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促进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 张海华

摘 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设计大单元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素养、思维素养、人际交往素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大单元设计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大单元设计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31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推动着教育领域的变革,教育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育在这一背景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还是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基石。因此,本论文聚焦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借助大单元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涵盖了多个关键方面,语言素养是其中之一。语言素养不仅仅包括基础的读写能力,还包括语法、词汇、修辞等多个层面。教师在这方面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另外,思维素养也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它强调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形成这些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最后,人际交往素养也至关重要,它涉及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和文化意识。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时,我们需要关注如何将这些素养融入教育实践中。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和写作活动来实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文本,并引导他们进行写作。学生思维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展示自己的见解。此外,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素养的形成可以通过合作项目、文学作品的跨文化分析和多元文化教育来实现。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最后,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门语言,更是为了促进其全面发展。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是培养学生素养的场所。因此,教育者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此外,小学语文教育也需要与其他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素养的重要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定义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中,将一系列相关的知识点、主题或话题组织成一个大的学习单元,并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这种设计旨在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语文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在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和人际交往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

首先,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整合性。在设计大单元教学课程时,教师会选择一系列相关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跨越不同的文本类型、文学作品、文化背景或语言技能。通过整合不同元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形成更全面的语文素养。其次,大单元教学注重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相比于零散的课堂教学,大单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来深入学习特定主题。这种深入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更牢固的知识基础,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仅要接触知识,还要思考、分析和运用这些知识。此外,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在大单元中,教师通常会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项目、角色扮演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与同学合作。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最后,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跨学科连接。语文并非独立存在的学科,它常常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大单元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提高他们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综合而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有计划,并具有综合性和互动性的教育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种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中面临的问题

在设计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时,教师的首要问题是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水平和学习需求,确保教学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切合实际。同时,教材内容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需要符合课程标准,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权衡教材的广度和深度,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际练习等。此外,教师还需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和多媒体资源来增强教学效果也是一个挑战。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管理至关重要。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但又要确保课堂纪律。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因此,教师需要制定清晰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供有效的反馈。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测验和评估工具,以确保在大单元教学结束时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此外,及时的反馈对学生的进步也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并提供指导和建议。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

1.大单元设计需突出人文性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进行了强调。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旧习惯性地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进行了割裂。随着新教材的改版与应用,语文要素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都以语文要素为中心展开,十分容易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要素。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语文知识性目标的落实相对到位,而人文目标却没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需要从知识本位向素质本位进行转变,那么在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应当有目的地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以及其他内容进行整合,以此来改变当前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割裂的情况。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生字词的学习。例如“金木水火土”“天地人”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之前生硬冰冷的字词学习中摆脱出来,去感受来自文字的温度与魅力。那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中国人,中国字”的专题。让学生认识到汉字学习是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基因。学生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别开生面的审美体验,并让学生逐步建立起一种我要学习汉字,我爱学习汉字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同时也能够在学生的内心埋下一颗承载传统文化、传播汉字的种子。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

2.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习体验

小学语文课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不是字面意思上的几篇文章相互结合,更不是碎片化知识的拼凑,而是紧密围绕着一个素养目标去设置一个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和掌握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在保证学生提升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落实大单元教学情境设计的时候,就需要保证情境设置的真实有效。

以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为例,这个单元中囊括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这几篇文章。那么结合这些内容,大单元的主题设置就可以围绕“手牵手,心连心”展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作为一首儿歌诗,以诗歌的形式歌颂了雷锋同志,并呼吁每一个人向雷锋同志学习,《千人糕》则是讲解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读者明白了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别人辛苦劳动的结晶,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一匹出色的马》则讲述了发生在“妹妹”身上的一些趣事,文章着重突出了儿童的天真与童趣。那么,在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去感受文章中所流露出的真挚的情感,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就能够提升互帮互助、关爱他人的意识与能力。

3.巧设实践活动,组织创造性学习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一些字词,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保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以语文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一些问题。为此,教师应当注重从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层面进行设计,在大单元教学的视角下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第七单元的时候,本单元的主题相对鲜明,那就是“人与自然”,本单元收录的几篇文章都映射了这一主题。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探索大自然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熟读本单元内容的同时,尝试从作者的角度去感受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学生可以轮流充当解说员,结合自身所去过的一些风景秀丽的地方进行介绍。其他的同学则可以根据解说员的解说内容进行记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在悄无声息间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4.注重评价环节的合理设置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与限制,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效果也不够理想。在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评价,也能够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教师应当注重将评价自然地融入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组织同学间相互进行评价。例如,在前面组织的小小解说员活动中,在学生在担任解说员的同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其他同学进行相互点评。教师也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方向或是角度,保证同学间的点评更具针对性。

其次,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单元测评,在保证测评的整体性以及开放性的同时,尽可能地将单元内容中的语言要素以及人文主义囊括其中。例如,在学习完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相关内容后,我们明确了该单元主要学习了“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式方法”,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这样的一个测评之中。首先,教师要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将不同文章中作者浏览的路线图进行描绘,而后结合文章中突出描写的景点景色,让学生尝试以作者的视角,对文章中所描绘的浏览过程进行描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点评时,除了要对最终呈现出的作品进行考量,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以此来提升点评的有效性与开放性。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强调了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大单元设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教育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和人际交往素养。教育者和决策者应该积极推动这一教育理念的落实,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的人才,迎接不断变化的挑战。同时,我们要不断完善小学语文大单元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何英《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年第6期。

[2] 薛飞《“整体把握,单元整合”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杭州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3] 毛燕玲《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语文课内外》2022年第23期。

[4] 陈灵丽《心素养导向引领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学周刊》2023年第16期。

[5] 于泽元、王远征《群文阅读思想对中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启示》,《全视界》2023年第2期。

[6] 路爱好《浅谈大概念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汉字文化》2022年第3期。

[7] 葛丽娜《逆向设计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研究》,《课外语文(教研版)》2021年第11期。

[8] 杜娇艳《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传奇故事》2021年第17期。

[9] 王雪《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北京教育(普教版)》2023年第4期。

[10] 牛晓白《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逆向教学设计实践》,《天津教育》2022年第19期。

[11] 葛丽娜《逆向设计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研究》,《课外语文(教研版)》2021年第11期。

(张海华,1975年生,女,汉族,大学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本文系2023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信息技术赋能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批准号:TSGCKT202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