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单元迁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李洁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师要更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可以将单元迁移方法应用在教学中,通过该方法将各个分散的课时模块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大单元意识,更好地满足当前的大单元教学要求。本文主要阐述单元迁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要求教师围绕单元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利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单元迁移 小学高段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30
一、单元迁移概述及其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概述
单元迁移是一个综合系统,具体包括控制系统、操作系统、效益系统,其中控制系统是保障,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方法,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法,比如小组研讨法等,其中操作系统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各种新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总结、归纳,确保知识体系更加完整。该系统涉及教学全过程,比如问答、训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其中,效益系统是最终目标,主要包括内外迁移、自主迁移和知识迁移等。单元迁移方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新理论,可以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从教学角度出发,单元迁移不是对知识点进行记忆,而是指学生们将一个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点横向、纵向迁移到另外一个单元中,通过旧知识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把握知识点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寻找共性特点。后将全部的知识点根据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和体系。单元迁移不是让学生们记忆和背诵知识点,而是让学生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新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研究、理解,更好地完成知识点的输入和输出,最终实现知识迁移利用的目标。
2.运用价值
单元迁移的本质是知识的迁移利用,其可以和其他知识体系、学习模式进行融合,将其应用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小学高段语文教师而言,想要更好地了解单元迁移概念,就需要先了解单元教学的概念和要求,单元教学是指以一个单元为主,将一些题材相同、主题相同的文章进行结合,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文本特点、情感等角度出发把握文章内容。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产生过程、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知识点的规律和特点,最终完成知识点的迁移。
二、单元迁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系统架构
小学高段语文不同于低段语文,难度大、内容深、涉及领域多,对学生的认知、情感、理解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此,教师要科学应用单元迁移法,在应用时要注意原则和方法,要从三大系统出发进行设计。先概要设计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单元迁移原则和教学方法,原则有五个:举一反三;温故知新、新旧结合、动机激发;思维强化;因材施教。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是基本原则。教学方法包括小组研讨法;指导和引导法;变式对比法;学科渗透法等几种方法。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也需要设计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迁移导向教学;自读研讨教学;讲读示范教学;总结检测教学;说写评改教学;课外阅读教学等几个方面。另外,教师还需要设计效益系统,当前的效益系统包括课内外知识的迁移和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以上环节是紧密相关,系统推进的。
三、单元迁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1.明确迁移方向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更好地应用单元迁移教学方法就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迁移方向,确保目标更加清晰、量化、可行,可以更好地协调、控制各个单元的教学进度,确保各个单元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在使用单元迁移方法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深度钻研教材,明确单元主题、单元教学重难点,明确单元主题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价值,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新旧知识进行连接,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结合,学生要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主动推理、主动思考、主动构建,最终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2.根据单元主题科学应用单元迁移法
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后,教师就需要根据单元迁移方法备课,制定阶段性目标,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诗词歌赋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先要明确单元目标,让学生们了解我国不同的诗歌题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国学文化知识。在课前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爱好通过多种渠道查询自己知道、自己最喜欢的诗人的资料,比如作品、背景、成就、故事等,并做好整理。学生们要在课堂上探讨、交流、分享经验和看法,相互学习,对诗歌和诗人都形成一个全面的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不同的诗歌题材,特点,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在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自己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诗人的作品,以及诗歌中一些脍炙人口的佳句,让学生们积累更多的知识点。总之,在单元迁移法的应用下学生可以明确目标和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一个全面的认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加强引导,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
研究发现,早期教学的各个单元是分散的,学生在学习完了一个单元知识后对下一个单元缺少明确的认知,自主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在学习后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无法落实教学目标。对此,教师要采用单元迁移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横向迁移,让学生们系统化地分析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让学生们总结经验,内化知识,从生活出发验证和应用知识,完成知识的横向迁移,做到举一反三、迁移利用,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这一单元主题是爱国主题,单元内容包括《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对此,教师在明确了以上主题后就需要引导学生们在课堂阅读过程中注重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可以从阅读课文、把握内容、品味文字语言等几个方面来把握主题和重难点,更好地理解主题,更好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对于其他单元,除了必读课文外,还有一些自读课文,对此,教师要明确重点,除了必读课文外,也需要让学生们阅读一些自读课文,通过自读课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们知识归纳、总结、搜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可以让学生们写读后感等,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们更好地储备知识。
4.讲读课程,实现单元知识的纵向迁移
单元迁移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将其应用在小学高学段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兴趣,对此,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法的规律和要求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迁移。对于纵向迁移而言,教师要让学生们从旧知识出发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等再次阐述和解读新知识,降低新知识的难度,把握新旧知识的差异,做好对比分析。
在小学高学段五年级课程中,各个单元内的课文一般是五到三篇,这是核心课程,其他是自学课程,对此,教师要加强纵向迁移,巩固学生的横向迁移能力。教师要科学分析单元主题,明确讲读课文和自学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目标。总之,教师们在讲读课文时要根据目标向学生们介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然后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们直观、具体、形象地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为后期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四、单元迁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从单元入手,有意识地完成知识迁移
单元迁移法在实践应用中已经成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单元较多,不同单元主题不同,课文不同,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应用单元迁移法,并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迁移测试。比如,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板块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们在课前自主预习,查询自己熟悉、了解的传统文化,然后让学生们以“乡村文化”为主题写作文。在正式写作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搜集资料信息,自己整理,自己组织,在知识迁移中完成一篇佳作,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都会根据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学习单元课文,然后编写教案,准备资料,比如,在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先在课前让学生们自己去阅读《三国演义》,对该名著的内容、主题、背景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所读过的内容,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放到《三国演义》的整体故事中去分析和思考,在学习时做好笔记,对其中的人物、经过、寓意等形成一个更深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一个“我来讲三国故事”的活动,让学生们积极讲出自己了解的关于三国的故事,比如三顾茅庐、官渡之战等小故事。学生们可以在活动中分享自己读过的故事,交流经验和看法,在思维碰撞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总之,以上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们踊跃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实现单元知识迁移目标。
2.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单元迁移方法的应用下,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们主动思考,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发挥单元迁移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巧妙提问,让学生们在问题思考下回忆旧知识,打开思路,让学生们摸索新旧知识点的联系,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填充内容,有效解决问题。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诗歌和古诗词板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某一首诗歌入手,让学生们先分析题材,把握结构,然后根据作者的其他诗歌,想象诗歌中的情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们能够自由想象、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最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3.制定教学目标,整合资源
第一,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方案,在单元主题中,教师要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迁移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呈现教学目标,便于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做好调整和控制,确保知识迁移活动不会偏离方向,从而顺利实现目标。教师在确定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思维等细化目标,确保知识点之间能够紧密衔接。
第二,教师还需要在单元迁移教学中整合资源,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和负担,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们提高学习能力。
4.探索规律,掌握方法
在单元迁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核心和重点,引导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在学习中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迁移利用。小学高段语文课文结构都大致相同,主要包括起承转合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会涉及古今中外很多题材的文章,比如记叙文、诗歌、散文等,在对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类型出发,将文章分为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复式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其结构入手探寻规律和本质,在此过程中要做好引导,让学生们可以从一个文章的学习中了解到更多的文章,在后期主动实践探索,构建知识脉络和架构,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主要是以自然风光为主题,在学习第一篇课文《山中访友》时,教师要从结构入手,让学生们通过语言特点,从景物、情感出发掌握阅读技巧,掌握写景方法和景物特点。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其他课文,从而对自然景物类课文形成一个全面的认知。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一单元的写作特点选择不同主题、不同题材、不同表现手法的文章让学生们阅读。通过以上方法,学生们可以自主分析和探索,掌握更多的规律和特点,并灵活应用自己所学的旧知识,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问题较大,无法实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也无法顺应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对此,教师需要进行改革,把握单元迁移法的内涵和要求,将其科学应用到小学高学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通过这种方法完善教学体制。教师要将单元知识进行连接,明确单元内课程的要点和关系,让学生们对比新旧知识的结构、差异、特点,然后进行知识的迁移利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才群《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艺术科技》2023年第15期。
[2] 石伟华《极简思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育家》2023年第11期。
[3] 唐颖颖《指向学习迁移的语文教学情境设计》,《江苏教育》2023年第18期。
[4] 郭琳《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陕西教育:教学》2023年第7期。
[5] 王睿娟《“迁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年第6期。
[6] 刘雨河《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迁移规律》,《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198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