生动的历史盛宴。
(四)内容呈现顺序化
历史的发展是有顺序的,按照一定的时间线索呈现历史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阶段性特征。历史时空框架的搭建,需要学生既要能够以时间为线索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还要能够横向记忆或推导同时期历史事件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造成的后续影响。由此可见,顺序化的内容呈现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和逻辑。
比如,在《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单元导论。通过导论,学生初步了解了本单元所涉及的朝代背景,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明清时期的大事件,如明朝的建立与灭亡、清朝的崛起与鼎盛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认识。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历史发展进程,教师还要求学生自主绘制时间轴或大事记表,将重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清晰呈现本单元所述阶段历史的时间脉络。
之后,教师以时间为序,逐一介绍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时间段内,同类型的素材作为导引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如,分别呈现明清时期政治发展情况史料,如官员上朝视频、奏章批改程序、朝廷官职设置情况等,组织学生对比素材,从细微处感受中央集权的逐渐加深;也可以选择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类型的素材,辅助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全面了解某一阶段的历史。
最后,教师还需回归时间轴,回扣单元主题,以时间和空间串联历史知识、历史史实,形成多维立体的历史知识网络。
综上所述,时空观念培养下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引入,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在后续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推进时空观念培养与情境教学深度结合,以历史人物定位时空、以历史史实架构时空,构建情境化、生本化、生活化、结构化的历史课堂,以遵循历史发展的顺序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参考文献:
[1] 高燕《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年第9期。
[2] 张成友、张丽娇《时空观念素养下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中学课程辅导》2024年第24期。
[3] 李俊杰《“时空观念”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吉林教育》2024年第19期。
(孙惠,1987年生,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