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负提质背景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途径浅析
作者: 舒琴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实现减负提质的必然选择。高质量的作业能弥补以往语文作业的弊端,让学生通过作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贯彻“双减”政策,进一步推动学校整体教育的发展,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然而,当前的语文作业设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结合减负提质的思想,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强化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减负提质 优化 语文作业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32
一、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布置作业,对作业的数量和时间长度进行整体控制,不能只是让学生照抄,要充分发挥作业的本质功能,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在小学阶段,语文课业负担重,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减负提质”为小学语文作业优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将其与“减负提质”的教育概念相融合,激发学生对作业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成绩,把作业设计与学生的情绪和价值观相融合,从而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这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爱好的培养也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能够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减负提质背景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1.改善传统语文作业设计的不足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多数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实质性突破,只是让学生照搬照抄,无法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导致他们在完成作业时都是抱着一种敷衍了事的心态,从而降低了作业质量。另外,有些教师还会给学生留超负荷的课业,影响他们的课余生活,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传统的作业设计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作业种类单一、作业形式单一等。在当前“减负提质”的大环境下,教师需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优化。
2.落实“双减”政策的需求
2021年,“双减”文件颁布,其中的要求之一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为了使这一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充分贯彻,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作业的认识。在“减负提质”的大环境下,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优化。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将他们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长远目标来设计语文作业,提升语文作业设计的效率,增强作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能力。
3.全方位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笔者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教师在“减负提质”理念的指导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有利于全面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和作业理念,以作业的形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全面体现作业的实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科研型教师更符合教学改革要求,因此,教师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优化,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安排教学,这也是教师的素质与水准的表现。教师只有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优化,才能持续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目前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
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兴趣较低。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深入了解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核心素养,没有充分了解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此外,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评价体制的影响,学生容易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的学习潜力没能被完全发挥出来。
2.作业忽视个体差异
这是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师设计作业的观念和方法没有及时更新,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会给学生带来许多负面的后果,例如,学生会感受到不适应和不公正,有些学生成绩很好,而另一些学生却为[此处开始多了一个“为”]此感到苦恼。而且,这样的作业设计不能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帮助与引导,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作业缺乏创意
作业缺乏创意主要体现在作业的设计太过机械化,大部分都是在重复抄写生字新词,或是完成课后练习题,这些都没有将学生的兴趣以及他们的思考能力纳入其中。与此同时,作业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没有对学生的现实问题和需要给予足够重视,也没有将语文课程的实用性和创造性表现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目前学校给学生的作业大多是从书本和网络中摘抄而来,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造性。另外,受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大多数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偏重于测验类型的练习。这种偏向于应试类的作业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无法对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4.作业的评价方式单一
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创造力和发展等方面的评价。此外,教师的评价反馈太过单一,侧重于正确或错误或好坏,忽略了具体的指导、鼓励和建议。这种评价方法将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缺乏主动性。教师的考核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以成绩和级别来衡量,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考核。
四、减负提质背景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途径
1.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在布置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要坚持“数量少而精细”的方针,对小学生而言,课后的工作量不宜过大,教师要将课后作业量保持在一个合适水平上,以免学生的课后负担过重,从而影响他们的个人发展。但是,部分教师在给小学生布置任务时缺少一个具体的目的,这样的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既不能发挥家庭作业的作用,又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减负提质”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进行合理安排。有些教师为了省事,要求同学们重复完成相同的内容,这就导致了语言教学质量的两极分化。每个人的学习水平都不一样,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体现层次性。教师可将作业分为基本型、提升型、拓展型、实践性四种类型。
为提升学生的作业质量,教师要根据减负提质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的语文作业设计,将学生按能力强弱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级别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较高,这一级别的学生需要将基本知识牢固掌握,而在完成作业时,则要按照自己的水平去完成,总体来说,错误率应控制在5%之内,并且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安排一些实践任务。第二级别的学生,成绩一般,教师可给他们布置些拓展性任务,错误率要控制在10%左右。对于第三级别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水平相对较低,教师只需要给他们布置一些基本的功课,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至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外读物,教师不对他们做硬性要求,他们不需要完成任何额外任务。通过分层的方式分配作业,教师可有效提升学生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在各个水平上,学生们都有自己要去实现的任务,从而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先让第一等级的学生先完成几个基本问题,诸如生字、生词的发音、拼写等,之后再设置两个问题,分别是:“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把错题率控制在5%以下。第二等级的学生,题目和第一级的学生一样,失误率控制在10%。第三等级的学生仅需熟练掌握生字的拼读。在这种情况下,各水平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任务,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教师要让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自我扩展,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取得进步,也能够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顺利完成他们的作业,从而能让他们树立自信。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多样化作业
小学语文作业要想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就必须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作业设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降低作业量;避免因作业太多而浪费时间。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循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如果只给学生布置普通任务,这样就不能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地进行作业设计。教师讲授的内容可分成易懂和难懂两类。第一种方法是让学生能听懂,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因为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师要着重让学生记住和理解这一部分。为此,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作业,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级语言教学中,学生有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采用辩一辩、画一画等方式开展教学,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锻炼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蜘蛛开店》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续写这篇文章。在故事的最后,蜘蛛开了袜子编织店,在见到了有着四十二条腿的蜈蚣后,却被吓跑了。在前文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往下写。这对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有重要帮助。因此,通过续写,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进而加深对整篇文章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3.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设置开放式实践作业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生活中的事物紧密相关,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也不能与生活相分离。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注重将作业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造成了许多学生对于教师所安排的作业缺少清晰认识,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往往会浑浑噩噩,搞不明白作业内容。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们顺利完成作业。课本中的知识相对较少,生活中的知识比课本中的知识要多,学生们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可以提升学习效果。在向学生布置作业时,教师们可以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进行作业设计。
例如,在完成《羿射九日》的教学工作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份作业,要求他们描述自己被暴晒的一天,可以写暴晒那天所见到的风景,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将当时的感受与当天发生的趣事相结合,这样能够让学生理解后羿射日的缘由。学生通过感受生活而写出来的作业也更贴近现实,对提升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
4.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再限于传统的纸、笔测试,而是运用各种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进行评价。在小学阶段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包括思维能力、创造力等,让学生能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优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鼓励、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还要让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分析和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监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进学生互评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交流、比较和评价自己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协作和交流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按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设计项目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综合性的任务,从而检验他们的研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口头报告、小组讨论、演讲等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还可以对他们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例如,在《我是什么》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口头表达法,请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材料,写出一个相似的字谜,并让学生进行猜想,看看哪个学生的正确率高。这种方法能够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
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感受到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然后通过创作作品、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现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
总结来说,教师在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优化时,不仅要与减负提质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也要与学生的具体状况相联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取得减负提质的效果。合适的作业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充分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多样性、生活化、兴趣化、区别化等特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教学,只有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们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从而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凌云《“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途径》,《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年第8期。
[2] 陈月兰《减负增质,因材置业——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教师》2023年第12期。
[3] 魏俊华《弹好减负提质变奏曲,创设轻松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对策》,《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年第29期。
(舒琴,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学校文明创建等工作)
(本文系安康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教师教学研究项目《“双减”背景下小学中段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23JX0983)