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儿童文学,悦享思辨旅程
作者: 黄敬淳摘 要:本文围绕“童本阅读视角下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这一主题展开探讨。首先,文章强调了思辨能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创新潜力和综合素养的影响。然后,详细介绍了童本阅读作为培养小学生思辨力的重要媒介,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在童本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些策略包括精选阅读材料,注重主题多样性与启发性;巧用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开展多样化的讨论与交流活动,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等。
关键词:思辨能力 童本阅读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05
当下,思辨能力已成为人们应对复杂社会问题、实现个人成长的关键素质之一。对于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022年版新《课标》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任务群单独设置,亦是对时代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回应。本文将从童本阅读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如何在小学阶段通过精选阅读材料、创设优质的阅读环境以及开展多样化的讨论和交流活动,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思辨能力的内涵与重要性
思辨能力又称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通过独立思考、评估和分析问题,形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它要求个体能够辨别事物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作出明智的选择。对于正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思辨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思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锻炼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形成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其次,思辨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思辨能力的学生能够勇于尝试新方法,从而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最后,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具备思辨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容易适应变化,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实现自身的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课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课标强调了核心素养对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要求,以及思维品质在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这意味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
二、童本阅读:激发小学生思辨力的重要媒介
童本阅读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阅读理念,强调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促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成长。这一理念体现了教育者对儿童阅读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儿童个性和成长需求的尊重。在小学教育中,童本阅读不仅仅是培养他们阅读技能的工具,还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途径。
(一)引发思辨性思考
童本故事通常包含复杂的情节、多维度的角色关系和不同的情感因素。这些元素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思辨性思考能力。通过深入研究角色的动机、决策和行为,学生开始思考在这些情境下后续可能发生的情节,从而培养他们的因果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蕴含多元的观点和价值观
童本阅读材料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包括友情、勇气、正义、宽容等等。学生在不同故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角色的观点和行为,这有助于他们思考不同的价值观和观点。通过比较和对比这些观点,学生能够培养接受多元观点、分析和辨析观点的能力。
(三)引起伦理和道德思考
童本故事常常涉及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诚实、责任感和公平。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学生被鼓励思考伦理决策的道德性质,以及不同伦理观念可能导致的不同结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伦理和道德判断力。
(四)推动逻辑推理和分析
阅读童本时学生要提取信息、推断情节发展,并理解角色行为的产生原因。他们需要将不同的线索联系起来,形成逻辑思维链条,从而培养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处理复杂问题。
(五)启发自主性思辨
一些优质的童本阅读会通过旁批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思考和参与讨论。他们可以思考情节的可能性、角色的决策,以及故事所传达的深层意义和教训。这种自主性思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还增强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童本阅读与小学生思辨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多维度的,这种关系对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道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在小学生的教育中,童本阅读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娱乐或学习工具,而应被看作是培养他们思辨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从童本阅读视角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为了从童本阅读视角充分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以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一)精选阅读材料,注重主题多样性与启发性
1.选择涉及不同主题的书籍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我们应选择涉及不同主题的书籍,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故事和知识。例如,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涉及科学探险、历史传记、文学名著、神话传说的阅读材料。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注重书籍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优质的阅读材料应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例如,《夏洛的网》这本书通过描述一个小猪和一只蜘蛛的友谊,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友情的意义;《哈利·波特》系列以魔法世界为背景,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能引导他们在故事中探讨勇气、友谊和正义等主题。这样的书籍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
3.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以确保阅读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然后根据这些信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
4.与教材内容相呼应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我们应该确保所选择的阅读材料与教材内容相呼应。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课程和学科,选择与教材相关的书籍,以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深化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如果教材中涉及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传记或背景介绍,以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背景。这种衔接教材和阅读材料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在从童本阅读视角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时,我们需要精选阅读材料,注重主题的多样性与启发性,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讨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二)巧用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疑惑
在教育中,教师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原点,细读文本,深入浅出地研究主旨、写作手法等,巧妙地发现“思辨点”,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与疑惑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环。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疑问时,他们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积极地思考并尝试理解。例如,在共同阅读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如:“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塑料垃圾的使用?”或“环保如何影响未来的生活方式?”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在课堂上分享知识。
2.模拟角色思维和决策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中的角色,并模拟他们的思维和决策过程。教师可以组织课堂活动,要求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思考他们可能面临的挑战、目标和价值观。例如,在阅读一本历史小说时,学生可以扮演主要人物,考虑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选择。这种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3.灵活运用思维导图
为了确保学生思维清晰,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呈现为可视化的图示,使知识成体系、有结构,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完善学生思维的支架,每个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问题认知能力都有所不同,思维导图能凸显那些隐含的思维过程,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归纳总结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关键方面,它要求学生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关键点并形成结构化的理解。通过培养这一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例如,学生在阅读一篇关于友谊的故事后,可以被鼓励总结故事中体现的友谊观,如信任、支持和忠诚。这个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将抽象的感觉转化为具体的知识。
5.鼓励学生进行比较与对比
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比较与对比,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例如,在阅读两篇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观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观点之间的异同,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看法。这种比较与对比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复杂问题,并学会权衡不同的观点。
6.教会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
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形成有理有据的判断。比如,在阅读与历史事件相关的文本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立场来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更加独立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总之,从童本阅读视角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疑惑、模拟角色思维和决策、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比较与对比以及教会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这些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开展多样化的讨论与交流活动,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1.设立读书分享会
设立读书分享会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与他人的思维进行碰撞交流,从而拓宽视野,锻炼思辨能力。在分享会上,学生可以自由发表对书籍的看法和理解,同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例如,针对一本热门的科幻小说,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以及书中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样的交流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培养他们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开展主题阅读辩论赛
通过开展主题阅读辩论赛,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在辩论赛中,学生需要深入研究主题,收集论据,形成观点,并通过有说服力的论述来争取赞同。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主题阅读,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创办如报刊等文字交流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公众号等媒体,或创办纸质报刊等文字交流平台,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并提供写作和编辑指导。教师可以设立辩论和评论栏目,促使学生深入探讨某一话题,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辩论技巧。教师要鼓励小作家们积极与读者互动,坚持定期出版刊物,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思辨能力。
4.实地参观与反思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实地参观考察活动。例如,如果学习生态系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自然保护区参观。在活动后,学生参与反思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体验和思考。通过实地考察与反思讨论,学生能够将阅读所得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深入理解所学内容,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提出有根据的观点,并通过讨论和反思来完善自己的思考过程。
综上,多样化的讨论与交流活动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设立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视野拓宽;主题阅读辩论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论辩技能;教师创办文字交流平台如报刊,能够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观点,提高批判性思考和写作技能;实地参观与反思讨论能够将阅读所得与实际经验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提出有根据的观点。这些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他们更好更全面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崧舟、魏星《博学审问 慎思明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解读》,《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30期。
[2] 季玲、李晓娟《基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教师角色重塑》,《教育观察》2019年第8期。
[3] 钟桂芳《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江苏教育研究》2016年第13期。
(黄敬淳,2000年生,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