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时代的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创新思路探析
作者: 罗谢安
摘 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助力教师对数据化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汇总和分析,从而生成特色语文课堂教学指导体系,使教学信息化、数据化效能明显提升。鉴于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师应重点针对语文教学活动改革创新的思路进行深度探究,构建数据化的课堂教学指导模式,全面带动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和实践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大数据 创新思路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2.034
一、大数据时代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在课堂教学指导中的实践应用,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的优化发展和创新设计,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
1.对教学资源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改革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对数据化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理和汇总,对课堂教学资源与线上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从而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系,为教学活动的创新推进提供有效的支持。在实际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组织体系的过程中,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教学组织模式的全面创新,能够形成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体系,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供给模式的系统转化,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需求,进而对学生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的教学指导,使教学活动高效推进。
2.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应用,打造特色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组织体系,构建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兼容的教学支撑系统,探索信息化教学、微课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的融合应用,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和开发,形成特色教学支撑系统,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索更加全面和系统,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创造便利。
3.对师生互动的影响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主要从教师引导和学生回应角度表现出来。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在开展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开发,可构建多元化的互动体系,不仅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还能有效强化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学平台之间的多元化互动,形成人机互动的教学体系。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自主性和深入性会明显增强,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二、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创新思路
语文教师在创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数据信息的多元化应用,逐步构建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活动体系,确保能充分展现语文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效能,有效提升大数据时代语文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化培养。
1.整合大数据资源,丰富语文阅读教学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要促进教学资源的重新规划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支持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多元化探索和实践,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和系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指导环节,要重点针对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体系的建构进行分析,发挥大数据资源的支持作用,全面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优化改革,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健全和完善,支持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深度探索和实践。
例如,在《呼风唤雨的世纪》的阅读教学指导活动中,对于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讲解,语文教师可能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深入分析。而基于大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应用,构建动态化的、视频化的、数据化的教学资源体系和支撑体系,则能使学生对20世纪的发展情况、“呼风唤雨”情况形成比较生动、直观和形象化的认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共同阅读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述的世纪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让学生能对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和国家的建设等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尝试整合大数据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解析和实践中,尝试将“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还可以通过动态化数据图表的方式,让学生能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情况,对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基于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教师能辅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还能形成比较开放化的课堂教学空间,支持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探索和实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究能力,切实保障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获得良好的感知和体验。
2.借助大数据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呈现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改变课堂教学组织模式,使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比较强的吸引力,切实提升教学活动的综合有效性。语文教师可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以大数据技术为切入点对教学活动方式和组织体系进行优化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效果,确保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和深度探究能力得到高效化的训练。
例如《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由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和手法,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高效化训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将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作为教学切入点,即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对人物描写相关文字信息进行搜集和汇总。具体而言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课内描写语言进行整合分析,如“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还可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诸多比较典型的人物外貌描写语言进行汇总,如“老爷爷满头花白头发,黄褐色的脸皮皱纹堆叠”“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等等。还可以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将这些人物描写语言转变为动态图像的形式,通过图像的展示和语言的解说,加深学生对人物外貌描写技巧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作用,构建特色的教学指导体系,形成对比分析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比分析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要点。
在引入大数据技术改革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指导中,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引导问题,如“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以及整合的对比性人物外貌描写语言,你们觉得如果想要描写你的同桌,应该怎样描写?你觉得使用哪些语言最能突出你同桌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学习课内外人物描写语言,并尝试参与到语言的思考和组织中,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语文课程知识的效果,使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等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就能在大数据环境下,引发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和综合探究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训练。
3.依托大数据载体,构建人机互动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重新对大数据支持下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构建人机互动的教学指导体系,确保能发挥教学载体的支撑作用,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综合有效性,使学生能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和探索,从而生成人机互动的教学组织系统。在大数据载体的支撑下,构建特色语文课堂教学空间,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在人机互动中深化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感悟和理解。
例如,在《金字塔》的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就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在课堂教学指导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对教材中展示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细化的分析,尝试对教材中关于金字塔的数据进行汇总,可以通过设计表格的方式系统化地展现金字塔相关数据信息。具体表格如表1所示,教师在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的基础上,为了能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还可以查找网络上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信息进行汇总,然后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生成金字塔式的三维立体数据模型,方便对数据信息进行观察。在信息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上,自己移动三维立体模型,并对其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点击和旋转,大数据模型上能自动展示相关数据信息,辅助学生对金字塔数据信息的了解和探究,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数据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探索,能生成特色教学指导空间,使学生对数据内容的学习更加深入和全面,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索也会更加系统。同时,根据学生参与人机互动的表现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情况,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深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通过拓展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分析,可以形成特色语文课堂教学空间,增强跨学科教学指导效果,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探索也会更加深入,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大数据的积极作用
1.推动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以往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弱化了学生其他方面的优势,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全面,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而引入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大数据平台,随时记录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统计出相关数据,以此作为参考分析学生的综合情况。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可靠参考,有助于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新课改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探究性、合作意识等。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全面分析出学生得兴趣、爱好等,根据数据找出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重燃语文学习兴趣。借助大数据帮助学生重新认知语文,体会语文魅力,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
四、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基础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促进教学技术的应用和教学模块的整合,全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学习能力。但是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改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避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避免过度依赖大数据技术
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大数据技术仅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避免出现过度依赖大数据技术的情况,应将大数据作为教学活动中的载体、工具和资源,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作用,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从而形成特色教学体系,启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和探究,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引入过于烦琐、过于复杂的大数据课件,一定要降低课件对学生的吸引力,应重视在大数据环境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在语文课程学习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感悟和体验。
2.应重视大数据教学安全问题
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存储学生信息的情况,存在学生个人信息泄露方面的安全风险和道德风险。因此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强化大数据技术的安全保障,确保提高大数据技术的综合应用效果,真正助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和探索,使学生能在数据化的课堂学习实践中获得良好的语文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教师积极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措施,主动构建特色语文课堂教学指导体系,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系统探究兴趣。并且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数据系统性客观评价,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度探究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进行深入分析,构建特色语文课堂教学指导体系,保障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时间中能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并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系统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汪文喜《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大数据作用的探索》,《学周刊》2019年第25期。
[2] 贾红斌《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年第11期。
[3] 王堃《基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