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建设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作者: 李萍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06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路径,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有效保障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此,教师应当基于书香校园建设背景,进一步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采取不同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和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促使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丰富语言知识积累

学生为了提高个人语文学科素养,就要夜以继日地积累,持之以恒地坚持,最终通过量变引发质变,形成丰富且规范的语言积累、熟练且流畅的语言表达。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新鲜的知识,不断加深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体现不同词语的含义,进而积极引导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出语言知识体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程改革创新之余,教师不可以忽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词语,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完成语言表达。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又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方式、想象能力发生改变,让学生能够熟悉不同语言体裁的正确应用方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3.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更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为此,教师应当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还能够加强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让其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在关注新知识点的同时,对于语言的深层表形成独特见解,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进而提升其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

二、书香校园建设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情境教学法,激发求知欲望

情景教学属于一种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方法,能够利用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创设出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且根据情境变换采取不同授课形式,通过趣味性的方式让学生体悟到语文阅读的魅力。如此一来,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阅读内容,以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为此,教师应当紧随时代脚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文字以图片、声频、动画、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直观呈现出来,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为学生营造出契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为其带来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吸引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实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以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课文为例,教师要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有关于黄山奇石的图片及视频等教育资源,将其填充进课堂教学PPT课件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从课文朗读、语言品味、文艺理解这三方面出发,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事前准备好的PPT课件,将描绘出黄山奇石之妙的图片视频等内容以幻灯片形式展现出来,并让学生结合实际景色图片展开联想,引导学生富有情感地与教师齐声朗读课文并欣赏课文。这篇文章中并没有生僻华丽的词语,却展现出平凡中带有灵气的特点,教师要结合文章特点指导学生从字词句段中感受到语言的奥妙,由教师示范演示,学生品味赏析。通过一系列的素材的展示,学生能够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对本篇课文的探索欲望,并在本节课教学完成后,自主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黄山奇石有关的内容,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2.问题引导法,培养阅读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的内容及形式是一门艺术,如果问题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实践经验,那么学生苦思冥想也难以找到答案,长此以往会逐渐降低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反之,富有语言艺术魅力的阅读问题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迈向真理王国。因此,教师想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就要充分发挥出问题引导法的运用价值,完成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培养目标,以此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此期间,教师需要灵活巧妙设计阅读问题,通过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每一节课的问题设计,并按照从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出合理的、有意义的、有价值性的阅读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此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并不会因为问题太难而放弃,也不会因为问题太简单而失去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以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为例,教师便可以运用问题引导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让学生借助阅读问题,经过自主思考或同桌讨论等方式,更加透彻地了解本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主要人物、学习目标等。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设计出以下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比如:“本篇文章节选于我国哪部文学名著?其作者是谁?该著作完成于哪个年代?”“你读过原著作品吗?可以详细说一说原著作品中大概描写什么样的内容吗?”“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武松过景阳冈前做了哪些事情?过景阳冈过程中又做了什么?”“你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老虎的语句,以及武松打虎动作描写的语句吗?”“读完本篇课文后,你是如何看待武松打虎这一事件的?”“结合现实情况,谈一谈武松打虎这篇文章是真实的吗?”“通过本篇文章,你是怎么看待武松这一人物的?”学生经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便可以通透了解文章内容,促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3.合作学习法,形成优势互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合作学习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团体与个人带来了帮助,也实现了学生间个人能力的优势互补。因此,教师应当逐渐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加以培养,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合作学习模式中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教师要遵循这一教学法的应用原则,力求让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合作学习模式中获取其所需的知识。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配问题,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较大,每个学生在阅读水平、语文素养等方面的情况均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将不同类别的学生分配于不同小组之中,并让语文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带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在此期间,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之间的配合度和默契感,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每一个小组的不同特色,采取积极引导和激励的方式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管理,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使其深深体悟到语文阅读的魅力所在。

以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提供指导,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本篇文章的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科学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并安排好小组中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从中指导他人或被他人指导,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和谐的互动氛围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不断提高。首先,教师要为合作学习小组安排朗读任务,让每一个小组选择适宜自身特点的朗读形式,比如,成员们一个句子接一个句子轮流朗读,也可以是一个段落接一个段落的衔接式朗读,或是小组成员们共同齐声朗读等,通过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朗读的有效性可以得到保证。其次,针对朗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生僻字词问题,难以理解的语句,无法体会文章情感的段落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交流探讨。最后,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将本小组中经过探讨后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汇总出来,交由教师统一解决,完成课堂合作学习目标,进而有效提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4.大单元教学,文章归纳总结

近年来,随着课程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目前的教学来看,由于同一单元内的文章在题材上都是相似的,只是不同作者所采用的创作风格不同,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大单元教学法,通过将同一单元内的文章进行对比,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集中阅读此类题材的文章,了解同一题材中不同文章的创作手法、艺术风格,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教师也可以选用课外阅读素材对课内阅读教学进行补充,以此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此类题材文章的创作手法,丰富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在此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课外阅读内容,并为其提供丰富多样、有价值导向的课外阅读材料,比如《老人与海》等蕴含积极向上思想、充满正能量的书籍;《明朝那些事儿》等富有历史知识的书籍;或是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喜好需求来推荐相关书籍材料,像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寓言童话故事,《中华神话传说故事》等神话题材读物,以此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进而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发挥出来。

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此单元中收集的都是经典名著节选内容,具体课本篇章内容为《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所以,教师应当通过大单元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此类题材文章的创作特点,并要通过自主思考和阅读理解这四篇节选文章内容,为学生筑牢语言知识理解根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内容,明确大单元主题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文带文”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将相和》时,让学生体会到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精神,并引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在讲授《草船借箭》时,学生能够了解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特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并可以引进“火烧赤壁”“三戏周瑜”等古诗;在讲授《猴王出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这部名著,从中分析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并向教师简要概述下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中所经历的磨难,并引进“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大单元中同一题材的创作特点、文章描写技巧等,并为学生拓展相同题材类型的课外阅读文章,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感悟到课文篇章的内涵,进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效目标。

5.评价激励法,增强阅读自信

评价激励法的有效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时的自信心,使其能够自信满满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强化自身的阅读学习体验,不断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教学评价环节的重视程度,并要采取适当方式给予学生激励,使其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注,促使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同时,教师在采取激励评价的过程中,也要时刻重视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应对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有效观察,从中挖掘出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针对这些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此来让学生受到鼓励,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找到阅读自信,促进其综合阅读能力得以提升。总而言之,教师如果想要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效目标,就要通过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促进其阅读能力得以提高,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以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这篇文章为例,无论是采取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或是问题引导法、大单元教学法等,教师都要做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首先,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中个人学习情况、阅读能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积极肯定,并要对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保护大自然环境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师不仅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班级中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进步。另外,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对其今后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最大限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为其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引导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通过合作学习法形成优势互补,通过大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文章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评价激励法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等策略,以保证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质量,实现提质增效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积极对策》,《小学生》2021年第10期。

[2] 戴琪淳《少教多学策略引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小学生》2022年第3期。

[3] 夏元《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各环节应用的意义分析》,《小学生》2021年第10期。

[4] 马贵青《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其策略》,《小学生》2021年第10期。

[5] 方惠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22年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