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阅读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革新策略研究

作者: 黄鹤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这不但对其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对在其他学科中进行习题解析与知识理解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优化教学设计,实现学生的有效阅读,要分析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再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本文对阅读教学优化革新的策略做出了研究。

关键词: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革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12

阅读能力是学生应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具有较强阅读能力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阅读工作,找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阅读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分析与习题的审读工作。当前,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算”维度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环境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推动有效阅读,教师要关注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基于此,为了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自然需要做出分析研究,调整教学设计,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围绕阅读能力,革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向标,目标的设计合理与否会对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产生影响。当前,为了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做出针对调整,从学生的能力发展出发进行系统设计,构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为了设置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教师要结合课标做出研究,从当课知识入手进行设计。

1.研究新《课标》要求,分析当课知识

新《课标》是教师开展教学需要遵循的标准文件,教师要结合2022新《课标》的要求,分析课文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做出整合,为目标设计打好基础。为做好分析工作,教师在课前要先阅读语文新《课标》,再联系阅读能力的培养需求,分析当课内容。在内容分析中,教师要重点研究当课知识内容的构成,分析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习得的知识。

例如,在进行《济南的冬天》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本课的阅读学习中,学生需要解读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所做出的描绘,分析其中的语句和修辞,掌握文章的核心意义。在明确了这些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围绕学生的发展来量化构建目标,用目标规范自己的教学设计,推动学生有效学习。

2.围绕学生发展,生成有效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与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过去,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这使得教学目标的价值受到了影响。当前,为了构建有效目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联系核心素养的内容生成具体有效的目标。

例如,对于《济南的冬天》而言,教师便可以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在实际中,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教师可以设计“有效阅读本课文本,学习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这一目标;围绕思维发展与提升,教师可以设计“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目标;围绕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师可以构建“让学生联系图片与文本理解济南冬天的美”的目标。教师可以生成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更好地规范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二、关注展示设计,做好课文分析

展示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教师进行知识分析,推动学生进行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在实际中,教师要关注教学展示的设计,并就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一般而言,有效展示的实施需要教师做好素材搜集工作,从当课的教学需求出发检索相关的教学资源。在完成资源的检索后,教师还要进行展示工具的开发研究,从有效展示的设置出发进行设计。

1.联系教学实际,做出素材搜集

为了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生成高效的分析展示环节,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教学素材的搜集。一般而言,教师需要获取的素材要与当课的阅读教学内容相联系。为了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与延展性,教师可以联系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拓展,选取一些传统文化内容作为阅读展示的素材。在实际的检索过程中,为了提升检索材料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教师可以进行所需资源的罗列,然后再从资源内容的特点出发做出整合,生成教学检索关键词。如此一来,借助教学关键词,教师就可以快速定位资源。

例如,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教学实际入手进行教学素材的搜集与整理。在实际中,为了搜集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本课的内容出发生成教学检索关键词。一般而言,对于本课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图片”等关键词,并将相关的关键词输入搜索引擎,检索教学资源。在获取教学资源后,考虑到教学展示的实际需求,教师要对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研究资源表现出的具体价值,然后从实际观赏运用的角度做出梳理,剔除其中的低效资源,保证教学资源具有较高的平均质量。如此一来,教学效果自然可以得到提升。

2.开发教学工具,构建有效展示

在实际的教学展示中,为了做好阅读展示,教师要对教学工具的功能做出开发,以此实现有效展示。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电子白板进行展示。其中,多媒体可以用来展示电子教材与视频内容,让学生进行系统观察;电子白板则可以用来展示拓展材料与微课,帮助学生实现对阅读文本的透彻理解。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师便需要从展示入手进行教学工具的开发。就本课的教学实际而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电子教材,引导学生进行齐读,使其在朗读中理解其中的内涵。在内容分析上,教师则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对比展示文字与实际的图片材料,帮助学生感悟鲁迅先生在写作这一文章时内心的情感。在思考推动上,教师可以围绕展示与提问两方面做出分析,再为学生展现一些思考性问题,用问题作为线索,引领学生的思考研究,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

三、生成有效任务,推动学生研究

任务教学法的设计与阅读教学的实际较为契合,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降低教师讲授对学生的不利影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中,为了应用这一方法开展教学,教师要综合具体的阅读文本做出研究,生成具体的阅读任务。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出语言引导,推动学生进行研究。

1.立足阅读要求,设置阅读任务

一般而言,阅读任务的合理设计是任务教学法的核心要点,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入手进行分析,联系实际的阅读文本设置阅读任务。其中,教师可以生成文本梳理任务,让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分层处理,也可以生成文本分析任务,让学生结合对应的文本段落做出分析研究,进而开展对作者的感情分析。

例如,在进行《纪念白求恩》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本课的实际内容划定阅读要求,设置阅读任务。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课的课文表达了对白求恩的缅怀之情。相应地,教师就可以联系文本内容来设计阅读任务。教师可以设计阅读任务:“通读全文,感受文章的情感。”“尝试着说一下什么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你又打算如何去做?”在生成了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思考讨论情况做出观察分析,用语言点拨学生,推动其进行思考研究。

2.做好语言引导,推动学生研究

教师提出任务后,就可以借助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研习,实现对相关文本的有效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用问题引导,用单一的问题或问题链来制造悬疑,推动学生研究思考,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存在的困惑,教师也要进行解答干预,帮助学生进行思考理解。

例如,在《纪念白求恩》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语言推动学生的阅读,用追问推动学生的有效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再阅读。如,学生可以针对前文的任务做出回答:“像白求恩大夫一样的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高尚的人。”针对这一回答,教师可以进行追问:“你是如何判断的呢?”“可不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文本呢?”借助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思考。

四、开发阅读资源,生成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通过群文阅读的构建,教师可以极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量。教师要借助网络检索来获取群文阅读文本。在检索中,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文本类别,选择与教材文本主题或内容相似的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内容。

1.借助网络检索,搜集类似文本

为了实现文本的有效获取,教师要在课前做出分析。与一般的阅读教学前的资源检索不同,群文阅读文本的获取要确保文本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实际中,为了获取所需的文本,教师要对此课阅读文本的题材、主题、特征进行细致梳理,再联系实际进行文本搜集。在搜集文本后,教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确保教师自身对文本的内容形成一个大致的了解。

例如,在进行《寓言四则》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本课中涉及的四篇寓言做出检索分析,获取一些额外的寓言文本。在实际的搜集中,教师可以联系寓言的特点做出分析,将“寓言”作为搜集的关键词,选择相关的文本融入教学中。在选定了文本后,教师还要搜集一些相关的视频作为补充材料。在实际中,教师可以选择《东郭先生与狼》《黔驴技穷》《邯郸学步》等文本进行设计,在这些文本的展示中,教师可以联系一些视频和图片进行综合展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做出统筹展示,推动群文阅读

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统筹展示工作,用合适的方式展示阅读文本,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一般而言,群文阅读的文本内容较多,阅读量较大,学生独立阅读的难度较高,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合作阅读。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要为学生展示对应的文本,分析文本的背景,也要做好引导工作,推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例如,在进行《寓言四则》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做出统筹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在实际的阅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群文阅读文本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寓言中所包含的道理,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寻找文本中描绘出场任务动作和语言的文字。在学生的分析中,教师要做好引导,推动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解决。

五、设置展学环节,助力有效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反省,推动其能力的有效发展。在实际中,为了生成有效评价,教师可以从以读促写出发设计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结合文本阅读写作读后感,然后再设置展学环节。在学生的展学中,教师可以面向读后感展开评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

1.构建以读促写,推动学生展学

以读促写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活动设计方式,其从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出发设计而来,不但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理解用文字形式表现出来,体现其阅读能力,还可以展现出其写作功底。在实际中,教师可以构建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的展学。

例如,在进行《皇帝的新装》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本课的阅读内容设置以读促写活动,让学生写一下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在实际的写作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群文阅读中的其他文本作为学生读后感写作的文本。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要让学生将完成的读后感进行小组内传阅,然后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个最优秀的作品,由作者在讲台上读出来。

2.设置学生评价,提高综合能力

评价是教学要素的构成部分,为了有效点评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情况,教师可以围绕展学环节引入学生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或小组内其他成员所写的读后感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其中,教师可以融入打分环节,对学生做出量化评估。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构建学生评价,让学生进行打分。其中,教师可以先让各小组在组内进行打分,就彼此写的读后感做出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与各个小组进行沟通,获取学生的写作情况,为师评打好基础。在学生完成小组评价后,教师就可以给出标准,让学生对自己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给出教师评价,点评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要的教学优化调整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内容,教师要做出教学研究,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为了构建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培养,做出目标规划,并强调阅读环节的生成与阅读资源的拓展。除此之外,群文阅读的设计与有效评价的生成也是重要的教学要素,教师要结合实际从多方面做出考量,生成有效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推动学生的有效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目标设计革新、强调教学展示、阅读任务布置、阅读资源开发、设置展学环节五个方面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 刘玉蕊《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年第11期。

[2] 王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12期。

[3] 张慧敏《素质教育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2021年第25期。

[4] 陈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35期。

[5] 赵海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学周刊》202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