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 张怡菁摘 要: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需要承接小学的初级基础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要为后续的高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十分重要。本文认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利用闲暇的方式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本文主要讲述了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来为语文教学增辉增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 闲暇时间 增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2.038
如果语文教师想要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就需要充分利用好多方面的因素,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语文素养,从而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认为善于利用闲暇时光,充分发挥空闲时间的增效学习作用,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语文学习素养。之所以强调利用闲暇时光,本意并不在于为学生增负,而在于强调通过使语文学习进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来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之间搭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系统和宏观的语文思维,引导学生以语文视野来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综合利用多种手段,高效发挥闲暇时间的作用,通过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来塑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文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起宽广的语文视域,从而为学生的长远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树立正确观念,提升学生的利用动力
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高效语文教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并不在于为学生增加负担,相反,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念、语文学习思维,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语文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生活中感受到语文魅力,从而无负担地进行语文学习。
语文教师想要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语文教学,首先就要做到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观念,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以更加常态化和持续化的视角来看待语文学习。在学生的心里搭建起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桥梁,使学生能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形成常态化语文学习心态,保证学生在快乐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养成语文思维。
要想树立学生的语文学习理念,语文教师可以从语言引导和行为示范两方面来进行。语言引导和行为示范两方面互相成就,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语言引导而没有行为示范,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观念的树立过于表面化和空泛化,难以让学生真正形成语文学习常态化的思维;而如果只有行动示范却没有合适的语言引导,则很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效率低下,难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生活时间中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维。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坚持语言教学和行为示范两方面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思维。所谓语言引导就是指教师需要先向学生传达闲暇时间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闲暇时间进行语文学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如何运用闲暇时间来正确和适当地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目的驱动下,有意识地去利用闲暇时光进行学习。而行为示范则是指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日常的生活中为学生树立起行为典范,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将碎片化语文学习融入生活的正确方式,并且逐渐在学生心里树立起对语文学习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这一观点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在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之下,逐步摸索和发掘出在闲暇时光中学习的方法,并且逐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课后学习方式。
比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语文学习之前,先是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为何要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语文教学。笔者向同学们讲述了闲暇时间来进行语文学习的好处,比如能够帮助大家在课后更加深入地对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思考,并且可以将语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及能够让我们形成语文学习常态化的思维,从而能够以更加平常的眼光来看待语文学习,减少对语文学习的恐惧心理,等等。不仅如此,笔者还向学生讲述了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语文学习的核心与关键,也就是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体悟语文,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要想做到这一点,同学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逐步发掘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逐步地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找到对应,从而进行验证和检验。
而在实际生活中,笔者也注重通过自己的行为,身体力行地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搭建起桥梁。笔者会在语文课堂上将语文学习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并且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学生示范应当如何正确地利用闲暇时光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比如在假期之后,笔者会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自己在假期爬山时看到的美丽景象,如看桃花,并且将其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联系起来,身体力行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和语文之间的真切联系。这样的教学能够保证学生认识到闲暇时间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语文思考,也能够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教导学生,应当如何正确地在语文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有机联系。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语言引导和身体力行的方式,让学生在心里树立起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从而保证学生在健康快乐生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快乐的生活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适度留白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这主要是因为闲暇时间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监督,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以至于难以高效率地进行语文学习。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于利用闲暇时间学习语文有充足的兴趣,那么他的注意力将很难被外物撼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和多维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活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去探究语文知识和内容。笔者认为课堂适度留白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且能引导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语文思考。
这里所说的课堂留白,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完全进行单项知识灌输,而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适当之处留下时间空白,为学生留下遐想的余地,让学生能够在接受知识传输的同时,也可以有自己进行思考的余地。教师通过留白主动为学生的自主思考留下无限可能性。这样的留白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变成一个双向的活动,而非单向的灌输。所谓的课堂留白,并不是指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期望学生能够通过课下的努力来学习知识;相反,它是指教师能够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度不受影响的基础上,留一个“尾巴”,引导学生去自主地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在课后积极地进行思考。
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教师留下的“尾巴”就一定要足够引人入胜,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结合课堂内容和生活经验,通过遗留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语文学习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索兴趣,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后仍然对问题保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去进行语文探索学习。
比如在进行《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在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之后,为学生留下了一个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所在地区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样子”以及“这样的感觉,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文章中所表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为什么会产生”,等等。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所在地区和家乡的冬天,并且通过经历和感知的方式来与文章的作者形成共情。虽然说我们所在地区的冬天可能和作者所描绘的冬天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学生能够在探索和比对的过程中去尝试换位理解和思考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境遇,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章的主旨、情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对于文章的深度理解。
这样的课堂留白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来感受和探索文章的内容,通过与作者的换位思考和共情,对作者所处的境遇形成感同身受;在培养学生情感感知能力的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升其语文学习自主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进行适度留白,通过适当的留白,进行语文教学;通过留白来引导学生建立起对于课堂学习和生活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究活力,保证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觉主动地运用闲暇时光进行相关的语文思考,从而在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完整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拓展。
三、量身定制计划,切合主题特性
量身定制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要点。之所以强调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量身定制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在于,每位同学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生活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运用闲暇时间来进行语文学习的同时,应当注重和发掘每个学生的具体特质,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生活方式,为学生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提供建议和帮助。
之所以强调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原因就在于闲暇时光学习这一方案主要运用和实践于学生的生活场景中。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位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别,如果仅仅只是一刀切地要求每位学生都按照固定的方式来安排闲暇时光,很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在不合理和不合身的计划下感受到局促。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我们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长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语文学习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明确每位学生的具体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来为每位同学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认为,量身定制计划的关键要点在于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习惯,并且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点以及长处,进行合理和适当的安排。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语文学习的类别和本质之所在,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在保证核心和本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适当地对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和适应,从而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比如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A同学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而在对A同学的观察过程中,发现A同学在生活中非常热爱阅读。因此笔者建议A同学在阅读文章和书籍的时候,注意对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结构进行总结,并且尝试在作文中借鉴和模仿自己阅读过的书籍中的文字和结构,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B同学总是很容易将诗句的前后句记错,因此在诗句默写环节很容易丢分,其实他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的孩子。因此笔者在总结和分析了该同学的性格特质和薄弱环节之后,建议该同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我们学习过的诗词对应的现象,并且尝试从自己所见所闻的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记忆,先理解诗句,这样才能对诗词进行准确记忆。这样精准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使每位学生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还为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高效教学的目的。
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果想要利用闲暇时间来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话,就应当注重分析学生的性格特质和个人情况、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抓取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见缝插针地帮助学生进行闲暇时光学习,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轨道上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要避免出现无效化的课外增负现象,要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生活的同时学习到语文知识,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语文学习思维和综合语文能力,为之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利用闲暇时间来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本质,在于通过语文学习生活化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抓住这一本质和核心,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学习路径,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高效化的学习方式中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语文学习,避免重复化和无效化的语文学习。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具体状况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语文学习的目的和理念,并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 魏峰根《优化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三策略”》,《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年第10期。
[2] 李国华《生活教育:初中语文习作教学的应然追求》,《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年第13期。
[3] 方成华《让初中语文习作教学课堂灵动快乐》,《作文成功之路》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