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的实践探索
作者: 李艳丽摘 要: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应秉持着素质教育的原则,积极展开多元化的教育引导工作。其中,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内容,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班主任应当加大对于班级管理中德育环节的重视程度,同时要以学生为本展开多元化的教育活动,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促进个人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 德育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2.062
德育的内涵丰富,它包含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等综合性内容。在班主任展开班级管理工作时,积极进行德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个人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长远发展铺路。小学班主任自身也要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班级事务当中,不断增长见闻和提高认知,锻炼个人的社交能力,并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的价值
1.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之下,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展开德育工作是迎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体现。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的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继而达到提高德育水平的目的。通过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能够满足新《课标》的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开展德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时,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德育引导,让学生正确排解负面情绪。当学生与他人产生矛盾时,教师也可教给他们正确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通过积极展开德育工作,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效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
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通过积极展开德育,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手段相对单一化,方式也存在问题。通过将德育渗透于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丰富德育的内容,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班主任能够通过与学生进行多维度的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对班主任产生信赖感。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遵守班级秩序,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当中。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借此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让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发展。
4.有助于提升班主任自身的教育能力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通过积极展开德育,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当学生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帮助,从而充分凸显班主任的职责,有效履行班主任的义务。班主任在该过程中能够端正个人的教育态度,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班主任自身也可在该过程中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成为学生成长的榜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的不足
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德育渗透不足的情况。很多班主任进行德育时会借助主题活动,进行理论知识宣教。然而,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渗透德育内容的频率不高。而且很多班主任未能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会使学生容易对班主任产生拒绝心理。在班级德育的过程中,很多班主任会从自己的角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然而学生对于制度的认同度不高,在遵守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在进行德育时,很多班主任未能通过积极展开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来提升德育的水平,因此很多学生容易在家庭当中受到负面影响,无法提高个人的行为修养。部分班主任在展开班级管理活动时未能开展多样化的德育工作,学生对于单一的德育活动参与积极性不足,因此成长的速度也相对较慢。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的策略
1.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渗透德育内容
为了能够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有效展开德育渗透工作,班主任还需注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渗透德育内容,从而提高德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懂文明,讲礼貌,尊重他人,乐于奉献。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不断突破个人的局限性,最终,学生也能够逐渐成长为品学兼优的优质人才。比如,班主任可以开展“清洁工体验活动”,让学生扮演校园内的清洁工角色,通过整理垃圾,打扫操场,美化楼道环境,从而感受到洁净空间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以及劳动带来的价值。在该德育活动当中,学生还能够感受到清洁工们的不易,未来在生活中也能够尊重劳动工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劳动美德,这些德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修养。为了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班主任还可多开展德育讲座、德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活动当中自行挖掘德育的价值,体验优秀道德品质的珍贵,从而在生活中也能够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除了积极开展德育活动之外,班主任也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多多关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内容。例如,班主任可以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提醒学生及时关灯,积极整理内务,要形成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通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渗透这些德育内容,能够从多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可以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构建师生平等的关系
班主任在渗透德育元素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尊重班主任,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以往很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总有一种“从上而下”的状态,认为学生的年龄层低,学习和生活经验有限,进而以长辈的身份过度“指导”学生,这无形中会拉开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新时期,为了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合理渗透德育内容,班主任应当努力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一视同仁。班主任要站在平等的角度和学生商议班级事务,让学生能够在班级活动中具备主人翁意识。班主任也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信赖班主任,愿意主动和班主任沟通。班主任在推行班级管理制度时,也应遵循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原则,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班主任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和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之余,班主任也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积极学习前沿教育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帮助,对学生一视同仁,从侧面提升德育水平。比如,班级当中经常会存在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问题,此时班主任不能一味偏袒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更乖巧的学生,而要先从多方面了解清楚事实情况,要平等对待学优生和学困生,再进行公正处理。班主任也可定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活动,以亲切、温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听取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建议。在这种师生平等的关系和相处模式下,班主任也能不断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
3.加强班级德育制度的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为了提升小学德育的水平,助力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还需构建一套合适的规章制度。该规章制度要涵盖班级管理的日常活动,能够对学生真正进行德育。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由班主任单方面制定规章制度,强制要求学生遵守,让学生感到压力。班主任可以以正式会议的方式,让班级内的学生都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班主任要吸取学生的意见,认真听取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定期调整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和熟悉度。在班级管理制度当中,还应包含奖惩制度,当学生未能有效约束个人的行为,存在违反集体制度或者有损他人人格等情况时,班主任也可以根据奖惩制度来对学生进行惩罚,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继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注重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比如,在制度当中要规定学生不能说脏话、不能打架、不能随意给其他同学起外号、不能在集体活动当中拥挤推拉、不能插队。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共同制定具备针对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并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当发现某位学生违反了班级制度时,班主任或者班干部可以按照制度进行惩罚,以此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以班级德育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可以在小学阶段更具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加专注,在生活中也能够和他人友好相处。
4.积极展开家校合作
班主任一个人要管理班级当中的多位学生,经常无法兼顾,而且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班主任应当学会借助其他的力量,从而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诸如学校领导的力量、社会人士的力量和家长的力量,其中,家长能够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时,可以积极展开家校合作,继而提升德育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当前,很多学生在学校当中的适应性相对较强,但一旦进入家庭中,很可能会受到不良家庭氛围或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影响,无法持续性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为了形成家校合力,班主任可以借助微信、QQ等媒介,定期发布班级管理信息,与家长沟通教育事务,让家长们能够真正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班主任还可利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样化的形式记录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并定期上传至班级群中,让家长们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们的身心状态,继而在家庭中也能够配合班主任展开有效的德育引导工作。班主任还可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当中定期推送和德育相关的知识内容,多多借助社会资源,让学生家长可以强化自身的德育意识和引导能力,在家庭当中注重以身作则,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可以在良好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学校也可定期展开家校合作教育活动,诸如家长会活动、文艺汇演活动等内容,让家长们能够到校参观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场所,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参与到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助力。
5.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
为了实现德育的目的,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时,还需展开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班主任要丰富德育的形式,借助灵活多样的德育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产生参与相关德育活动的兴趣。德育作为班级管理工作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融入社团管理、主题活动等环节当中,学校可以开设各类社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知识与技能,与他人展开交流。在各类社团活动当中,可以由各个班级的班主任进行德育渗透,管理社团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其他的技能。展开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也要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成长情况,从而找到合适的德育切入点,让学生能够积极学习相关思想道德知识,约束个人的行为。比如,班主任可以展开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以“祖国在我心中”“争做卫生小明星”“爱心伴我成长”“我最感恩的人”等等为主题进行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当中,班主任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宣教外,还可展开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当地的英雄纪念场所进行祭扫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爱国情怀,感受革命英雄的伟大与不易。借助多样化的德育活动,还能够丰富教育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他人进行交流,继而提高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也是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方式。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和德育渗透的过程当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班主任要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德育渗透工作,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德育制度的建设环节中,让学生可以有意识地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班主任也可以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不断纠正自身的行为。班主任也可积极开展家校协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使学生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静《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的实践研究》,北京国际交流协会《2024年第三届教育创新与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24年。
[2] 朱志林《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与实践》,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八)》2023年。
[3] 朱小息《小学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新课程导学》2021年第17期。
[4] 苗成芝《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的实践研究》,《家长》2021年第11期。
[5] 白如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探索》,《科普童话》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